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方法》经典例题(12)

发布时间:2020-10-28


成功是为努力者准备的,今天你努力了吗?今日小题库: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方法》经典例题(12),一起来检验学习成果吧。

1、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可分为()

A.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B.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C.环境影响后评价

D.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正确答案】ACD

2、在环境影响评价的组织实施中应遵循的基本技术原则包括()

A.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

B.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

C.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

D.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

【正确答案】ABCD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将环境影响分为()三类。

A.重大影响

B.中度影响

C.轻度影响

D.影响很小

【正确答案】ACD

4、环境影响评方法包括()

A.指数法

B.矩阵法

C.列表清单法

D.图形叠置法

【正确答案】ABCD

5、生物多样性包括()

A.基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细胞多样性

【正确答案】ABC

6、采用类比法时,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包括()的相似性。

A.环境特征

B.职员素质

C.工程一般特征

D.污染物排放特征

【正确答案】ACD

7、下列选项中对于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固体废弃物按我国规定统计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B.对于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固体废弃物按国家规定统计危险废物即可

C.对于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须按废水和废气污染物分别统计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

D.对于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须按各污染物综合统计污染物排放总量

【正确答案】AC

8、工程分析中的勘查设计期包括()

A.初勘

B.选址选线

C.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D.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正确答案】ABC

