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历年真题(2021-03-08)

发布时间:2021-03-08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某企业年工作时间7200h,在生产过程中HCl废气产生速率为0.8kg/h,废气收集系统可将90%的废气收集至洗涤塔处理,处理效率为85%,处理后的废气通过30m高排气筒排放,则该企业HCl的无组织排放量约为()。【单选题】

A.0.58T/A

B.0.78T/A

C.0.86T/A

D.1.35T/A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无组织排放是相对于有组织排放而言的,主要针对废气排放,表现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没有进入收集和排气系统,而通过厂房天窗或直接弥散到环境中。工程分析中将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排放源定为无组织排放。由于题中排气筒高度30m>15m,所以不属于无组织排放,故该企业HCl的无组织排放量为7200*0.8*(1-90%)=576kg≈0.58t。

2、为解决某河流溶解氧超标严重的问题,可削减的污染物有()。【单选题】

A.总砷

B.氨氮

C.

D.氰化物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是指五日生物需氧量,因此在水中溶解氧超标的情况下,可削减该污染物。

3、陆地油田开发过程中,钻井泥浆处置不当可能会造成()。【多选题】

A.土壤污染

B.辐射污染

C.地表水污染

D.地下水污染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在油气开采项目中,对钻井工程更应注意钻井泥浆的处理处置、落地油处理处置、钻井套管防渗等措施的有效性,避免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污染。

4、某煤制天然气项目拟选址于西部干旱地区山前冲洪积扇上,厂址可行性分析需要关注的问题有()。【多选题】

A.厂址区域地层防渗性能

B.区域水资源利用平衡

C.污水处理工艺比选

D.生产工艺比选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由于该项目属于煤制天然气项目,而且拟选址于西部干旱地区山前冲洪积扇,因此厂址可行性分析必须包括生产工艺比选、污水处理工艺比选、厂址区域地层防渗性能以及区域水资源利用平衡。

5、某河流入湖断面COD、氨氮、总氮和浓度分别为湖内水质目标的1倍、1.8倍、2倍和1.5倍。该河流与湖泊的水质目标为Ⅲ类,则该河流入湖断面的超标项目为()。【单选题】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由题中数据可知,氨氮、总氮、的浓度均超标。

6、海洋环境调查时,下列条件中,符合以水深作为真光层深度的是()。【单选题】

A.真光层深度/水深=0.5

B.真光层深度/水深=0.7

C.真光层深度/水深=0.9

D.真光层深度/水深=1.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真光层判断标准取向下辐照度为表层1%的深度作为真光层的下界深度;若真光层大于水深,取水深作为真光层的深度。题中只有D选项符合真光层深度大于水深。

7、新建项目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内容应包括()。【多选题】

A.评价范围内各声环境功能区现状声级

B.项目厂界外敏感目标处现状声级

C.评价范围内受现状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D.项目的噪声源分布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对于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应当就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能区的划分情况等,来评价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包括各功能区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影响的噪声源分析;各边界的噪声级、超标状况,并进行主要噪声源分析。此外,还要说明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状况。

8、岩溶地面塌陷多发生于()。【多选题】

A.裸露型岩溶地下水主径流带

B.浅覆盖型岩溶地下水主径流带

C.裸露型岩溶地下水排泄带

D.浅覆盖型岩溶地下水排泄带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大量塌陷事件表明,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覆盖型岩溶和裸露型岩溶分布区,部分发育在埋藏型岩溶分布区。地下水的流动及其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岩溶塌陷形成的最重要动力因素,地下水径流集中和强烈的地带,最易产生塌陷,这些地带有:①岩溶地下水的主径流带;②岩溶地下水的(集中)排泄带;③地下水位埋藏浅、变幅大的地带(地段);④地下水位在基岩面上下频繁波动的地段;⑤双层(上为孔隙、下为岩溶)含水介质分布的地段,或地下水位急剧变化的地段;⑥地下水与地表水转移密切的地段。

9、关于生态影响保护与恢复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有()。【多选题】

A.应按照补偿和重建、减缓、避让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保护与恢复措施

B.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应按照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

C.涉及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

D.应给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包括:①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②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③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

10、有4台相同的水泵位于同一平面,布局如下图,若将其等效为一个点声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多选题】

A.等效点声源位于该布局的中心

B.等效点声源面积为单台水泵面积的4倍

C.等效点声源声功率级等于4台水泵声功率级的叠加值

D.等效点声源声功率级等于单台水泵声功率级的4倍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将某一分区等效为点声源的条件是:分区内声源有大致相同的强度和离地面的高度、到预测点有相同的传播条件;等效点声源到预测点的距离(d)应大于声源最大尺寸,总声源必须进一步划分为更小的区。等效点声源的声功率级等于分区内各声源声功率级的能量和。题中,因为4台水泵是相同的,所以等效点声源功率级不仅等于4台水泵声功率级的叠加值,而且也等于单台水泵声功率级的4倍。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某无指向性球形声源半径 r=2m,距声源外表面 1m 处的 A 声级为 LA,声源 A 声功率级 L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该声源源强表达量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LA>LAw B. LA

C. LA=LAw D. LA 与 LAw 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8.3.2.1 公式(11) , LA<LAW。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与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和高空气象探测站的距离分别为35km和60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调查地面气象观测站近3年内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B.调查高空气象观测站近3年内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C.需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D.需补充髙空气象探测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8.3.2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A正确)。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 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要按照8.5的内容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C错误)。8.3.3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50 km内的格点气象资料(B、D错误)。

根据《"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严格( )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
A、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
B、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
C、违反产业政策
D、涉及危险化学品、重金属和其他具有重大环境风险

答案:A,B,D
解析:
见教材P10。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