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商经法》知识点:票据权利和票据行为

发布时间:2020-09-24


距离2020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小伙伴们复习的怎么样了?为了帮助大家顺利通过考试,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分享了2020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商经法》的知识点:票据权利和票据行为,一起来看看吧!

一、票据权利

(一)票据权利的概念与特征

票据权利是指持票人请求票据债务人支付票据载明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付款请求权是指持票人对票据债务人所享有的,请求支付票据所载金额的权利。持票人必须首先向主债务人行使第一次请求权,而不能直接行使追索权。追索权是指持票人在付款请求权未能实现时发生的、对从债务人所享有的、请求偿还票据所载金额及其他有关金额的权利。

票据权利的特征体现为:

1)金钱债权。

2)证券性权利。票据权利一经发生,就同作为证券的票据合而为一,唯有取得证券,才能取得并行使票据权利。票据权利的转移必须进行票据的交付。

3)票据权利是一种二次性权利。首先行使付款请求权,付款请求权未能实现时,可向付款人以外的其他票据债务人行使追索权。

(二)票据权利的取得

1.票据权利的原始取得。

1)发行取得。是指权利人依据出票人的出票行为而原始取得票据权利。

2)善意取得。这是指票据受让人依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法,善意地从无权处分人处取得票据,从而取得票据权利。

【注意】对于受让人是否善意,其注意义务仅限于其直接前手。受让人对是否属于善意,不负举证责任。

2.票据权利的继受取得。票据权利的继受取得,是指受让人从有处分权的前手(权利人)处取得票据,从而取得票据权利。票据权利继受取得票据的最主要的方式是背书转让。

【注意】是否存在非票据法上的继受取得?如何理解?

实践中存在依一般民事权利的转让方式取得票据权利的情况,如因赠与、公司合并、营业受让等方式取得票据权利的,则属于非票据法上的继受取得。此种继受取得,不能得到票据法对合法持票人权利的特别保护。

(三)票据权利的行使与保全

1.票据权利的行使。这是指票据权利人为实现票据权利而请求票据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票据权利的行使,最需要注意的是票据权利人应进行票据提示,即向票据债务人出示票据。

2.票据权利的保全。是指票据权利人为防止票据权利丧失所进行的行为。【注意】这跟法律上的财产保全是不一样的。票据权利的保全方式包括进行票据提示、做成拒绝证书、中断时效。

1)按期提示票据。是指持票人在法定期间内提示票据行使票据权利。只有持票人在法定期间内提示票据请求付款被拒绝的,方可行使追索权。

2)做成拒绝证书。持票人行使追索权时,应当提供被拒绝承兑或被拒绝付款的有关证明。在持票人提示承兑或者提示付款被拒绝时,承兑人或者付款人必须出具证明。证明应记载:被拒绝承兑或被拒绝付款的票据种类、主要记载事项;拒绝承兑付款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时间;拒绝承兑人、拒绝付款人的签章。另外,代理付款银行出具的退票理由书,有关机关出具的合法证明(包括医院或有关单位出具的承兑人、付款人死亡证明,司法机关出具的承兑人、付款人逃匿证明,公证机关出具的具有拒绝证明效力的文书,有关的司法文书和处罚决定,包括承兑人或付款人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时的有关司法文书,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决定等)与拒绝证书具有相同法律效力。

3)中断时效。与普通民事债权相同,诉讼可以中断时效,保全票据权利。

(四)票据权利的消灭

1.票据权利的消灭,是指因一定的事由而使票据上的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丧失。其实质就是票据法律关系的消灭。

2.票据权利消灭的事由。票据权利的消灭,主要是基于票据权利得到完全实现而消灭。

1)付款;

2)追索义务人清偿票据债务及追索费用;

3)票据时效期间届满。票据权利在下列期限内不行使而消灭:①持票人对票据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自票据到期日起2年。见票即付的汇票、本票,自出票日起2年。②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自出票日起6个月。③持票人对前手的追索权,自被拒绝承兑或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④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日或被提起诉讼之日起3个月。

4)票据记载事项欠缺。

5)保全手续欠缺。持票人不能出示拒绝证明、退票理由书或者未按照规定期限提供其他合法证明的,丧失对前手的追索权。

6)票据丢失(灭失)也可以使票据权利消灭,民法上一般债权的消灭事由如抵销、混同、提存、免除等也可以使票据权利消灭。

(五)票据权利的瑕疵 ★★

票据上的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伪造、变造。伪造票据上的签章和其他记载事项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票据的伪造和变造。票据上有伪造、变造的签章的,不影响票据上其他真实签章的效力。其他签章人仍需依其签章按照票据所载文义承担票据责任。

票据上其他记载事项被变造的,在变造之前签章的人,对原记载事项负责;在变造之后签章的人,对变造之后的记载事项负责;不能辨别是在被变造之前或之后签章的,视同在变造之前签章。

