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历年真题(2020-07-23)

发布时间:2020-07-23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里的打散作用有()。【多选题】

A.弥散

B.对流

C.挥发

D.生物降解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重金属离子随地下水流发生对流和流速不同的水动力弥散详见技法书2019版305--306页,也发生布朗运动产生的分子扩散,故AB正确。挥发一般指土壤中有机物的挥发,虽然汞也有挥发,但是挥发属于自净而非扩散。故C不选。土壤中的生物降解指非保守性有机物的降解,重金属属于保守型污染物,无法生物降解,故D不选。

2、大型露天矿开采项目,现状评价可选用的方法有()。【多选题】

A.3S图形叠置

B.列表清单

C.类比法

D.景观生态学法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大方法都可以采取,列图升值宗磊牺牲(景)。或许不解的是景观生态学的方法,教材只列举了线性工程,大型的露天矿开采同样是区域景观的破碎化、林草植被的破坏,景观组织的破坏。

3、建立水质预测模型可以概化的条件有()。【多选题】

A.边界条件概化

B.污染源类型

C.水面几何形状

D.含水层性质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题干是依据回忆,信息可能不准不全。所谓的概化,就是为了便于水质预测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对相关条件的概括简化,ACD属于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B属于污染源概化。

4、某项目(河流)地表水预测,宜选用的不利条件是()。【单选题】

A.95%保证率最枯月流量

B.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

C.85%保证率最枯月流量

D.8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湖库地表水预测设计水文条件要求的掌握。题干信息可能有误,没有说明是河流还是湖库,但是不管河流还是湖库,宜采用的不利水文条件都是十年-遇的不利条件,及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或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如果是湖库,则为近10年最低月平均水位或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水位相应的蓄水量。 

5、水污染型建设项目,调查评价污水受纳河流的水文情势,调查内容包括()。【多选题】

A.水期划分情况

B.枯水期水位

C.平水期水位

D.丰水期水位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污水受纳河流的水文情势调查内容有水文年和水期划分、不利水文条件及特征水文参数、水动力学参数等。平水期枯水期水位属于不利水文条件。所以AB正确。水动力学参数指降解系数和沉降系数等。

6、某铁路建设项目需经过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越冬候鸟和湿地,通过该区域的路段宜选用()建设方式。【多选题】

A.隧道穿越

B.高架桥

C.降低路基高度

D.全封闭声屏障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BD应该都无疑问,解释一下选项A隧道穿越。很多同学认为隧道穿越会切断湿地的水力联系,因此没有选A,实际对于湿地可以选择地下隧道的方式,采用盾构技术杯会切断水力联系(沼泽是靠地下水补给,湿地主要是降雨和地表径流补给)。高架桥施I期对湿地影响较大,桥墩施工可能会破坏隔水层,且产生大量泥浆运营期对鸟类影响巨大。如果是单选题,建议选择隧道,每一种工程行为都会产生环境影响,具体选用哪种要看题目给出的信息及题目设置。 

7、废气排放出口调查内容选项是()。(污染源排放口统计的参数)【多选题】

A.出口坐标

B.排放规律

C.排放污染物

D.排放口温度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废气排放出口对应的是点源的说法,需要调查排气简底部中坐标,但不是出口坐标。排放规律是指连续、间断等规律,因此需要调查。

8、地下土壤污染处理的生物通风工艺有()。【多选题】

A.单注工艺

B.单抽工艺

C.抽注工艺

D.注抽工艺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ACD属于地下土壤污染处理的生物通风工艺。

9、某炼油项目,原油由输油码头管道输送至区,本项目工程分析需关注的重点有()。【多选题】

A.输油管道

B.码头工程

C.炼油装置

D.产品储罐区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炼油项目为污染型项目,而其中的输油管道和码头工程等子项目则为生态影响型,码头I程对海洋生态有重大生态影响。输油管道涉及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生态影响以及营运期的事故风险。炼油装置存在污染物排放及环境风险。产品储罐区需关注废气组织排放,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以及环境风险。

