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历年真题(2021-08-03)

发布时间:2021-08-03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某拟建高速公路建设期在下列地点设置弃渣场,选址合理的有()。【多选题】

A.水田

B.河道滩地

C.废弃取土场

D.荒土凹地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工程方案的优化措施中采用环境友好的方案。“环境友好”是指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较少,或者虽有影响也容易恢复。这包括从选址选线、工艺方案到施工建设方案的各个时期。例如,公路铁路建设以隧道方案代替深挖方案;建设项目施工中利用城市、村镇闲空房屋、场地,不建或少建施工营地,或施工营地优化选址,利用废弃土地,少占或不占耕地、园地等。环评中应对整体建设方案结合具体环境认真调查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优化方案建议。

2、地下水水量均衡域应考虑的因素有()。【多选题】

A.地下水类型

B.均衡要素

C.水文地质参数

D.均衡期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水量均衡法应用的步骤为:①均衡区的确定;②均衡要素的确定;③确定均衡期;④建立水量均衡方程;⑤计算补给量和排泄量。

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应分析评价范围内的()。【多选题】

A.声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B.噪声标准使用区域划分情况

C.C敏感目标处噪声超标情况

D.人口密度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声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有:评价范围内现有的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评价范围内现有的噪声敏感目标及相应的噪声功能区划和应执行的噪声标准,评价范围内各功能区噪声现状,边界噪声超标状况及受影响人口分布和敏感目标超标情况。

4、已知湖泊出湖水量2亿/a,年均库容3亿,入库总磷负荷量为50t/a,出湖总磷量20t/a,湖泊年均浓度0.1mg/L,据此采用湖泊稳态零维模型率定的总磷综合衰减系数()。【单选题】

A.1/A

B.2/A

C.3/A

D.5/A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湖泊稳态零维模型,磷平衡关系方程式为:入库总磷量-衰减磷量=出湖总磷量。又入库总磷量为50t/a,出湖总磷量20t/a,库内磷量=0.1*3*1000*0.1=30t/a,故磷的衰减量=50+30-20=60,衰减系数=60/30=2。

5、河口一维潮平均水质模型不能忽略纵向离散项的原因,可解释为()。【多选题】

A.海水参与了混合稀释

B.涨落潮导致混合作用增强

C.增大到不可忽略的程序

D.河口生物自净能力变弱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AB两项,在潮汐河流中,水质组分浓度c=c(x,t)随潮流运动而变化,当排放的污染负荷稳定时,水质浓度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此时,潮平均的浓度值是描述水质状况的一个重要参数:式中,t为潮汐周期时间;为潮平均等效纵向离散系数;上标“一”表示潮平均值。C项,在潮汐河流中,由潮区界向下至河口,纵向离散系数是逐渐增大的。一般地,O′Connor数也增大。

6、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重点区有()。【多选题】

A.已有、拟建和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

B.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下游区

C.湿地退化、土壤盐渍化区

D.污水存储池(库)区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重点区包括:①已有、拟建和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②主要污水排放口和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下游区域;③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敏感区域(如重要湿地、与地下水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和地质遗迹等);④可能出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区域;⑤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

7、关于包气带防污性能,说法正确的有()。【多选题】

A.包气带岩性颗粒越细,渗透系数K越大,防污染性能越差

B.包气带岩性颗粒越粗,渗透系数K越大,防污染性能越差

C.包气带岩性颗粒越粗,渗透系数K越小,防污染性能越好

D.包气带岩性颗粒越细,渗透系数K越小,防污染性能越好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渗透系数是表征含水介质透水性能的重要参数,K值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如粒度成分、颗粒排列等,粒径越大,渗透系数K值也就越大。包气带中的细小颗粒可以滤去或吸附某些污染物质,土壤中的微生物则能将许多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的产物(如、等),因此,颗粒细小且厚度较大的包气带构成良好的天然净水器,粗颗粒的砾石过滤净化作用弱。

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中,必须包括的阶段是()。【单选题】

A.项目选址期

B.建设期和运营期

C.项目初步设计期

D.产业链规划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中,拟建项目的“活动”,一般按四个阶段划分,即:建设前期(勘探、选址选线、可研与方案设计)、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需要识别不同阶段各“活动”可能带来的影响。其中建设期和运营期(施工期和运营期)是任何项目均包含的阶段,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识别。

9、某石灰石矿山原矿区已开采完毕,将外延扩建新矿区,工程分析时应考虑()。【多选题】

A.新矿区征用的土地量

B.原矿山的渣场

C.新矿区办公楼的建筑面积

D.原矿山采矿机械设备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工程分析时对影响源的识别应注意:①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除了主要产生生态影响外,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其影响源识别主要从工程自身的影响特点出发,识别可能带来生态影响或污染影响的来源,包括工程行为和污染源。影响源分析时,应尽可能给出定量或半定量数据。②工程行为分析时,应明确给出土地征用量、临时用地量、地表植被破坏面积、取土量、弃渣量、库区淹没面积和移民数量等。③污染源分析时,原则上按污染型建设项目要求进行,从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与振动、电磁等方面分别考虑,明确污染源位置、属性、产生量、处理处置量和最终排放量。④对于改扩建项目,还应分析原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识别原有工程影响源和源强。

10、西南山区某拟建风电场,其选址位于候鸟迁徙通道上,为避免风电场建设对候鸟迁徙造成影响,应优先采取的措施是()。【单选题】

A.减少风机高度

B.减少占地面积

C.减少风机数量

D.风电场另行选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为了减少生态影响,应从项目中的选线、选址,项目的组成和内容,工艺和生产技术,施工和运营方案、生态保护措施等方面,选取合理的替代方案,来减少生态影响。从环境保护出发,合理的选址和选线主要是指:①选址选线避绕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不对敏感保护目标造成直接危害,这是“预防为主”的主要措施;②选址选线符合地方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含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或者说能够与规划相协调,即不使规划区的主要功能受到影响;③选址选线地区的环境特征和环境问题清楚,不存在“说不清”的科学问题和环境问题,即选址选线不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④从区域角度或大空间长时间范围看,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不影响区域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潜在价值的地区或目标,即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受到损害或威胁。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不属于生态影响二级评价中的基本图件。

A:地表水系图
B: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
C:植被类型图
D:生态监测布点图
答案:C,D
解析:
一级评价与二级评价的生态影响基本图件不同之处是:一级评价比二级评价多了2种类型的图件,即植被类型图和生态监测布点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森林分为()五类。
A.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风景林、特种用途林
B.国防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C.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实验林、特种用途林
D.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答案:D
解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三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某一建设项目属于Ⅱ类建设项目,则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不包括()。

A:该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类型
B:该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
C:该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D:该建设项目的规模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分别根据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类型、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程度划定评价工作等级。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