今天的试题分享到此结束,预祝各位小伙伴顺利通过接下来的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如需查看更多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试题,记得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某市拟在清水河一级支流A河新建水库工程。水库主要功能为城市供水、农业灌溉。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坝、城市供水取水工程、灌溉引水渠首工程,配套建设灌溉引水主干渠等。
A 河拟建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6 亿m3,设计水库兴利库容为0.9 亿m3 ,坝高40m,田水长度12km,为年调节水库;水库淹没耕地12 时,需移民170 人,库周及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天然次生林、耕地,分布有自然村落,无城镇和工矿企业。
A 河在拟建坝址下游12km 处汇入清水河干流,清水河A 河汇入口下游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 8 亿m3。
拟建灌溉引水主干渠长约8km,向B 灌区供水, B 灌区灌溉面积0.7 万hm2 ,灌溉回归水经排水渠于坝下6km处汇入A 河。
拟建水库的城市供水范围为城市新区生活和工业用水。该新区位于A河拟建坝址下游10km,现有居民2万人,远期规划人口规模10万人,工业以制糖、造纸为主。该新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清水河干流。清水河干流A河汇入口以上河段水质现状为Ⅴ类,A河汇入口以下河段水质为Ⅳ类。
(灌溉用水按500m3/亩 a、城市供水按300L/人 d测算。)
1.给出本工程现状调查应包括的区域范围。
2.指出本工程对下游河流的主要环境影响,说明理由。
3.为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需要分析哪些环境用水需求
4.为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需要分析哪些环境用水需求
5.该工程实施后能否满足各方面用水需求 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 给出该工程现状调查应包括的区域范围。
答: (1 ) A 河: 库区及上游集水区, 下游水文变化区直至A 河入清水河河口的河段:
(2) B 灌区:
(3 ) 清水河:A 河汇入的清水河上下游由于工程建设引起水文变化的问段:
( 4 ) 灌溉引水主干区沿线区域:
( 5 )供水城市新区。
2 . 指出该工程对下游河流的主要环境影晌,并说明理由。
答: (1) 对下游泪游鱼类的阻隔影响。由于在A 河上建设大坝,造成问道生境切剖, 阻止下游鱼类通过大坝完成泪游。
( 2) 由于坝下形成减水段,河流水文情势及水生生态将发生变化。由于库区蓄水及引水灌溉, A 河坝下至清水河汇入口12 km 的问段将形成一个减水段。
(3 ) 由于汇入清水河的水量减少,对清水河水文情势及水生生态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 4 ) 水生生物生境及鱼类" 三场" 的改变。坝、下河段水文情势的改变, 造成水生生物生境的改变, 特别是鱼类" 三场"将受到不利影响或破坏。
( 5 ) 低温水及气体过饱和问题。由于该工程为年调节的高坝水库, 如果农灌季节下泄库底低温水,会导致下游出现低温水灌溉,导致农作物减产;如果下放上层水或下地方式不当,则容易产生气体过饱和; 另外,下放上层泥沙含量少的清水,则容易导致下游河道的冲刷、河岸的塌方。
( 6) 灌溉回归水(农田退水) 的污染影响。灌溉回归水含有较多的污染物, 对下游河流水质和干流清水河水质将造成不利的影响。
3 . 为确定该工程大坝下;h1河流的最小需水量, 需要分析哪些环境用水需求?
答: (1) 维持A 河河道及清水河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
( 2 ) 维持A 河河道及清水河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的水量:
( 3 ) A 河河道外生态需水量, 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
( 4 ) 维持A 河及清水河流域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
( 5 ) 景观用水。
4 该工程实施后能否满足各方面用水需求?说明理由。
答: (1 )能满足B 灌区的农灌用水和城市新区近、远期的供水。因为该水库的功能为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 而B 灌区农灌用水为: 0.7X 104hnl X 15 X500m3/ (亩?a )= 0.525 X 10^8 m3/a ,城市新区远期用水为: 100000 人X 300 L/ ( 人?a ) X 365 d÷1 000=0.1095 X 10^8 m3 , 两者合计小于水库的兴利库容,仅占水库兴利库容的70. 5% 。
(2) 不能确定是否满足城市工业用水的需求,因为制糖、造纸均为高耗水行业,其规划建设的规模、用水量预测等均未知。
(3) 不能确定是否满足大坝下游河道及清水河的环境用水需求。因为确定环境用水的各类指标未确定, A 河坝下接纳的灌溉回归水,水质较差,而且汇入清水河后,会使水口下游的IV 类水体进一步恶化,而A 河水库的下泄水量与水质也有不确定性。
【号点分析】
该案例试题是根据2012 年案例分析考试真题修改而成,其中不少考点与本书"八、水利水电类案例5 跨流域调水工程"类似,请各位考生认真分析,寻找高频考点,做到事半功倍。
1. 给出该工程现状调查应包括的区域范围。
《环境影响坪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 )判定坪价范围内环境敏感区"。
此考题与本书"八、水利水电类案例5 跨流域调水工程"第1 题考点完全一致,类似考点重复出现的现象很多,请考生注意。
2. 指出该工程对节游河流的主要环境影晌,并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坪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 1 )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坪价因子; (4) 确定环境要素坪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此考题与本书"八、水利水电类案例5 跨流域调水工程"第3 题考点完全一致。
3. 为确定该工程大坝下游河流的最小需水量,需要分析哪些环境用水需求?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坪价( 1 )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坪价因子; (4) 确定环境要素坪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此考题与本书"八、水利水电类案例6 坝后式水利枢纽工程"第1题考点完全一致。
4. 该工程实施后能否满足各方面用水需求?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 1 )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坪价因子; (4) 确定环境要素坪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某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为征求公众意见,举行了听证会,其以下做法中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的有( )。

A.在举行听证会的5日前通知已选定的参会代表
B.主持人兼做记录员
C.要求被选定参加听证会的个人代表出具身份证明
D.要求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保守有关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E.准予16人旁听听证会,并对其中2人的发言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答案:A,C,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听证会组织者举行听证会,设听证主持人1名、记录员1名;第二十八条规定,旁听者不享有听证会发言权,但可以在听证会结束后,向听证会主持人或者有关单位提交书面意见。

废水处理系统中有固体废物产生的是()。

A:均质池
B:初沉池
C:二沉池
D:曝气池
答案:B,C
解析:
均质池的作用是使不同时间或不同来源的废水进行混合,使出流水质比较均匀。二级废水处理系统在生物处理前设初沉池,可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保证生物处理设施功能的发挥;生物处理设备后的二沉池,可分离生物污泥,使处理流水得到澄清。曝气池的作用是就是不断地把空气打入水中或利用机械搅拌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曝气一方面提供好氧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所需要的溶解氧;另一方面,曝气也起到混合搅拌作用,使微生物和污染物充分接触,强化生化反应的传质过程。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