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重大改革,那些人的证书被取消?

发布时间:2019-11-22


根据国务院2016年发文,取消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认证。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和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是两个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不等于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之前的考取的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还是有用的。那么还有哪些具体的改革需要我们注意呢?

一、新政策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

1、取得技工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或取得经评估论证、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上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2、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4()以上。

二、新政策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

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 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5()以上。

2、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 级证书)并具有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或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并具有经评估论证、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3、具有大学专科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并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2()以上。

4、具有大学本科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证书,并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1()以上。

5、具有硕士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三、新政策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

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4()以上。

2、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3()以上;或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预备技师证书的技师学院毕业生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2()以上。

3、具有大学本科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证书,并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2()以上。

4、具有硕士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证书,并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1?()以上。

5、具有博士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证书,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2()以上。

6、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7、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四、新政策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

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二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 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4()以上。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人力资源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绩效考评成对比较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员工数量较多则省时省力

B.在涉及人员范围较大的情况下比较适用

C.使用该方法可以发现员工哪些方面出色或不足

D.根据某种考评要素如工作质量,一一比较得出最终排序结果

正确答案:C
成对比较法又称配对比较法、两两比较法等,其基本程序是:①根据某种考评要素如工作质量,将所有参加考评的人员逐一比较,按照从最好到最差的顺序对被考评者进行排序;②再根据下一个考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得出本要素被考评者的排列次序;依次类推,经过汇总整理;③求出被考评者所有考评要素的平均排序数值,得到最终考评的排序结果。应用成对比较法时,能够发现每个员工,在哪些方面比较出色,哪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差距,在涉及的人员范围不大、数目不多的情况下宜采用该方法。如果员工的数目过多,不但费时费力,其考评质量也将受到制约和影响。

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在于( )。

A.规范企业的行为

B.规范劳动者行为

C.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D.规范劳动力市场

正确答案:C
C【解析】《劳动法》开宗明义地规定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就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此外,在特定情况下,当对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利益保护发生冲突时,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的利益。

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是( )

(A)民主、审慎、法制

(B)忠诚、谨慎、人本

(C)忠诚、秩序、勤勉

(D)忠诚、审慎、勤勉

正确答案:D

请简述目标管理法的基本步骤。

正确答案:
目标管理法是由员工与主管共同协商制定个人目标,个人的目标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及相应的部门目标而确定,并与它们尽可能一致;该方法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工作结果作为衡量员工工作绩效的标准,以制定的目标作为对员工考评的依据,从而使员工个人的努力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减少管理者将精力放到与组织目标无关的工作上的可能性。
目标管理法的基本步骤是:
(1)战略目标设定。由组织的最高层领导设定总体战略规划,明确总体发展方向,提出企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短期工作计划。
(2)组织规划目标。在总方向和总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分解目标,逐级传递,建立被考评者应该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通常成为对被考评者进行评价的根据和标准。制定目标时,应注意目标的具体性和客观性,目标的数量不宜过多;目标应做到可量化、可测量,且长期与短期并存;目标由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参与制定;设立目标的同时,还应制定达到目标的详细步骤和时间框架。
(3)实施控制。目标实施过程中,管理者提供客观反馈,监控员工达到目标的进展程度,比较员工完成目标的程度与计划目标,根据完成程度指导员工,必要时修正目标。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