10、地下水数值法预测,建立地下水水质预测模型的第一步工作是()。【单选题】

A.建立水质概念模型

B.建立水量数值模型

C.建立水流数值模型

D.分析水文地质条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首先注意,这是水质预测模型,不是地下水流场预测。具体2019版技法书294页图7-9,模型应用过程。首先通过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可以便于选择相应的数学模型和维度。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某化工改扩建项目
【素材】
某化工企业生产某化工产品A,现拟进行扩产改造。现状该化工产品的产量为5000t/a,年工作300天、7200h。消耗主要原料B为7000t/a,用水量为3.4万t/a,年耗电量24万kW?h,有1个3t/h燃煤锅炉,耗煤7200t/a。锅炉安装有脱硫除尘设施,全厂生产、生活污水经厂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约70m3/d。车间有两个高度均为20m的工艺废气排气筒P1和P2,均排放HCl废气,相距约35m。现状废气及废水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见表1、表2、表3。

改扩建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淘汰旧设备,对现有公用工程装置做相应增容改造。该产品产量拟扩产达到15000t/a。消耗主要原料B为18000t/a,用水量达9万t/a,年耗电量达75万kW·h。锅炉增容改造后燃烧含硫0.4%的低硫煤,吨煤产尘系数为3%,用量增加到21600t/a(假设增容后锅炉热效率和吨煤产汽量不变)。同时对锅炉脱硫除尘系统进行改造,提高脱硫率、除尘效率分别至85%和99%,以满足新时段排放标准要求。同时对厂污水处理站进行改造,预计排水量增加到185m3/d,处理出水水质为:COD≤100mg/L,氨氮彡15mg/L。
【问题】
1.根据提供的数据,该企业现状废水____。
A.达标排放;B.未达标排放;C.无法判定是否达标排放。
2.该企业现状排气筒P1和P2HCl废气_____。
A.达标排放;B.未达标排放;C.无法判定。
3.本项目的清洁生产分析应有哪些内容?扩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4.扩建项目提出的“以新带老”措施有哪些?按扩建项目,绘制项目S02、烟尘、废水污染物COD和氨氮的总量变化“三本账”汇总表。(设低硫煤的产尘系数为3%,SO2转化率为80%)

答案:
解析:
1.根据提供的数据,该企业现状废水_C.无法判定是否达标排放_。
2.该企业现状排气简P1和P2 HCl废气_B.未达标排放_。
3.清洁生产分析的基本内容有:
(1)工艺技术先进性分析。对工艺技术来源和技术特点进行分析,说明其在同类技术中所占的地位及设备的先进性,可从装置的规模、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分析其在节能、减污、降耗等方面的清洁生产水平。
(2)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分析。从原辅材料的选取、单位产品物耗指标、能耗指标、新水用量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
(3)产品指标分析。从产品的清洁性,销售、使用过程以及报废后的处理处置中的环境影响出发进行分析说明。
(4)污染物产生指标。从单位产品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产生指标等方面与行业标准指标或国内外同类企业进行比较分析,说明其清洁生产水平。
(5)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分析。从蒸汽冷凝液、工艺冷凝液、冷却水循环使用、废水回用、废热利用、有机溶剂回收利用、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6)环境管理要求分析。从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环境审核、废物处理处置、生产过程环境管理、相关方面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其清洁生产水平。
(7)项目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的措施、建议。本项目扩建后在工艺技术水平、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等方面,清洁生产水平得到了提高。
4.扩建项目提出的“以新带老”措施有: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淘汰旧设备来改
造原有生产线,对锅炉脱硫除尘系统进行改造,提高脱硫率、除尘效率分别至85%和99%,以满足新时段排放标准要求,同时对厂污水处理站进行改造,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出水水质。

