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MBA考试《写作》每日一练(2019-11-03)

发布时间:2019-11-03


2019年MBA考试《写作》考试共2题,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

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随着我国铁路业的快速发展,西柳铁路具有强劲的基本面支撑。一旦铁路业开放其资本重建,即将上市的西柳铁路将成为铁路行业的中国移动。
        今年前八个月,该行业的固定投资增长不足8%,远未达到行业国家五年规划所定的年度投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铁路业的投资回报率不高和旧体制的制约造成的。目前,全国的平均资产回报率约为6%,而铁路业只有2%左右,因此,我们预计该行业将会进行运价改革和体制梳理。
        从全球来看,铁路的能耗是公路的1/45,其占地和污染物排放量也比公路少很多。我国人多地少,能源不足,可以说,跨越式发展铁路业是本届政府基于国情、建设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所做出的科学决策。
        由于路网资产具有不可分割性,西柳铁路作为融资平台具有不可替代性,其资产注入因而具有持续性。如果按照铁道部提出的“以存量换增量”的改革思路,西柳铁路的注资可能持续时间更长,次数更多。
        按照索罗斯的观点,股价取决于公司的价值也影响公司的价值,对于以兼并收购为发展战略的公司来说,股价越高,公司的价值就越大。中国移动就是很好的例子。当年电讯业改革时,诞生了中国移动那样的超级牛股。它在香港发行后,两年之内股价从8港元不断上涨,最终达到金融危机前的90港元。如今中国移动的股价已稳稳地站在120元之上,仍然是香港股市不可动摇的市场发动机之一。
        可惜国内绝大多数投资人没有亲身经历过中国移动的投资过程。或许,西柳铁路是您一生中仅有的另外一次类似的投资机会。

【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

参考范文:

西柳铁路真是绝好的投资机会吗

     上文通过一系列成问题的推理得出结论说,西柳铁路是绝好的投资机会。这样的推理可谓漏洞百出。
     首先,中国移动的神话也许得归因于移动通信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有着无限的上升空间,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对手。而铁路则是传统产业,不得不要面对公路、水运、航空等多方的激烈竞争。所以,其产业前景和投资收益也许就不容乐观。
     其次,铁路业过去的固定投资增长不足、投资回报率远低于其他行业,这些都说明了铁路业很可能不值得投资。也许铁路业将来会进行运价改革,但在其他运输工具的竞争压力下,其提价的幅度也可能非常有限。如果再受到旧体制的制约,那投资铁路业的风险就更大了。
     再次,铁路的能耗、占地和污染比公路少就能推出铁路值得投资吗?显然,铁路的前期投资过大、投资回报期过长、在很多细分市场上的竞争不如公路灵活……铁路业的这些缺点,都可能会导致其投资回报率还远远不如公路。
     另外,西柳铁路很可能地理位置偏僻,投资它的收益原本就比较差。如果这时再对它持续大量注资,也许会更加稀释和摊平投资者利益,降低每股投资的回报率。
     最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正蒸蒸日上,其潜在的投资的机会毫无疑问还有很多。且不说别的行业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比如新能源),就说铁路业,京沪、京广高铁的投资回报率也很可能要比西柳铁路高很多。
     因此,西柳铁路是您一生中仅有的一次类似中国移动的投资机会,这样极端的结论就未免太草率了。

