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历年真题(2020-11-25)

发布时间:2020-11-25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在点声源声场中,和声屏障衰减有关的因素有()。【多选题】

A.声程差

B.声波频率

C.声屏障高度

D.地面特征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位于声源和预测点之间的实体障碍物,如围墙、建筑物、土坡或地堑等起声屏障作用,从而引起声能量的较大衰减。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可将各种形式的屏障简化为具有一定高度的薄屏障,定义δ为声程差,N=2δ/λ为菲涅尔数,其中λ为声波波长。首先计算传播路径的声程

2、某拟建高速公路局部路段穿越农田集中分布区,为减少公路建设对农田的占用,可采取的措施有()。【多选题】

A.提高路基高度

B.降低路基高度

C.收缩路基边坡

D.以桥梁代替路基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工程方案的优化措施中选择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最主要的资源是土地资源、水资源。一切工程措施都需首光从减少土地占用尤其是减少永久占地进行分析。例如,公路的高填方段,采用收缩边坡或“以桥代填”的替代方案,需在每个项目环评中逐段分析用地合理性和采用替代方案的可行性。水电水利工程需从不同坝址、不同坝高等方面分析工程方案的占地类型、占地数量及占地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给出土地资源损失最少、社会经济影响最小的替代方案建议。

3、适用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预测的方法有()。【多选题】

A.类比分析法

B.图形叠置法

C.生态机理分析法

D.列表清单法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生态现状评价方法有景观生态学法、列表清单、图形叠置、生态机理分析、指数法与综合指数、类比分析、系统分析、生物多样性评价、海洋及水生生物资源影响评价等方法。生态评价中的方法选用,应根据评价问题的层次特点、结构复杂性、评价目的和要求等因素决定。

4、多晶硅切片加工项目的生产工艺为硅锭→剖方定位→切片→纯水清洗→电烘干,其中切片工序循环使用碳化硅及聚乙二醇切割液,产生废水的工序是()。【单选题】

A.剖方定位工序

B.切片工序

C.清洗工序

D.烘干工序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多晶硅切片加工项目的生产工艺为硅锭→剖方定位→切片→纯水清洗→电烘干,其中切片工序循环使用碳化硅及聚乙二醇切割液,产生废水的工序是清洗工序。

5、国内没有情急生产标准的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评价可选用()。【多选题】

A.国内外同类生产装置先进工艺技术指标

B.国内外同类生产装置先进能耗指标

C.国内外配套的污水处理设计能力

D.国内外配套的焚烧炉设计能力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采用指标对比法作为清洁生产评价的方法,其评价程序为:①收集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可参考,可与国内外同类装置清洁生产指标作比较;②预测环评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值;③将预测值与清洁生产标准值对比;④得出清洁生产评价结论;⑤提出清洁生产改进方案和建议。

6、属于工业固废处置方案的有()。【多选题】

A.电炉钢渣用于生产水泥

B.废电机的拆解

C.含银废液中提取氯化银

D.棉织品丝光废碱液回收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包括以下几点:①企业用各种废弃资源回收的各种产品,如有色金属冶炼回收的金、银、硫酸等;②利用工矿企业的采矿废石、选矿、尾矿、碎屑、粉末等生产产品;③利用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废酸水、废油和其它废液生产的产品等。

7、在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的工程分析中,应明确交代的相关内容有()。【多选题】

A.牢记低位发热量

B.厨余垃圾所占比例

C.垃圾含水率

D.垃圾收集方式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在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的工程分析中,应明确交代的相关内容有牢记低位发热量、垃圾含水率。

8、地下水水量均衡域应考虑的因素有()。【多选题】

A.地下水类型

B.均衡要素

C.水文地质参数

D.均衡期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水量均衡法应用的步骤为:①均衡区的确定;②均衡要素的确定;③确定均衡期;④建立水量均衡方程;⑤计算补给量和排泄量。

9、地下水污染异地处理可采用的技术是()。【单选题】

A.含水层生物通风技术

B.含水层淋洗技术

C.含水层原位强化微生物修复

D.抽出处理技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作为地下水环境修复的传统技术,水力控制技术包括抽注地下水、排出地下水、设置低渗透性屏障,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来控制地下水污染。抽出一处理方法基于理论上非常简单的概念:从污染场地抽出被污染的水,并用洁净的水置换之;对抽出的水加以处理,污染物最终可以被去除。抽出的最终目标是,合理地设计抽水井,使已污染的地下水完全抽出来。

