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MBA考试《写作》章节练习(2019-11-20)

发布时间:2019-11-20


2019年MBA考试《写作》考试共2题,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小编为您整理第二章 论说文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一天,一位成功学大师在开始演讲之前,问在座的学员:“世界的最高峰是哪一座山?”“珠穆朗玛峰。”学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它的海拔有多高?”“原来是8848米,现在是8844米。” 学员们仍然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那么,世界上的第二高峰是哪一座山?”这一问,把绝大部分的学员都问得面面相觑,虽然过了一会儿,台下稀稀落落地开始有人试图回答,但几乎没有人能说得准的,等到成功学大师再问“它的海拔有多高”时,台下就更是鸦雀无声了。 
     “好,我今天的演讲就从这里开始。”成功学大师深有感慨地说。【论说文】

答案解析:

参考范文:

《要做,就做第一》

        一位成功学大师在演讲前问学员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学员不但能答出珠穆朗玛峰,而且还能准确说出其高度,可当问到第二高峰,却没有人知道。可见,只有做到第一,才能在这个世界上脱颖而出。
        每个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人都渴望受到别人的瞩目,但往往只有比别人优秀的人才能真正得到众人的青睐。在总统竞选中,只有得票数第一的人,才能当选;在奥运会上,虽然第二和第一很可能只是差之毫厘,但是只有世界冠军国家的国歌才会在运动场上奏响;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只有第一的,而从来没有记录过第二的……所有这些,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只有“第一”才具有的独特价值吗?
       正因为人们眼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让世人记住了索普,虽然,那时一个名叫菲尔普斯的美国游泳小将也已经得了好几块金牌,但当时出尽风头的不是他,而是索普,因为索普才是当时世界泳坛的第一。不过,08年的北京奥运会却几乎可以看作是菲尔普斯一个人表演。因为他不仅获得了他所有8个参赛项目的金牌,并且也成为了奥运史上一次获得金牌最多的人。
       在北京奥运会上,菲尔普斯确实登上了泳坛乃至世界体坛的顶峰,让所有对手高山仰止。为此,各国媒体竞相采访他,美国NBC电视台亦全程跟踪并反复播放菲尔普斯的比赛。而很多人对于几乎每次领奖都站在菲尔普斯右下方的一位匈牙利选手视而不见。对于场场比赛都遭遇菲尔普斯的他来说,或许他心中的郁闷只能用“既生瑜,何生亮”来描述了。
       堵车的郁闷永远只是属于落后司机的。快者越快,慢者越慢,每一个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那么,就让我们在人生奋斗和企业经营的高速公路上,开足马力,跑在第一吧,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道路就将是无限的,风驰电掣的我们享受到的也将是光速一样的绝对自由和超越了整个世界之后的极限快感!

2、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一家企业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呢,还是用于研发新产品?有人主张投资扩大生产,因为根据市场调查,原产品还可以畅销三到五年,由此可以获得可靠而丰厚的利润。有人主张投资研发新产品,因为这样做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风险背后可能有数倍于甚至数十倍于前者的利润。【论说文】

