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历年真题(2020-07-21)

发布时间:2020-07-21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三个声源对某敏感目标的噪声贡献值分别是60dB(A)、60dB(A)、63dB(A),则该敏感目标接收到的声级是()dB(A)。【单选题】

A.61

B.63

C.65

D.6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利用表3分贝和的增值表直接查出不同声级值加和后的增加值,然后计算加和结果。首先,两个60dB声源因声压级差为0,查上表得出增值△L为3dB。与另外一个63dB生源叠加,最终敏感目标接收到的声级是66dB。

2、工业建设项目对附近景观和文物的影响方式主要有()。【多选题】

A.废气影响

B.振动影响

C.腐蚀影响

D.游人污损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工业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工业固体废弃物,如水泥、黏土、砖块等;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挖土,打桩等对景观和文物产生的震动影响;建设项目过程中,会产生污水,尘土等,污水可能含有酸或碱性的腐蚀性物质,会对景观和文物产生腐蚀的影响。D项,游人对景观和文物的影响不属于工业建没项目。

3、城市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厂,在排放前常采取消毒处理,最经济的消毒处理方法是()。【单选题】

A.臭氧法

B.紫外线法

C.双氧水法

D.二氧化氯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是否需要消毒以及消毒程度应根据废水性质、排放标准或再生水要求确定。为避免或减少消毒时产生的二次污染物,最好采用紫外线或二氧化氯消毒,也可用液氯消毒。其中,最经济的消毒处理方法是紫外线法。臭氧消毒适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如脱色、除臭等)。在臭氧消毒之前,应增设去除水中SS和COD的预处理设施(如砂滤、膜滤等)。

4、某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剩余污泥量为150/d,含水率99%,经浓缩后含水率降至97%,浓缩后的污泥量为()。【单选题】

A.100/D

B.75/D

C.50/D

D.45/D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剩余污泥的纯污泥质量守恒原则,列物料守恒方程:(1-99%)*150=(1-97%)x,经计算得,x=50/d。

5、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生态现状调查方法的是()。【单选题】

A.遥感法

B.类比法

C.生态监测法

D.专家和公众咨询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生态现状调查常用方法包括,资料收集、现场勘查、专家和公众咨询、生态监测、遥感调查、海洋生态调查和水库渔业资源调查等,具体可参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19-2011)附录A;图件收集和编制要求可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19-2011)附录B。

6、与声波大气吸收衰减系数有关的主要因素有()。【多选题】

A.空气温度

B.声波强度

C.声波频率

D.空气湿度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按式计算。式中,a表示温度、湿度和声波频率的函数。

7、建设项目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中,费用效益分析应在财务现金流量表基础上增加()。【多选题】

A.销售收入

B.环境成本

C.流动资金

D.环境效益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费用效益分析除了考虑厂商自身对某一项目方案的直接支出和收入外,还要考虑该项目引起的间接的、未发生实际支付的效益和费用,如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

8、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解析解预测河口氨氮浓度纵向分布无需输入的参数是()。【单选题】

A.余流量或余流速

B.一阶衰减系数

C.纵向离散系数

D.横向混合系数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在河流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型中,对于溶解态污染物,当污染物在河流横向方向上达到完全混合后,设定条件:忽略纵向离散作用;当考虑河流的纵向混合时,由于分子扩散、紊动扩散的作用远小于由断面流速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剪切离散,一般可将其忽略,即忽略横向混合作用,模型中无需输入横向混合系数。

9、某一给水泵房室内围护结构处声级为85dB(A),已知围护结构的A计权隔声量为20dB(A)。假设水泵房室内为近似扩散声场,室外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级为()dB(A)。【单选题】

A.53

B.59

C.65

D.7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当声源位于室内,设靠近开口处(或窗户)室内和室外的声级分别为L1和L2。若声源所在室内声场近似扩散声场,且墙的隔声量远大于窗的隔声量,则室内和室外的声级差为:。式中,TL表示窗户的隔声量,dB;NR表示室内和室外的声级差,或称插入损失,dB。本题中,。

10、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的()。【多选题】

A.现有噪声源

B.风噪声

C.环境敏感目标

D.环境噪声背景值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公路、铁路为线路型工程,其声环境影响评价还需着重分析、说明以下问题:①针对项目建设期和不同运行阶段,评价沿线评价范围内各敏感目标(包括城镇、学校、医院、几种生活区等),按标准要求预测声级的达标及超标状况,并分析受影响人口的分布情况。②对工程沿线两侧的城镇规划中受到噪声影响的范围绘制等声级曲线,明确合理的噪声控制距离和规划建设控制要求。③结合工程选线和建设方案布局,评述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必要时提出环境替代方案。④对提出的各种噪声防治措施需进行经济技术论证,在多方案比选后规定应采取的措施并说明措施降噪效果。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规定,建设项目审批和事中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 )情形的,对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和相关人员,除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并处罚款外,还应当依法追究连带责任。
A、境影响评价文件存在环境保护目标遗漏
B、环境保护措施投资额度过高
C、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错误
D、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答案:C
解析:
见教材P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的()水平。

A:资源化
B:再利用
C:再利用和资源化
D:再利用或资源化
答案:C
解析:

某面积为10.0km3的开发区,建设前森林覆盖率为45%,建设运行后森林覆盖面积为3.5km3。若以植被覆盖率为质量指标,用单因子指数法计算出该区开发前后生态质量变化量为( )。

A.增加10%
B.增加6.5%
C.减少5.5%
D.减少10%
答案:D
解析:
单因子指数法选定合适的评价标准,采集拟评价项目区的现状资料。可进行生态因子现状评价:例如以同类型立地条件的森林植被覆盖率为标准,可评价项目建设区的植被覆盖现状情况;亦可进行生态因子的预测评价:如以评价区现状植被盖度为评价标准,可评价建设项目建成后植被盖度的变化率。题中已知,建设前森林覆盖率为45%,通过简要计算可知,建设运行后森林覆盖率为35%,以植被覆盖率为质量指标,用单因子指数法计算,得出该区开发后生态质量减少了10%。

(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因子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有()。2018-

A.应包括反映建设项目特点的生态因子
B.应包括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的生态因子
C.应包括反映建设项目特点的常规.特征污染因子
D.应包括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的主要.特征污染因子
答案:A,B,C,D
解析:
预测和评价的因子应包括反映建设项目特点的常规污染因子、特征污染因子和生态因子,以及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的主要污染因子、特殊污染因子和生态因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