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历年真题(2021-06-21)

发布时间:2021-06-21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影响地下水含水层渗透系数K值的因素是()。【单选题】

A.地下水水力坡度大小

B.含水层厚度大小

C.介质颗粒粒径大小

D.抽取含水层的水量大小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渗透系数愈大,岩石透水性愈强。渗透系数K是综合反映岩石渗透能力的一个指标。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因素很多,主要取决于介质颗粒的形状、大小、不均匀系数和水的黏滞性等。

2、关于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每个采样点应采水样1L

B.水样灌满后均应加盖密封

C.水深为6~10M时,应在表层和底层采样

D.水库水面面积为1000~5000H时,采样点数量应为4~6个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项,水样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应采水样2L;B项,除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外,其他水样不宜灌满。水样灌瓶后,应立即加入固定液;C项,水深10m以上至少应在表层、5m和10m水深层采样;D项,水库渔业资源调查采样点的控制数量见表4,则当水库水面面积为1000~5000h时,采样点数量应为4~6个。

3、野外现场渗水试验的目的是测定()。【单选题】

A.含水层孔隙度

B.包气带孔隙度

C.含水层垂向渗透系数

D.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环境水文地质实验是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许多水文地质资料皆需通过环境水文地质实验才能获得。其中渗水试验是一种在野外现场测定包气带土层垂向渗透系数的简易方法,在研究地面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时,常需进行此种试验。

4、某高速公路桥跨越的河流为Ⅱ类水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有()。【多选题】

A.桥面设置雨水收集系统

B.桥梁两侧设置沉淀池

C.沉淀池始终为满水状态

D.桥面雨水处理后直接排入河流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184号)规定,为防范危险化学品运输带来的环境风险,对跨越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和二类以上水体的桥梁,在确保安全和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应在桥梁上设置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并在桥梁两侧设置沉淀池,对发生污染事故后的桥面径流进行处理,确保饮用水安全。C项,沉淀池如果始终是满水状态,如果下暴雨或者发生应急事故,水就会溢出,排入河流会污染水体。D项,桥面雨水经处理后,虽然水质有所改善,但是不一定满足排入到Ⅱ类水体的水质标准的要求。

5、在进行陆生野生动物物种调查时,应调查()。【多选题】

A.动物毛发

B.动物粪便

C.动物足迹

D.动物叫声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ABCD均属于在进行陆生野生动物物种调查时需要调查的对象。

6、某液氨管道出现10分钟的液氨泄露,其后果计算应采用的模式是()。【单选题】

A.估算模式

B.多烟团模式

C.分段烟羽模式

D.高斯烟羽模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规定,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采用多烟团模式或分段烟羽模式、重气体扩散模式等计算。瞬时或短时间(一小时内)的事故排放一般用多烟团模式计算。事故排放源项持续时间较长时(几小时至几天)可采用分段烟羽模式中的高斯烟羽公式计算。题中液氨泄露时间为10分钟,属于瞬时或短时间的事故排放,用多烟团模式计算。

7、测得某样地共有5种植物,各种植物在样方中的分布情况如表1,该样地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为()。表1各植物在样方中的分布情况【单选题】

A.1.44

B.1.54

C.1.64

D.1.74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用香农一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Index)表征,则:式中,H表示样品的信息含量(彼得/个体)=群落的多样性指数;S表示种数;表示样品中属于第i种的个体比例,如样品总个体数为N,第i种个体数为

8、根据地形图上绘制的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可确定()。【多选题】

A.地下水流向

B.地下水力坡度

C.含水层的厚度

D.潜水的埋藏深度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根据地形图上描绘的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可确定:①地下水流向;②计算地下水的水力坡度;③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④潜水的埋藏深度;⑤泉或沼泽的位置;⑥推断给水层的岩性或厚度的变化;⑦富水带位置。

9、适用于评价范围大于50km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是()。【单选题】

A.ADMS模式

B.AERMAP模式

C.AERMOD模式

D.CALPUFF模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包括:ADMS模式、AERMAP模式、AERMOD模式和CALPUFF模式。其中,ADMS模式、AERMAP模式、AERMOD模式均适用于评价范围小于等于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CALPUFF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大于等于50km的一级评价项目,以及复杂风场下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10、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的背景值、对照值、监测值分别代表的是()。【单选题】