2、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被试验者被分成一人组、两人组和三人组,要求各组尽力拉绳,同时用灵敏度很高的测力器分别测量其拉力。结果,二人组的拉力只有他们单独拉绳时的拉力总和的70%;三人组的拉力则只有他们单独拉绳时的拉力总和的49%。
      “拉绳试验”表明,在任何一个团队当中,任何人都会把责任悄然推卸到其他人身上。团队越大,这种推卸就会越严重。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来说,我们应该努力避免让员工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工作,并且也不要幻想或强调员工和员工之间的合作,在分配工作的时候,每个员工分工的职责越具体、越明确越好,这样就能避免滥竽充数的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拉绳试验”→在任何一个团队当中,任何人都会把责任悄然推卸到其他人身上
合作的拉力低于他们单独拉绳时的拉力总和,原因很可能在于他们拉力的方向并不完全一致。如果实际情况是这样,我们就不能推出结论说,是因为他们出工不出力,或推卸责任了。前者是工作的方法问题,后者是工作的态度问题。这二者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
论证二:“拉绳试验”→团队越大,这种推卸就会越严重
每个人拉绳的先后次序如何?如果开始用尽全力进行个人的拉绳试验,而接着没有休息就进行合作拉绳试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的拉力低于他们单独拉绳时的拉力总和,就不能简单类推到一个团队中,更无法得出团队越大,推卸就会越严重的结论,该论证显然有“不当类比”之嫌。
论证三:团队越大,这种推卸就会越严重→我们应该努力避免让员工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工作
虽然团队越大,推卸就会越严重,但是其前提可能是在没有激励条件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单个人进行拉力试验的时候,试验者许诺了他们很多激励条件,而在进行合作拉力试验的时候,没有做过任何的激励许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说,单纯的单干就会比合作的工作效率高,应该努力避免让员工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工作。
论证四:团队越大,推卸就会越严重→不要幻想或强调员工和员工之间的合作
即使团队越大,推卸就会越严重,但是为了完成一个比较困难的任务,比如去搬动一块大的石头,任何单个的人用尽全力,可能就差那么一点点力气,那么,单个人依然是无法最终搬动石头的。在这种情况下,单人的效率依然是零。但是,如果他们两人合作,那么很可能足以搬动那块石头,他们就成功了。题干把“团队工作”和“合作”简单地等同了起来。
论证五:每个员工分工的职责越具体、越明确越好→能避免滥竽充数的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
即使每个员工分工的职责越具体、越明确越好,但是每个员工未必都是追求上进、积极进取的,有可能有些员工思想消极、工作散漫,总是爱推脱,想让别人帮助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未必会避免滥竽充数的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也不一定会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
参考范文:

“拉绳试验”应用的质疑
        材料通过对“拉绳试验”的分析,来说明团队成员管理的方法,该论证显然存在以下问题:
        论证者不能由“拉绳试验”简单类比到“任何一个团队当中,任何人都会把责任悄然推卸到其他人身上”。合作的拉力低于他们单独拉绳时的拉力总和,原因很可能在于他们拉力的方向并不完全一致。如果实际情况是这样,我们就不能推出结论说,是因为他们出工不出力,或推卸责任了。前者是工作的方法问题,后者是工作的态度问题。这二者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
        论证者由“拉绳试验”能够说明团队越大,这种推卸就会越严重吗?未必。
每个人拉绳的先后次序如何?如果开始用尽全力进行个人的拉绳试验,而接着没有休息就进行合作拉绳试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的拉力低于他们单独拉绳时的拉力总和,就不能简单类推到一个团队中,更无法得出团队越大,推卸就会越严重的结论,该论证显然有“不当类比”之嫌。
        即便“团队越大,推卸就会越严重”,我们也不应该努力“避免让员工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工作”。虽然团队越大,推卸就会越严重,但是其前提可能是在没有激励条件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单个人进行拉力试验的时候,试验者许诺了他们很多激励条件,而在进行合作拉力试验的时候,没有做过任何的激励许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说,单纯的单干就会比合作的工作效率高,应该努力避免让员工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工作。
       “团队越大,推卸就会越严重”不一定能说明“强调员工和员工之间的合作”没有意义。即使团队越大,推卸就会越严重,但是为了完成一个比较困难的任务,比如去搬动一块大的石头,任何单个的人用尽全力,可能就差那么一点点力气,那么,单个人依然是无法最终搬动石头的。在这种情况下,单人的效率依然是零。但是,如果他们两人合作,那么很可能足以搬动那块石头,他们就成功了。题干把“团队工作”和“合作”简单地等同了起来。
        综上,上述论证还需进一步完善。