10、某复杂地形区建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边长36km的矩形,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的气象资料有()。【多选题】

A.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期间的卫星云图资料

B.评价范围内最近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C.50KM范围内距离项目最近地面气象站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D.0KM范围内距离项目最近高空气象站近4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高考气象探测资料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D项,对于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同一级评价项目。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求为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某省人民政府拟报送一流域水电规划草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该省人民政府在报送此规划草案时,应当()。

A: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规划审批机关审查
B:只将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一并附送规划审批机关审查
C:将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报送规划审批机关审查
D:只将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一并附送规划审批机关审查
答案:A
解析: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规划编制机关在报送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规划审批机关审查;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审批机关应当要求其补充;未补充的,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某炼油厂拟在厂区预留地内进行改扩建工程建设,其中配套公用工程有:在现有罐区扩建1 000m3苯罐、5 00 m3苯乙烯罐、3 00m3液氨罐和5 0 m3碱液槽各一座;改造现有供水设施,新增供水能力500m3/h 。现有污水处理场紧靠北厂界,其西面与西厂界相距100m。拟在污水处理场与西厂界之间的A空地新建危险废物中转场一座,在与污水处理场东面相邻的B空地新建6 5 0m3/h污水回用装置一套。


改扩建项目新增的生产废水处理依托现有污水处理场,改造前后生产废水的污染物种类和处理后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变(《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达标废水通过2km排污管道排入C河。 C河属感潮河流,大潮潮流最大回荡距离约6km。排污口上游10km处有一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源D,该水源地设有一级、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下游边界距水源D取水口为6km 。取水口至炼油厂废水排污口间河段无其他污染源汇入。为防止C河水体污染,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废水排入C河的改扩建项目须实现增产减污。


厂区地质结构稳定,天然土层防渗性能良好,厂西边界外700m处有一村庄,其他方位村庄距厂界1 000m以上。


问题:


1.分析评价新建公用工程在厂内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2.指出本项目大气和水环境现状调查中应考虑的特征污染因子。


3.识别本项目贮存设施中重大危险源和环境风险评价重点保护目标(苯、苯乙烯、液氨贮存设施临界量分别为50t、100t、100t)。


4.确定排污口上游河段水质现状监测断面位置。


5.根据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C河的管理要求,分析本项目的环境可行性(选择COD作指标给出定量结果,计算新增污水量时不计损耗)。







答案:
解析:

1.A空地新建的危险废物中转站布局不合理,与厂界西面的村庄间隔不到800m。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选址要求,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


2.(1)大气特征污染因子:苯、苯乙烯、氨气、硫化氢、恶臭。


(2)水环境特征污染因子:苯系物、硫化物、氰化物、挥发酚等。


3.(1)重大危险源:1 000m3苯罐、5 00m3苯乙烯罐、300m3液氨罐。


(2)环境风险评价重点保护目标:700m处村庄,其他方位村庄,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源。


4.排水口上游河段水质现状监测断面应布设5个,具体位置:①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源D取水口(排污口上游1 0km);②一级保护区下游边界;③大潮潮流最大回荡距离处(排污口上游6 km);④二级保护区下游边界处(排污口上游4km);⑤排污口上游5 00m。


5.(1)本项目可做到“增产减污”,在环境上是可行的。


(2)理由:尽管新增供水能力5 00m3/h,由于新建6 5 0m3/h污水回用装置一套,从而污水处理厂改造后的污水排放量将减少1 5 0 m3/h,COD排放浓度不变,因此COD的排放总量将减少:60*1 5 0*10-3*24=216(kg/d)。(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COD一级排放标准为60mg/L。)






北方某流域拟建引水式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为20m3/s,坝址至厂房间河段工业取水量为2m3/s,农业用水量为1.5m3/s。为保障坝址下游河道生态用水,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应为()

A.2.0m3/s
B.3.5m3/s
C.5.5m3/s
D.6.5m3/s
答案:C
解析:
最小下泄流量需满足下猝工业、农业、生态等用水量需求,一般生态用用水量不应小于枯水期流量的10%。即2+1. 5+20*0.1=5.5 m3/s。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