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判断题
果糖含量较高的样品,所以在测定它的水分的时候应该用100℃常压烘箱干燥法。
A

B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判断题果糖含量较高的样品,所以在测定它的水分的时候应该用100℃常压烘箱干燥法。A 对B 错” 相关考题
考题 用烘箱法来测定水分含量,要求样品具备三个条件是什么?

考题 测定样品中水分含量:对于样品是易分解的食品,通常用减压干燥方法;对于样品中含有较多易挥发的成分,通常选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于样品中水分含量为痕量,通常选用()。

考题 直接干燥法测定食品中的水分的方法是A、在常压下,温度90~100℃干燥至恒重,测其减重作为水分含量B、在常压下,温度95~105℃干燥至恒重,测其减重作为水分含量C、在常压下,温度85~100℃干燥至恒重,测其减重作为水分含量D、在常压下,温度90~105℃干燥至恒重,测其减重作为水分含量E、在常压下,温度95~100℃干燥至恒重,测其减重作为水分含量

考题 干燥法测定食品中水分的原理A、水分受热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它在烘箱中的分压,干燥速度取决于压差的大小B、水分受热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它在烘箱中的分压,干燥速度取决于温度的大小C、水分受热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它在烘箱中的分压,干燥速度取决于时间的长短D、水分受热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它在烘箱中的分压,干燥速度取决于水分的多少E、水分受热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它在烘箱中的分压,干燥速度取决于质量的大小

考题 烘箱干燥法测定水分的含量,要求样品符合的条件有()。 A、水分是唯一的挥发物质B、水分的排除很完全C、食品中其它组分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重量变化可以忽略不计D、含有易挥发的物质E、水分含量少于0.5g/100g的样品

考题 测定干燥失重时,对于受热较稳定的药物应采用A.加热干燥法B.减压干燥法C.费休水分测定法D.常压恒温干燥法E.干燥剂干燥法

考题 常压烘箱干燥法测食品中的水分,对于水分含量较低的固态、浓稠态食品,通常将样品的质量控制在()。A.1.5~3gB.3~5gC.5~15gD.15~20g

考题 尿素中水分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A、烘箱干燥法B、卡尔费休法C、真空干燥法D、真空烘箱法

考题 白砂糖常规法检测水分是将()g样品放入预先加热到()℃的烘箱中,准确的干燥();基准法是将()g样品放入预先加热到()℃的烘箱中,准确的干燥()。

考题 药品干燥失重的测定方法包括:()A、干燥剂干燥法B、常压恒温干燥法C、费休氏水分测定法D、热重法E、减压干燥法

考题 样品水分含量达17%以上时,样品难以粉碎,且粉碎时水分损失较大,测量样品水分应采用先在()下干燥3-4小时,然后粉碎再测定水分。A、30℃B、50℃C、80℃D、100℃

考题 果糖含量较高的样品,所以在测定它的水分的时候应该用100℃常压烘箱干燥法。

考题 真空烘箱干燥法是测定香料中水分的唯一公认的标准方法。()

考题 可直接将样品放入烘箱中进行常压干燥的样品是()。A、乳粉B、果汁C、糖浆D、酱油

考题 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含量要求样品()A、水分含量小于10%B、水分含量小于2%C、样品先干燥D、无要求

考题 常压烘箱干燥法测食品中的水分,对于水分含量较低的固态、浓稠态食品,通常将样品的质量控制在()。A、1.5~3gB、3~5gC、5~15gD、15~20g

考题 常压干燥法测定面包中水分含量时,选用干燥温度为()A、100~105℃B、105~120℃C、120~140℃D、>140℃

考题 常压干燥法测定浓稠态样品的水分含量,需加入(),以增大样品蒸发面积;样品从烘箱取出后要放到()中冷却。

考题 用常压干燥法测定样品的水分时,对样品的性质有什么要求?

考题 问答题用常压干燥法测定样品的水分时,对样品的性质有什么要求?

考题 单选题可直接将样品放入烘箱中进行常压干燥的样品是()A 果汁B 乳粉C 糖浆D 酱油

考题 填空题测定面包中水分含量时,要求准备的仪器设备有:分析天平、玻璃称量瓶、常温常压干燥箱、干燥器。因为面包中水分含量14%,故通常采用两步干燥法进行测定,恒重要求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小于()。

考题 单选题糕点中水分的测定应采用()进行检测A 常压干燥法B 减压干燥法C 蒸馏法D 红外线法

考题 单选题常压干燥法测定面包中水分含量时,选用干燥温度为()A 100~105℃B 105~120℃C 120~140℃D >140℃

考题 问答题采用常压干燥法测定样品中的水分,样品应当符合的条件?

考题 判断题常压干燥法测定样品水分含量时,要求水分是唯一的挥发性物质。A 对B 错

考题 填空题常压干燥法测定浓稠态样品的水分含量,需加入(),以增大样品蒸发面积;样品从烘箱取出后要放到()中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