3、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你可以靠思想上的隔音器隔绝喧闹声。——罗斯
        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萧伯纳【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理性思维不可失
        著名作家萧伯纳用其人生格言“理智的人是自己适应世界;不理智的人却要世界适应自己”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理性思维不可失。
        理性思维便是指对事物理智客观的、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分析。“卧龙先生”诸葛亮在三国纷乱的年代对天下局势理性分析,并做出正确决定,辅佐汉室的刘备,铸就了自己辉煌的一生。这不就是用理性思维成就卓越人生的最佳诠释吗?
       只有理性思维才能使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混乱烦琐的表象中抽丝剥茧地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美国科技狂人马斯克,在理性分析了当今缺乏能源的局势后,决定研发电动汽车,用电来弥补能源的匮乏,最终研发成功,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
        理性的思维可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时代的主宰者。土豆视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局势进行理性分析,选择与优酷视频合作,并最大额度地占领了视频市场。土豆、优酷的理性联合不仅走在竞争对手的前列,更在行业中掀起大浪,与此同时,也在互联网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获得了可观的利益回报。
        反之,如果个人和企业没有理性思维,感性做事,结果往往会导致失败。例如方仲永年少得志,感性行事,后天不思进取,最终碌碌无为。以前手机行业的“老大”诺基亚,也是由于缺乏理性思维,没有创新,满足于现状,最终丧失大片市场。
        理性思维要求我们经常清点自己的内心,摒弃一切不切实际的庸俗思想,保持清醒的头脑,守住道德底线。在行动上,要磨去小聪明,打造人生的大格局;理性思维要求企业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创新,减陈腐,加长远,减功利,对客户多一份用心,对社会多一份责任,营造和谐的氛围。
        理性思维是一种心态,一种选择,更是人生的大智慧。
参考范文二:
保持理智
        萧伯纳曾说:“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因此,我们要保持理智。
        何为理智,理智就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不恼怒不冲动;即使面对危难也冷静从容。理智代表独立于周围的世界,善于分析,听从自己内心正确的选择,而不是盲目从众,随波逐流。
        保持理智,我们才能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才能在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找到发展的规律,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出合理有效的办法。埃隆·马斯克,特斯拉汽车制造公司的董事长,在面临公司产品研发受阻、新产品不能如期推出、市场变化、资金不足的情形下,依然保持理智,平静分析每一个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使特斯拉在2013年成功上市,引发业界强烈反响。
        反之,不保持理智,我们就会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丧失平和的心态,无所适从,结果只能越来越差,最终被挫折打倒。著名的相机胶卷制造商柯达创始人乔治·伊士曼,在面对数码相机风起云涌抢占市场之时,盲目应对,丧失理智,使公司最终走向倒闭。
        保持理智需要我们从内心改变,遇事沉着冷静,客观分析问题,不抱怨不盲从,坚持自我。要求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守住诚实的底线,磨去狭隘的小聪明,追求人生的大智慧。
        保持理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铸就卓越成功。

4、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推己及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是和谐共处的大智慧。
        推己及人,就是用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推测他人的感受。对人建立仁爱之心,他人也会对你仁爱;对人豁达宽容,他人也会对你豁达宽容。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以身作则”,都是推己及人的表现。
推己及人,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它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问题,促进家人间、朋友间、同事间关系,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考虑自己时也照顾他人感受,通过善待他人来善待我们自己,这个社会又怎能不和谐友善呢?人们常说,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以此种方式敬老爱老,也保障了自己以后老有所依。正是这些举动使人们和睦相处,世风日上。
        在企业中,推己及人的道理也同样适用。推己及人使企业持续焕发生机活力,也使企业间互利互惠,良性竞争。企业只有在忙于盈利的同时,也想到消费者应享受到的舒适安心,想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才能持续经营,基业长青。只有在渴望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同时,懂得善待自己的对手,不用恶意手段排挤对手,才能更好地发展,携同进步。相反,不懂得推己及人,就会像早年西班牙华商一样,忘记回馈社会,不懂遵守当地管理风俗,经营如履薄冰。
        推己及人,需要从思想上杜绝自私,由我做起,互利互惠,和谐相处。从个人的角度,要懂得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对一时得失斤斤计较。从企业角度,要不拘蝇头小利,把目光放远,把社会利益最大化作为长远经营目标,饮水思源,同时建立产业联盟,形成企业间协同效应,以行业进步谋发展。
        创造和谐,需要有一种相处的智慧——推己及人。
参考范文二:
推己及人,成就自我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说明,我们要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进而成就自我。
        推己及人,即自己想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就要先如此对待他人,有了这样的修养与境界,方能成就自我。
        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推己及人能让我们与他人联系起来,在为他人着想的过程中加深彼此的联系,进而让我们拥有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
        晏子劝谏齐景公不应只顾自己安逸而应为人民着想,自己也常常救济劳苦百姓,辅国几十年,促进了齐国的发展。由此可见,推己及人是不可忽视的良好品德,它告诉我们:想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就要先帮助他人,我们主动先为他人着想,他人也会为我们着想,我们便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取得更大的进步,推己及人的美德是我们成功的一大助力。
        要做到推己及人就要主动加强自身与他人的联系,辩证地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汲取他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不足之处,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实力,进而不断向前,走向成功。同时,我们也需要有一颗豁达宽容的心,从内心深处尊重每一个人,在此基础上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多为他人考虑,并反省自身的做法是否正确,这样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真正地做到推己及人。
        推己及人,不仅是一种行为,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我们要做到推己及人,成就卓越自我。