【考点分析】
1.根据提供的数据,该企业现状废水____。
A.达标排放;B.未达标排放;C.无法判定是否达标排放
2.该企业现状排气筒P1和P2HCl废气____。
A.达标排放;B.未达标排放;C.无法判定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了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者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因此本案例给出的监测数据由于其采样点在总口,无法判断第一类污染物总铅在车间排口是否达标。这条规定的含义是不能将含有重金属等持久性污染物的废水与其他废水稀释后“达标”排放。对于第一类污染物的几个项目要记住。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附录A,A1),当排气筒1和排气筒2排放同一种污染物,其距离小于该两个排气筒的高度之和时,一个等效排气筒应代表该两个排气筒。等效排气筒的污染物排放速率,按两个排气筒排放速率之和计算。这条附录的隐含的意思是,避免出现同源多排、降低排放速率的问题,这是为了完善管理而做的解释。因此问题2显然是两个排气筒视为一个等效排气筒后,其合计排放速率是超标的。还要掌握多个排气筒的等效计算方法。另外,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值的严格执行的使用条件、高度外推标准值的计算方法也要注意。
3.本项目的清浩生产分析应有哪些内容?扩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二、项目分析(2)从生产工艺、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
这部分内容可以涉及很简单的定量计算,容易出题,应当注意;还要注意几个水的利用指标,如污水回用率、循环水的循环率(一般要求达到95%)、总的重复用水率、工艺水的回用率等。如果考试中出现清洁生产水平是否能满足要求的问题,例如,某新建或者改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仅为三级(国内一般水平),是否满足要求?回答是否定的,应该从工艺、设备、原料、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至少要达到二级即国内先进水平,注意我们这里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分析,或者说是未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预测分析,而环评工作的一个目的就是避免新建、改建项目的低水平建设。
4.扩建项目提出的以新带老措施有哪些?按扩建项目,绘制项目S02、烟尘、废水污染物COD和氣氮的总量变化“三本账”汇总表。(设低硫煤的产尘系数为3%,SO2转化率为80%)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二、项目分析(3)分析计算改扩建工程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
改扩建项目以新带老措施主要从三方面去考虑:
(1)以清洁生产水平较高的先进工艺设备等手段改造原有工程;
(2)提高现有工程污染物的处理效率;
(3)新工程运行后可以消除现有污染源。
这些以新带老措施可以是直接的,比如釆取专门措施解决现有环境问题;也可以是间接的,通过改扩建部分的新措施,间接解决现有环境问题。要把握:不管是有目的和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通过改扩建项目降低现有污染物排放还是解决环境问题带来环境效益,都是以新带老措施。
现有工程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可以按监测资料计算,即:
排放总量=监测的浓度X烟气排放速率X年工作小时数,计算得到现状烟尘排放总量为726t/a,SO2排放总量为57.57t/a。
因假设扩建后锅炉热效率和吨煤产汽量未变,分析扩建前后吨产品耗煤量没有变化,因此扩建部分带来的燃煤量为21600—7200=14400t/a,平均为2t/h。按3%产尘系数及99%的除尘效率计算,扩建带来的新增燃煤烟尘排放量为4.32t/a,而扩建后总体排放量为6.48t/a,则原有部分7200t/a燃煤通过换为优质煤以及提高除尘效率等方式使得其燃烧烟气中烟尘排放量降低为6.48—4.32=2.16t/a,对比现状的排放量7.26t/a,“以新带老”的削减量为7.26—2.16=5.1t/a。同样,通过含硫量以及SO2转化率、脱硫效率计算,扩建带来的新增14400t/a燃煤SO2排放量为13.82t/a,而扩建后总体排放量为20.72t/a,则原有部分7200t/a燃煤通过使用低硫煤以及提高脱硫效率等方式使得其燃烧烟气中的SO2排放量降低为20.72—13.82=6.9t/a,对比现状的排放量57.57t/a,“以新带老”削减量为57.57-6.9=50.67t/a。
现有工程全年排放废水量为70m3/dX300d=21000m3/a,按当时的产量5000t/a计算,吨产品的废水排放量为4.2改扩建后废水排放量为185m3/dX300d=55500m3/a,吨产品的废水排放量为3.7m3。因此改扩建后原有的5000t的废水排放量变为5000t/aX3.7m3/t产品=18500m3/a,对比现有工程的排放量21OOOm3/a,通过改进工艺“以新带老”削减的废水排放量为21000—18500=2500m3/a。而扩建那部分的产品产量为15000-5000=10000t/a,产生的废水按新的指标为37000m3/a。
废水中COD的计算也可按上述思路进行,但稍复杂的是在利用“以新带老”措施降低了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的同时,还通过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降低了最终排放废水中COD的浓度,这也要反映在以新带老削减量中。分析如下:
COD和氨氮现状排放总量如果按监测数据的最大值计算,分别为3.09t/a和0.48t/a,而扩建部分带来的废水排放量是37000m3/a,而不是简单的55500—21000=34500m3/a,这部分废水中的COD和氨氮排放总量,按污水处理站改造后的排放指标(COD≤100mg/L,氨氮≤15mg/L),分别为3.7t/a和0.55t/a;改扩建后原有50001的产量排放的废水是18500m3/a,而不是原来的21000m3/a,并且按污水处理站改造后的排放指标计算,改扩建后原有5000t产品排放的COD和氨氮总量分别为1.85t/a和0.28t/a,因此以新带老削减量分别为:COD3.09—1.85=1.24t/a,氨氮0.48—0.28=0.20t/a。改扩建后总的COD和氨氮排放量可以按总的废水量和改扩建后排放的水质浓度计算。同时也可以用现状排放总量+扩建部分排放总量一“以新带老”削减量计算得出,两个计算结果应该一致,可以互相印证。
在汇总表中,基本关系是A+B-C=D。另外D-A=E,E如果为负值就说明增产减污,E为零说明增产不增污。E为正值说明:增产,同时也相应增加了污染物排放总量。