答案解析:解析1:
比较好的立意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决策》。
题目涉及到两种观点:第一,主张扩大生产;第二,主张研发新产品。
当然,在逻辑上我们也可以推出,还有第三种思路,平衡的思路:一部分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一部分资金研发新产品。
所以,这道题目,理论上考生可以写第一种观点的合理性(现实的市场和利润对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为什么……),也可以写第二种观点的合理性(创新和未来的市场、利润是重要的,为什么……),也可以写第三种观点的合理性(既要立足现实,也要放眼未来……)
不过,严格来说,第三种写法,多少有些问题。因为题干是这样写的:“一家企业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呢,还是用于研发新产品?”所以,题干只是预设了两种选择。因此,在两种可能性里选一,应该是最扣题的,最安全的。
还有,不管选择第一种观点,还是选择第二种观点来作为你自己的论点,必须要对另一种观点做出回应(实际上就是批驳),否则审题不够全面,按理也要扣分。
最后,本题更难的一点是,无论是简单地选择前面三种观点的哪一点,都有可能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考生不知道这家企业的具体情况,怎么能自说自话、指手划脚地说要扩大生产,或要研发新产品呢?想想,这样写,阅卷老师会觉得考生懂管理吗?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文章写作过程中要尽量体现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辨证思维来。也即本题最好的立意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决策》。
文章的提纲可以这样搭建:
第一段,引述题目材料,引出决策问题。
第二段:也许有人会赞同第一种观点,主张扩大生产,因为理由是……;也许有人会赞同第二种观点,主张研发新产品,因为理由是……。但是,我要说:你知道这家企业的具体情况吗?不知道这家企业的具体情况,你又怎么能指手画脚,自作主张地给别人做决策呢?
第三段:我认为,如果这家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还是不错的,没有什么眼前的生存危机,那么,就应该主要着眼于未来……;如果这家企业当下的生存都严重成问题,那么,现在就应该努力追求可靠的利润。
第四段,联系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是这样,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而不能不了解具体情况,就指手画脚、胡说八道。
第五段,但是很遗憾,不了解实际情况而瞎决策、瞎指挥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比如王明……
当然,论说文的审题立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个人的意见只是我个人的意见,仅供大家参考。顺我者昌,是很有可能的;但逆我者亡,就未必啦。比如,如果你立意为《全面考虑各种意见做出正确决策》,也完全是可以的。
解析2:
PAY审题法,可找到正确写作要点。本题的P(Problem痛点)是企业到底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还是用于研发新产品。A(Attitude态度)是支持后者。因为原题有“虽然……但是”这个明显的态度词,而且说了“背后是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前者的利润”。所以,命题人是支持选择研发和创新的。本题的Y(Key Word关键词)就是以上的“有限的”、“还是”、“虽然、但是”、“数倍甚至数十倍”。这些Key Word,可以帮我们找到Problem和Attitude。没有这些Key Word,我们就不能确定本题是必须取舍,本题是倾向后者。有了这些Key Word,我们就可以做出这个判断。
考生注意,这里面有“有限的资金”和“还是”这个词,还是指的是“or”的关系。所以,首先,本题肯定不能写成既要扩大生产,又要研发新产品。这样“骑墙派”和“和事老”的做法肯定是不行的。原题已经设置成二选一,不能妄图篡改原题。写成既要扩大生产,又要投入研发的文章,属于偏题作文。
本题正确的元素是“决策”、“承担风险”、“舍短期为长期”、“创新”。有些同学会单写创新,这里回应——单写“创新”属于勉强合格立意,预计分数在18-20分,但很难更高。写“勇于创新”属于合格立意。大家要注意,创新和勇于创新是不同的两个主题。这里勇字很重要。
本题含有舍短为长的决策和冒风险做取舍的内涵,所以不是单单创新。而是有个复杂背景和选择难题的创新。本题较好立意可以是:
1、舍短为长,勇于创新
2、敢冒风险,勇于创新
3、着眼长远,敢冒风险
4、着眼长远,勇于创新
以上四个立意,都属于很好的立意。总之,本题准确的立意应该是:
1、着眼长远或舍短为长之间二选一
2、敢冒风险或敢于取舍之间二选一
3、创新
应该是以上三个选项的两两结合,比较合适。为什么不能单写创新?因为本题的创新是在一个难题背景下的创新,不是简简单单舒舒服服的创新。我觉得最佳立意选择是这三个选择里,第一个选择,使用“着眼长远”这个词比较好,比另一个词好。第二个选择的敢冒风险和敢于取舍,咱们使用这个共同得“敢”字,但是风险和取舍不作为首要重点,因为风险和取舍这两个主题词考场无论写哪个,都不好写(当然如果你特别会写这两个,亦可,我只说对于多数考生不容易写)。接着选择“三、创新”。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立意是——着眼长远、勇于创新。(这个勇,就是敢于冒风险,敢于真刀真枪做出选择,本题单写勇于创新也是还可以的,前面已说)
参考范文:

锐意创新,着眼未来
        当一个企业遇到是选择投入有限资金扩大生产,还是研发新产品的困境时,企业要依据当前企业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抉择。投入有限资金扩大生产,虽能解决暂时性资金流转局面,但不是最佳选择,企业应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全力进行研发,锐意创新,着眼未来。
        创新是时代进步的前进动力。当今世界正在开展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新一次工业革命,这是时代进步的大势所趋,全球的任何一个国家、社会、企业、个人都将全面地被这场洪流所冲击。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这场新技术革命,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将挑战转化为进步的机遇,抓住时代变革的先声,以创新为利器,突破技术和规模瓶颈,壮大企业自身实力,占领技术革命的制高点,确立领先的行业优势。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古语有云,变则通,通则久。企业通过创新战略,可以不断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焕发企业活力,从企业内部进行改造,打造符合新技术时代需求的产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营销渠道,更为精准快捷地将优质产品送到需求客户。一个企业如果不去创新,不去研发,那么这个企业将失去未来。华为,通信领域的时代领跑者,正是重视创新研发,才有了今天的行业地位和社会荣誉。华为在2012年底已拥有7万多人的研发队伍,从1992年开始,华为就坚持将每年销售额的至少10%投入研发。如此的创新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华为。
        创新不是停留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践行。企业不仅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创新,也要从行为的高度落实创新。在人才方面,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给予研发的空间和丰厚的报酬鼓励,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员工创新能力。在组织架构方面,要成立独立研究室和创新研发部门,给予充分的权利调动资源投入研发。在高层管理方面,要把重视创新,鼓励创新观念深入到每一个高层的内心,由内而发地认同创新,支持创新。当然任何的创新行为,不能以牺牲公司生命为代价,要注意权衡创新战略的付出和代价。
        锐意创新,着眼未来,风宜长物放眼量。企业重视创新,投入创新,得到的不仅仅是新的产品,新的市场,而是新技术时代的先声夺人,遥遥领先。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是由内而外地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在举世变革的百家争鸣背景下,将新技术革命给企业带来的威胁和冲击,转化为企业与时俱进,向前发展的机会。

3、分析下述材料,准确审题立意。
        一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回首昔日,留在我记忆中的并不是那成功的喜悦;倒是曾经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怀念。”
        一位登山者说:“我登山是因为想看到山顶的雪。”山顶的雪,牵引着每一个上山的人,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选定的路径和方式。【论说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考生着眼于“为什么追求”,即“追求的意义”“追求的价值”,可以谈生命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永恒不变的追求。平庸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考生立足于追求的目标,可谈在现实生活中应该追求什么。生活中,有人追求金钱,有人追求享乐,也有人追求挑战和卓越。不同的追求,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考生也可着手于追求的过程、结果,表达如何去追求和追求的感受。可以通过联系亲身经历,或者构思一个故事,想象并展现追求理想的艰难过程和美妙结果。
参考范文一:

谈追求
        有成功者认为追求成功的过程最令人怀念,有登山者认为追求是攀登的动力。可见想要攀上人生的高峰,追求必不可少。追求,即对人生目标的尽力求索,是实现人生意义的必由之路,是回馈世界的身体力行。
        无追求何立人?
        司马迁对史实的追求著《史记》,李时珍对医药的追求著《本草纲目》,贾思勰对农业的追求著《齐民要术》。古之先贤,若没有心中所求,又怎能有为事业奉献一生的勇气呢?他们都是不愿碌碌无为过一生,想实现活在人世的意义而追求心中的理想。由生命源头升起的信念正是他们毕生追求的所在,也正因如此,他们名垂史册,成为“大写的人”。而人生若没有追求,就极易向自己妥协,大多数人会半途而废,三分热度,得过且过。我们都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些什么,因而需追求,方立人。
无追求何利世?
        人的存在不仅是实现个人价值,更重要的是利于世界发展。人虽渺小,思维却无穷,只要心中有追求,便有利世之机。居里夫人对未知物质的追求推动了癌症治疗的进步,钱学森对空气动力学的追求推动了国家的强盛,蒂姆伯纳斯李等人对互联网的追求推动了世界信息化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个自身的追求,这些载入历史的先贤们无一不用自己的追求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而没有他们的追求,我们将生活在怎样黑暗落后的世界?追求以利世,请为世界行动。
        然而,为何大多数人都不能成为成功人士,或攀至顶峰的登山者?因为只是心有追求往往不够。追求的路上多险阻,也并非时时都有绚烂风景,反之大多数时间都枯燥难熬。坚毅之心,勇敢之心,乐观之心,在追求路上缺一不可。你莫焦急,莫害怕,路虽不平,道阻且长,也终有到达的一天。追求不易,且行且珍惜。
       为立人而追求,为利世而追求,愿你不负此生。
参考范文二:
人生贵在追求
        一位成功人士曾感慨:“留在记忆中的,不是成功的喜悦,倒是曾经苦苦的追求。”的确,人生贵在追求。
        追求,即用积极的行动达成目的。一段弥足珍贵的人生往往伴随着苦涩而漫长的追求。
人生的长度有限,但人生的高度因追求而无限。追求,使我们不断认识现实,触碰自己的弱点,做出调适,不断积蓄向高处生长的力量。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正是在追求中达到人生新高的最好例证。不论是京瓷还是KDDI,他都倾注最大的精力,每一个环节力求完美,不断查找并击破障碍,得益于这份刻骨铭心的追求,稻盛和夫打造出两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可见,生命纵然有限,我们仍可以凭借努力的追求,达到理想的高度。
        生命的宽度有限,但生命的深度因追求而无限。人生的宽度往往受自身条件及外界环境的制约,因此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往往很有限,当短期内难以完成所有目标或做出尽可能多的选择时,我们可以择一而从之,抽丝剥茧,掌握要领,追求卓越。例如,一个学者难以在所有学科都有所建树,却可以在某一门学科中不断深挖,学精学透;一个企业,难以在所有行业都做到领先,却可以在一个行业中恒久追求,参透规律,成为行家或寡头。
        当然,追求并不是对目标的简单追逐。一方面,我们要将眼光投向高处,全面规划,细化目标,围绕一根主线展开高效的行动;另一方面,要将行动扎根于深处,俯身探索,寻找问题的根源,化繁为简,将障碍逐个击破,一步步达成目标。
        正如苏联的萨帕林娜所言:“只有不断的追求探索,永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的人,生活才是美好的,有价值的。”停止追求的人,犹如行走于幽暗的隧洞,捕捉不到生命的微光,亦难以领会人生的价值。
        人生贵在追求。