票据金额、日期、收款人名称任何人不得更改,更改会导致票据无效。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更改银行汇票的实际结算金额,也会导致票据无效。对票据上的其他记载事项如付款人名称、付款日期、付款地、出票地等,原记载人可以更改,更改时只需签章证明即可。

权利人故意所为的票据涂销行为就其实质来说就是票据内容的更改,应发生上述票据更改的法律后果。权利人非故意所为的涂销,涂销行为无效,票据依其未涂销时的记载事项发生法律效力;非权利人所为的票据涂销行为,发生票据伪造、变造的法律后果。

二、票据行为

票据行为是以票据权利义务的设立、变更为目的的法律行为。主要包括签发、背书、承兑、保证、参加承兑等。票据行为除具有上述票据所具有的无因性、形式性(要式性和文义性)的特征外,还具有独立性的特征。

1.出票。出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其交付收款人的票据行为。

2.背书。背书是指持票人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或授予他人行使的票据行为。

3.承兑。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票据载明金额的票据行为。

4.保证。保证是指行为人对特定票据债务人的票据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票据行为。

三、行为的代理

票据代理有两种不同形态:

1)代理人以自已名义在票据上签章的票据行为。

2)代理人不以自己的名义,而是直接以被代理人名义,在票据上签章进行的票据代理。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的考试知识点,可以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频道的更新。最后,预祝大家在接下来的考试中一切顺利,取得理想的成绩!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法律职业资格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51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在申请人的行政复议请求范围内,不得作出对申请人更为不利的行政复议决定。该规定体现了行政复议的( )。

A.公正原则
B.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C.保障相对人权益的原则
D.禁止不利变更的原则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禁止不利变更原则的含义。禁止不利变更原则,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在申请人的行政复议请求范围内,不得作出对申请人更为不利的行政复议决定。行政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其他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议时,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不得对该行政处罚或者该具体行政行为增加处罚种类或加重对申请人的处罚。所以选项D正确。

《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对于本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无论是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实施了犯罪,还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都能适用该款前段的规定
B:该款规定意味着教唆犯也可能是从犯
C:唆使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因而属于间接正犯的情形时,也应适用该款后段的规定
D:该款中的“犯罪”并无限定,既包括一般犯罪,也包括特殊身份的犯罪,既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过失犯罪
答案:D
解析:
【考点】共同犯罪;教唆犯【详解】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唆使他人犯罪的人。教唆犯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两人以上唆使他人犯罪。如果被教唆人实施了犯罪,则根据教唆人和被教唆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予以处罚。由于教唆犯一般在共同犯罪的犯意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实践当中多按主犯处理,但若是两人以上实施教唆的,也可以存在起次要作用的教唆犯,亦即教唆犯的从犯。因此,A、B的说法是正确的。根据刑法的理论,被教唆的对象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否则不成立教唆犯,而成立间接正犯。虽然教唆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教唆人成立间接正犯,但并不影响对教唆人依法进行从重处罚。因此,C是正确的。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因此,教唆他人犯罪不包括过失犯罪,所以D是错误的。本题正确答案为D。

甲与乙签订一份汽车租赁合同,在租赁期间内,乙将该汽车质押给丙,后甲乙丙之间引起纠纷。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乙有权将租赁物出质给丙 B.乙无权将租赁物出质给丙
C.丙对该租赁物享有质权 D.丙对该租赁物不享有质权

答案:B,C
解析:
依《担保法解释》第84条规定,出质人以不具有所有权,但合法占有的动产出质的,不知出质人无权处分的质权人行使质权后,因此给动产所有人造成损失的,由出质人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担保法》第63条规定,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即出质人应为财产所有权人或财产经营管理权人。承租人不享有对租赁物的出质权,但善意第三人可因善意而取得质权。故本题选项为BC。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买了一栋老房屋,张某将房屋翻修时发现房屋的顶梁上藏有金条,原来的卖主已经出国,音信全无,无法确认金条的所有人,金条应归张某所有
B:某地突降大雨,王某发现一头牛顺河漂流,王某不顾河水湍急,将牛捞起,牛应归王某所有
C:陈某将坏录音机丢人垃圾箱,于某发现后将录音机捡回,修理后仍可使用,录音机应归于某所有
D:孙某的宠物狗走失,蒋某捡到后,将小狗归还孙某,蒋某要求孙某支付必要的交通费用,孙某有权拒绝
答案:C
解析:
A选项中的金条是隐藏物,所有人不明,应归国家所有,不归发现人所有,所以A选项不正确。B选项中牛是漂流物,不归拾得人所有,拾得人应归还失主,所以B选项不正确。C选项中录音机是抛弃物,所有权人已经抛弃了所有权,拾得人可以享有所有权,所以C选项正确。D选项中蒋某拾得宠物狗,将其送还失主,失主应支付拾得人必要的费用,所以D选项不正确。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