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力资源管理都要掌握哪些知识

发布时间:2021-07-10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都要掌握哪些知识


最佳答案

一、管理胜任力——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的重点
人的能力非常丰富,涵盖面也很广。只有那些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的能力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才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心。这些能力被称之为管理胜任力。彭剑锋(2003)认为管理者的胜任能力包括三个部分:通用胜任能力、业务胜任能力、专业胜任能力。其中专业胜任能力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是管理能力,即管理技巧和个人特质。本文重点探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专业胜任能力,综合现有研究成果,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专业胜任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成分。
1、学习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大多缺乏专业背景,这尤其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终身学习能力,通过学习系统把握国家的政策法规,掌握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及人际关系学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管理水平。
2、创新能力。“创新是管理的生命力”。而我国一些企业,尤其是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由于传统文化环境,已经习惯于机械被动地处理例行的日常事务。这种状态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的人力资源工作要求。时代趋势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吸纳、留住、开发、激励人才上不断创新。
3、育人能力。组织竞争能力来源于员工能力的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善于培育人才,通过为员工设置职业发展通道,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以及培训和发展机会,充分挖掘员工潜能,调动员工内在积极性,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4、影响力。人力资源管理者作为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必须具备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与员工建立彼此信任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成为员工的“利益代言人”,同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家,依赖专业权威性影响推动企业变革,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运营实践的支持作用。
5、沟通能力。管理中的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造成的。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沟通更是一门必修课,人力资源管理者要不断增强人际沟通的本领,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演讲能力、倾听能力以及谈判的技巧等。
6、协调能力。只有协调才能取得行动的一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同组织内所有其他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指导和帮助其他部门的经理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善于协调人力资源部门内部关系,使人力资源部成为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
7、信息能力。信息对人力资源管理十分关键,无论是人力资源招聘、绩效考核还是薪酬管理都需要来自政府人事法规政策、人才市场行情、行业动态、客户态度、员工满意度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只有拥有准确、丰富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仔细的分析,才能形成各项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养成强烈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感受力。
8、危机处理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新课题,它包含很多内容,如企业优秀人才突然跳槽,生产经营中的突发事件,劳资关系紧张……一系列危机往往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具备危机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危机管理系统,尤其是危机预警系统,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的几点措施
“人”(能力的主体承担者)和“客观环境”(能力发挥和实现的中介)构成能力建设的两个基本维度。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状况不仅取决于组织环境的支持程度,也取决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的努力水平。
1、领导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
尽管人力资源管理在今天被赋予了很高的地位,但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地位是很微妙的。一些组织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潜能开发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环境的缺失。作为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决定性意义,把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作为组织整体人力资源能力开发的前提和重要突破口。
2、建立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评估体系
管理者胜任能力的确认是基于管理者胜任能力培训的基础和依据,管理能力评估与培训的有效对接有助于认清管理人员的能力短板,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组织需要建立企业的人力资源者胜任能力模型,并对现有任职人员的胜任能力进行准确评估,这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的关键一环。
3、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培训
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培训而提高的。世界知名企业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培训。通用电气(GE)会为初级HR职员提供轮岗培训,让他们能在最初几年经历不同的工作,GE的目的是从中聘用有高级HR领导潜力的人才。除了轮岗培训以外,管理能力的培训还包括正式的脱产教育、重点项目的参与、专家提供单独指导等方式。
4、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努力学习实现自我超越
能力成长原理表明一个人积累的有关业务工作的知识总量越多,那么他的能力将会越强,这些能够广泛运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转化为能力,因此构成了个人能力的基础。个人的知识与技能一方面依靠从外部环境中吸取,另一方面则主要来源于“干中学”的自我总结。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良好的个人发展规划,进行有效并有针对性的学习。
知识的价值最终只能以行动的结果来体现,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能现实地成为一种主导力量。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努力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扩张知识和技能,激发输出知识的欲望,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应变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知识、能力与素质综合发展的质量观。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人力资源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 )是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前提。

A.薪酬的市场调查

B.岗位分析与评价

C.绩效考评的实施

D.岗位调查与分类

正确答案:B
大多数企业在设计薪酬制度之前,为保证内部公平,需要应用现代企业工作岗位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科学地划分岗位等级,即对企业的各类岗位进行系统调查和岗位分析,写出岗位工作说明书,并依据一套评价标准,对岗位进行全面的评价,将这些岗位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分组和分级。有了岗位等级,才能确定与之对应的薪酬等级。可见,岗位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前提。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时的调解,有如下区别( )

A.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地位不同

B.主持调解的主体不同

C.调解的对象不同

D.调解案件的范围不同

E.调解的效力不同

正确答案:ABDE

员工培训是企业的一种行为投资,和其他投资一样,也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考虑( )的问题。

A .效益大小

B .远期效益

C .近期效益

D .时间长短

E .效果好坏

正确答案:ABC

D公司是一家专门提供移动通讯网络整体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多年来,凭借其领先的科技实力,D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目前已是该行业的领导者。公司高层管理者一直认为员工素质的不断提升是公司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近年来该公司与颇具知名度的Z培训公司合作,组织了几次大型培训。可是令公司高层管理者纳闷的是,资金投了不少,效果却不太理想,原因何在?