4、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为,自己喜爱的,也是旁人喜爱的;自己恐惧的,也是旁人恐惧的;自己厌恶的,也是旁人厌恶的。其实,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究其原因,人有一种陋习,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尺度,所以爱以己度人。【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人生有尺,尺度在心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为,自己喜爱的,也是旁人喜爱的;自己恐惧的,也是旁人恐惧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究其原因,人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尺度,爱以己度人。
        这就告诫我们一个道理:要把握好心中的尺度。
        “尺”是量长度的器具,“度”是计量长度的标准。有尺亦有度。“人生有尺,尺度在心”是指待人处世都要把握好分寸,因为人生各异,尺度不一,不能将自己当成衡量他人的标准,以己度人。
        共性是社会的基础,个性是社会的灵魂。每个人的内心持有的尺度不同,这就是个性的体现。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因此我们要尊重个性,尊重他人的处事标准。共性的成长依赖于个性的自由发展,个性越多越优,则共性的根基越深厚越发达,发展的空间也越广。因此应认可与学习他人内心的尺度,从而完善自身,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拿自己的尺度衡量别人,将会失去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陷入偏见。人生的经历不同,处理事情的结果也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每个人从中的得失不一,从而造成不同的待人处世的标准。沟通中若僵持己见,不肯尊重对方内心的尺度,就会失去沟通的意义,并且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偏见带来的结果是内心的狭隘,是双方的冲突。可见,“人生有尺,尺度在心”的意义在人际关系中尤为重要。
        因此,人生在世,首先要在思想上坚持辩证的否定观,一分为二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意识到尊重他人意愿的重要性。在行动上应该求同存异,承认差异,相互尊重,善于学习,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多替对方考虑,经常反省自己行为的恰当性,共创和谐社会。
        人生有尺,尺度在心,唯有如此,人生才能精彩!
参考范文二:
切莫“以己度人”
        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为自己爱的,也是别人爱的,自己厌恶的,也是别人厌恶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事的尺度,我们不应该“以己度人”。
        所谓“以己度人”,就是拿自己的心思来衡量和揣度别人。切莫“以己度人”便是不要把自己的行为准则当成评判他人行为的标尺。古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己所不欲未必就是他人不欲,己所欲也未必是他人所欲。万事万物适宜为佳。
        只有深谙不能以己度人的道理,我们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才能做到尊重每个个体的客观性,最终量身制订出最佳策略,取得辉煌成绩。马云将美国的PayPal引进中国市场时,并没有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因为他明白在美国适用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因此,他做了大量的中国市场调查,在PayPal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使之适于中国的具体国情,这便是支付宝的前身。马云也因此登上首富宝座。
        相反,美国麦当劳公司在本土取得傲人成绩,成为快餐行业的霸主,并且在进驻中国后依旧基业长青,但它没有对印度市场进行客观分析,便将自己的衡量标准强加在印度市场中,最终以惨败收场。若它勿以己度人,因市场而异,客观分析,则不至于此。
       切莫“以己度人”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一颗付诸实践的心,不仅要在思想上勿以己度人,更要在实际行动中做到。顺天时,适时而为;察地利,因地制宜;求人和,因人而育。它不能要求所有人都齐步走,而应有所差异,要因人而异。勿以己度人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选择。
        在纷乱的文化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勿以己度人,保持清醒的头脑,方能创造和谐社会!