A.历史、天然、现状监测值

B.天然、历史、现状监测值

C.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监测值

D.非项目影响区、项目区、项目影响区监测值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污染的情况下,地下水所含化学成分的浓度值,它反映了天然状态下地下水环境自身原有的化学成分的特性值。通常将评价区域内历史记录最早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或评价区域内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小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作为对照值。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某拟建水利枢纽工程为坝后式开发。工程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和发电。水库具有年调节性能,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流量88.7m/s。运行期电站至少有一台机组按额定容量的45%带基荷运行,可确保连续下泄流量不小于5m/s。 工程永久占地80hm,临时占地10hm,占地性质为灌草地。水库淹没和工程占地共需搬迁安置人口3800人,拟在库周分5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安置。库区(周)无工业污染源,入库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坝址下游10km处有某灌渠取水口。本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库蓄水将淹没古树名木8株。 库区河段现为急流河段,有3条支流汇入,入库支流总氮、总磷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8~1.3"mg/L,0.15~0.25mg/L。库尾河段有某保护鱼类产卵场2处,该鱼类产黏沉性卵,且具有海淡洄游习性。
【问题】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说明理由。
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4.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2.答:(1)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尤其是下游10km处某灌渠取水口的取水量;
(2)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
(3)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
(4)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以防止下游区域土壤盐碱化;
(5)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的水量:
(6)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
(7)景观用水。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明理由。
答:(1)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因入库支流河水中总氮、总磷浓度较高,在其他因素如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综合作用下,容易产生富营养化。
(2)水质污染问题。若施工期管理不当,则施工废水排放可能造成污染;运营期也可能存在面源污染,特别是如果库区清理不当,库区水质还会变差。因本项目具有供水功能,故需严格保持库区水环境质量。
(3)低温水问题。本工程为年调节水库,低温水下泄将影响下游工农业用水。
(4)库区消落带污染问题。本工程具有防洪功能,库区消落带的形成容易导致水环境问题。
(5)鱼类产卵场受到污染和破坏的问题。由于受库区回水顶托的影响,库尾两处受保护的鱼类产卵场的水文情势及水质将可能发生变化,影响鱼类产卵和孵化。
(6)移民安置产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如果移民安置不当,则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加剧库区及河道的水环境污染。 (7)下游河段流量减少,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的问题。
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答:(1)大坝建设阻断了受保护鱼类的洄游通道。
(2)库区大量蓄水,受回水的顶托作用,库尾的产卵场环境也受到影响,影响了鱼类产卵和孵化。
(3)库区水文情势变化,特别是水流变缓,将不适宜急流性鱼类生活,这将导致库区鱼类种群组成的变化,包括受保护鱼类。
(4)库区大面积的淹没区,蓄水及周边面源污染物的排入,特别是如果移民安置不当,都将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使库区水质变差,影响鱼类的生存环境。
(5)工程建设导致下游出现减水段,这将影响鱼类的正常生活和洄游。
(6)高坝下泄水,产生过饱和气体。
保护措施:
(1)库区蓄水前应进行认真的清理。
(2)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包括合理选择安置区。
(3)合理调度工程发电,确保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工作的长效性。
(4)采取人工增殖放流、营造适宜的产卵场(如建立人工鱼礁)、建立鱼类保护区、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过鱼通道。(5)加强渔政管理和生态监测,防治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切实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6)分层放水。
4.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答:(1)施工期合理布置作业场所,进一步优化各类临时占地,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减少对植物的破坏。
(2)对临时征占的10hm2灌草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
(3)对工程永久征占的80hm2灌草地,在施工建设前,分层取土,剥离土壤层并保护好,用于工程取土场、弃土弃渣场或其他受破坏区域的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
(4)对库区蓄水将淹没的8株古树名木予以移植、移植后挂牌保护或建立保护区。
(5)加强施工教育。
(6)进一步优化移民安置区,控制陡坡开垦,尽最大可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7)对受工程影响区域采取切实的水土保持措施。
(8)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和植被破坏,必要时采取必要的拦挡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破坏植被。
【考点分析】
本案例是根据2010年案例分析考试试题改编而成,需要考生认真体会,综合把握。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气体过饱和的含义:水库下泄水流通过溢洪道或泄洪洞冲泄到消力池时,产生巨大的压力并带入大量空气,由此造成水体中含有过饱和气体,这一情况一般发生在大坝泄洪时期,水中过饱和气体主要为氧气和氮气(氮气起决定性作用)。水库泄洪过程中过饱和氧气的产生将在一定范围内加速降解水体中好氧性污染物,溶解氧浓度的维持能使水库水质良好状态得到保证。水体中过饱和氮气对水库水质基本上无影响,但它是影响水生生物的主要物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受体主要是鱼类,鱼类较长时间生活在溶解气体分压总和超过流体静止压强的水中,会使溶解气体在其体内、皮肤下等部位以气泡状态游离出来,这种现象叫"气泡病",发病的鱼类多为中层、上层生活的鱼类,幼鱼死亡率为5%~10%。
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和"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举一反三:
水利水电项目中此类考题已经多次出现,请考生尤其注意。此题与2013年案例分析考试中第5题堤坝式水电站中"2.给出本项目运行期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的考点几乎一致。真题答案概括如下:
(1)大坝阻隔,影响鱼类洄游;
(2)水库蓄水后水温分层、低温水下泄;
(3)库区淹没特有鱼类的产卵场;淹没部分上游高中山峡谷景观资源(如果淹没区有古树名木或其他风景名胜等也应一并作答)
(4)大坝建成后,坝下水量减少,库区水流流速减缓、水文情势改变、水质恶化;
(5)高坝下泄水,产生过饱和气体。
4.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2017年)某炼油企业常减压装置加热炉废气排放筒,按其运行时间频率和总图位置关系,可以确定该源的分类属于( )。

A.连续排放固定源
B.间断排放固定源
C.连续排放移动源
D.间断排放移动源
答案:A
解析:
常减压装置是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两个装置的总称,因为两个装置通常在一起,故称为常减压装置。主要包括三个工序:原油的脱盐、脱水;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常减压装置加热炉是蒸馏时提供热量,常减压装置加热炉一般是连续工作,炉体位置固定。【知识普及】蒸馏是将一种混合物反复地使用加热汽化和去热冷凝相结合的手段,使其部分或完全分离的过程。它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和蒸汽压(即相对挥发度)的不同,在精馏塔内,轻组分不断汽化上升而提浓,重组分不断冷凝下降而提浓,相互间不断地进行传热和传质过程,在塔顶得到纯度较高的轻组分产物,在塔底得到纯度较高的重组分产物,它是实现分离目的的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手段,考友大概了解下即可。

某厂有一台链条炉(烟气中的烟尘占灰分量的80%) ,装有湿式除尘器,除尘效率为 80% ,用煤量为1.8t/h,煤的灰分含量为 25%,含硫率 2%.该锅炉烟尘的排放量是( )。
A. 20 g/s
B. 20 kg/h
C. 30 kg/s
D. 25 kg/s

答案:A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