为保证堤坝式电站在建设和运行期间不造成下游河道断流,必须考虑下泄生态流量的时期有( )。

A.电站初期蓄水期间
B.电站正常发电过程中
C.电站机组部分停机时
D.电站机组全部停机时
答案:A,D
解析:
对于引水式电站,厂址间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河段,其水生生态、用水设施和景观影响较大;对于日调节水电站,下泄流量、下游河段河水流速和水位在日内变化较大,对下游河道的航运和用水设施影响明显;对于年调节电站,水库水温分层相对稳定,下泄河水温度相对较低,对下游水生生物和农灌作物影响较大。生态流量,一般按10%(当多年平均流量小于80m3/s)或5%(当多年平均流量大于80m3/s),流量不会很大。水电站机组发电时,额定流量很大,一般都是三位数,足以满足下游生态流量。所以部分机组停机也不用考虑下游生态流量,单机发电的流量足以满足下游的流量。

已知湖泊出湖水量2亿m3/a,年均库容3亿m3,入库总磷负荷量为50t/a,出湖总磷量20t/a,湖泊年均浓度0.1mg/L,据此采用湖泊稳态零维模型率定的总磷综合衰减系数()。

A:1/a
B:2/a
C:3/a
D:5/a
答案:B
解析:
根据湖泊稳态零维模型,磷平衡关系方程式为:入库总磷量-衰减磷量=出湖总磷量。又入库总磷量为50t/a,出湖总磷量20t/a,库内磷量=0.1*3*1000*0.1=30t/a,故磷的衰减量=50+30-20=60,衰减系数=60/30=2。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不属于风险识别范围。

A:公用工程系统
B:环境风险水平
C:工程环保设施
D: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
答案:B
解析: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①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包括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②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包括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