从以下两个事例中也许能了解一二。

事例1:

小李在参加技能培训前向培训负责人反映:“新机器比我原来操作的那台复杂多了,并且在操作时总是出错。”负责人说:“也许你尚未完全掌握要领,而我们提供的这次培训就是帮助你胜任这项工作的。”然而,培训后的小李却满是疑问:“可是在培训中演练的那台机器与我的这台‘新家伙’完全不同呀!”另有技术骨干小张反映:“直属上司似乎并不支持我来参加培训,在培训期间不断布置新任务,我根本没有精力,也无法静下心来上课。”

事例2:

除了技术类的培训,公司还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安排了MBA课程,可培训还没有开始,大批老员工就声明不参加培训,他们觉得自己就这样了,没什么好培训的。于是要么推说工作忙,要么干脆请病假。另有一些员工也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有的甚至认为:“无非是走个过场,就当放几天假,休息一下好了。”要求:

(1)你认为导致案例中出现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你为该公司设计培训系统作业流程,以帮助该公司培训计划顺利进行。

正确答案:
(1)导致该案例中问题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培训前没有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缺乏针对性。企业缺乏学习氛围,员工不清楚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企业没有分析员工需要培训什么内容,盲目安排员工参加培训,导致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②培训内容与实践脱钩,没有进行过程中监控。如小李反映培训中演练的设备与实际操作的设备完全不同,培训内容缺乏实际应用的价值。
③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对培训的意义认识不高,导致他们对员工培训的阻挠或抵制。
④培训制度不健全,缺乏培训激励制度,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2)企业员工培训系统的作业流程培训项目的全过程,按时间顺序应包含:需求确认、制定培训计划、教学设计、实施培训计划、培训反馈五个部分。
①需求确认
这一阶段的目的就是确定谁最需要培训、最需要什么培训,即需要确认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a.需求意向的提出。相关人员根据企业理想需求与现实需求或预测需求与现实需求的差距,提出培训需求的意向,并报告企业培训的主管部门或负责人。
b.需求分析。其目的就是确定是否真的需要培训,哪些方面需要培训。
c.确认培训。确认培训,就是确认哪些岗位的员工需要培训,需要提高的是知识、技能,还是能力素质。
②制订培训计划
a.确定培训内容。根据员工能力及素质的不足产生的差距,确定培训的内容。
b.确定培训时间。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对各种培训进行排序,安排各种培训的进行时间;如案例中就没有安排好技术培训和MBA培训的进程,导致中层管理人员排斥培训。
c.确认培训方式。培训方式主要包括外派培训和内部组织培训,选择哪种方式,主要从培训效果来考虑,看哪种培训更有效。
d.确定受训人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所要实施的培训尽量让有关人员都参加,尤其是内部组织的培训,这样可降低单位投资成本。受训人员分为主要受训人员和次要受训人员。
e.选择培训教师。根据培训内容,选择和确定培训教师,决定是从外部聘请,还是由企业内部相关人员担任。
f.费用核定与控制。费用核定与控制是培训工作流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既要保证培训目的的实现,又要注意成本控制。
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进入实质性培训工作的第一步。这个阶段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受训人员对培训内容的接受程度。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分为:
a.培训内容分析。对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分析,以便为选择、购买、编辑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及确定培训形式和方式做准备。
b.选择购买、编辑教学大纲及设施设备。根据培训内容编制培训大纲,购买或编辑相应的辅导教材,有需要设施设备的还应注意与员工日常所用的设施设备相匹配。
C.受训人员分析。对受训人员的学历背景、工作经验、素质状况等进行综合的分析,以便确定培训方法。
d.选择确定培训方法。应以培训教师为主导,根据培训目标和要求,选择并确定培训的具体方法。
④实施培训
a.培训。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场所对所确定的受训人进行培训。
b.考核受训者。考查受训人员对受训内容的接受程度,以督促其认真接受培训。
c.培训奖惩。培训奖惩是督促受训人员接受培训的一项强制和激励措施。
⑤培训反馈
培训反馈是组织管理中对培训修正、完善和提高的必要手段,是企业组织与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培训反馈的主要工作包括:
a.培训教师考评。对培训教师的考评,是由该培训项目的组织管理责任人组织受训人员对培训教师进行考评,以便为下一次对进行相同内容培训的培训教师的选择做准备。这种考评一般采用问卷的形式,不记名填写。
b.培训管理的考评。对培训组织管理的考评是由培训专职人员负责组织,由受训人员针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的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考评,以便改进企业的培训组织管理工作。  
c.应用反馈。应用反馈又称为延时反馈,是指在培训后,受训人员到工作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对其受训作用进行考查的一种方式。包括对受训人员、受训人员主管领导的调查了解,以此来改进培训工作。
d.培训总结、资源归档。培训总结是培训的负责人对该培训项目的评估和总结,从而为今后培训效果的提高提供依据,同时还要将培训的相关资料编辑归档。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