5、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大陆架和沙漠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细节决定成败
        我手握一滴水就是握着一个世界,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足以丢失这一切。毋庸置疑,细节恰恰决定了成败。
        所谓细节,就是指那些普普通通但却不容忽视、十分重要的事情。朱自清说:“细节就是一言一行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每件事情都由无数个小的细节组成,而这些细节,可以让我们走向成功的殿堂,也可以让我们与成功背道而驰。
        就个人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注重细节,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展翅飞翔。元朝时有一个人才华横溢,受人敬仰。皇帝忽必烈闻其名声,便召见了他。这个人平素不拘小节,拜见忽必烈时连帽子都戴歪了。忽必烈没说什么,只问其治国之道,这个人便侃侃而谈。最后,忽必烈笑着说:“你连帽子都戴不好,还谈什么治国之道呢?”从此,忽必烈再没有召见他。
        对企业来说,亦是如此。只有凡事都重视细节,“防微杜渐”,才能避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恶果。麦当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把细节做得更完美,麦当劳有一个创举——编写《麦当劳手册》,手册中的规范关注到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是它正在做、并且还将永远做的。这本书是他们把细节管理做到极致的体现。可以说细节是麦当劳管理思想的精髓,正是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得麦当劳的特许连锁经营方式迅速发展起来。
        因此,要想做大事,就得先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正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要放过任何细节,细致严谨的态度是做好细节的前提,只有重视心态,才能发现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才能把握通往成功的钥匙。
参考范文二:
重视细节
        的确,正如材料而言,生活的一切本都为细节构成,能否抓住细节决定了我们能否成功。简言之,要想成功,我们要重视细节。
        细节,就是细微的事物,常常被众人忽略,却往往被智者挖掘。就如苹果落地,众人忽视的现象却被牛顿关注,从而探究出万有引力。细节看似不起眼,却如同宝藏,等待人们的挖掘。
        部分对整体有反作用,有的局部破坏了,全局就有了变化。就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王昭君一生的改变仅仅是因为一幅画。画师毛延寿因为昭君未贿赂他,在画像时点了一颗痣,以致昭君最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即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和广度,为我们的心灵和能力打造一座城堡,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反之,如果不重视细节,就会导致失败。美国总统麦金莱曾想从两个老朋友中选一位担任驻外大使,但是他无法决定谁较适合,后来他回忆起多年以前的一件小事:在一个风雨之夜,麦金莱搭上街车坐了最后一个座位,随后上来一位老妇人,手挽沉重的衣篮,站在走道上没有人让座,这时麦氏的一个朋友坐在前面低头看报,想要借此忽视周遭的一切。最后还是麦氏起身让了座。这个朋友一定做梦也想不到,这一件小事竟然决定了他的命运。
        探寻细节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它能帮我们看到他人所不及之处。同时,注重细节还要求我们有一颗精益求精之心。注重细节还要求我们不断完善自我,努力修炼自身素养,提高综合能力。拒绝浮躁,踏实、谦卑地着眼于当下。
        细节决定成败。重视细节,把握人生的成败。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MBA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