5、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放下,人生的境界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有舍必有得,我们应该放下那些多余的、有害的、悲伤的、暂时不需要的事物,才有更多的空间得以“存放”其他必需的东西。
        放下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放下,不单单是指行为上的放下,更多地是指心灵上的放下。李白放下仕途,得诗仙之名永垂青史;鲁迅舍医术,得笔枪文剑唤醒国人;文天祥不惜舍生,最终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都是懂得放下的典型代表。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复杂的过程,前进中总会有波折,但始终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生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伴随着痛苦、失败、挫折,但我们不能被这些失败和挫折所困,而应该学会放下这些痛苦,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才能开创美好的未来。
        在当今喧嚣而又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只有放下一些事,才能专注于积极有益之事,将有限的精力用于实现人生价值,不受杂事所干扰。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朴槿惠,一生之中几起几落,母亲遇刺身亡,父亲又遭暗杀,她自己在54岁时遇袭,脸部受伤……正是因为懂得放下,朴槿惠才能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在政治道路上一路走下去。
        相反,有些人过于偏执,或走不出过去痛苦的回忆,或忘不掉那些曾经的人和事。他们活在过去,活在自己给自己编织的大网中走不出来。他们无法快乐,他们并不幸福,他们以为自己固执地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殊不知这其实是愚昧,是狭隘。
        学会放下,我们就要学会清醒地审视自己,调动主观能动性,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并且勇于放下那些暂时不需要的东西。我们还需要调整心态,调整认识问题的角度。对于放下,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放下并不会让自己一无所有,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得到,只有放得下,才能拥有更多。
        放下,是一种智慧;放下,才能收获快乐与幸福。
参考范文二:
放下与坚守
        有人说,放下是种智慧;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种坚守。放下似乎是个矛盾体,经营人生,我们要正确看待放下与坚守。
        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放下与坚守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所谓放下,是指放下悲伤的、有害的、不利的事物,是有选择的放弃,不是轻率的舍弃;坚守,是面对艰难困苦,也有迎难而上的干劲。
        佛说:“放下,便得自在。”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不必在乎的,有些东西是必须清空的。该放下时就放下,你才能腾出手来,抓住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快乐和幸福。正如梭罗所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
        正确看待放下与坚守,我们才能辩证地对待问题,才能分清利弊,才能正确把握做事的度,才能深刻理解过犹不及的道理。命运多舛的史铁生,面对残酷的现实,坚守高贵的灵魂,用笔超越了生命的困境。而当死亡来临时,放下不甘,放下对生命的不舍,干干净净地走,义无反顾。这不正是对放下和坚守的最好诠释吗?
        正确做到放下与坚守,企业才能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把握分寸,才能稳健发展。小米公司坚持自己独特的企业理念,在飞速发展中依然坚守“保持冷静,控制欲望,控制节奏”的信条,正是这种坚守让年轻的小米异军突起。反观三鹿集团,就是放不下对金钱的欲望,才会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害人害己。
        正确看待放下与坚守,要求我们自省与加强责任感缺一不可。
作为个人,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内心,时刻提醒自己“我所追求的是否于我是重要的”,每一分努力与坚持是否有意义。作为企业,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位顾客,坚守道德的底线,放下功利心。
        “放下”与“坚守”并不是简单的放弃和死守。要参透两者的含义,只有靠自己在人生路上慢慢领悟。
        该放下的放下,该坚守的坚守,人生的精髓正在于此。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MBA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