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2020-09-24)

发布时间:2020-09-24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多选题】

A.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境基础标准

C.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D.环境质量标准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主体,它们是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从环境监督管理的要求上集中体现了环境标准体系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环境标准体系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表现。

2、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包括()。【多选题】

A.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B.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C.项目建设所在的地理位置

D.受建设项目影响的人口数量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包括:①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②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③受建设项目影响的人口数量。针对具体建设项目,综合分析上述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可确定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3、大气环境一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的是()。【单选题】

A.≥80%或≥5km

B.≥80%且≥5km

C.≥60%或≥3km

D.≥160%且≥3km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大气环境一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的是≥80%且≥5km。

4、一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做()考虑。【单选题】

A.整体性

B.全局性

C.宏观性

D.综合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一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计划、规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做整体性考虑。尤其是应将具有共同的环境影响要素的相关规划置身于该要素(如水环境与水资源)的环境容量或环境承载力分析中,分析其是否相容。

5、生态影响调查的现场勘察时,对于建设项目的范围较大、无法全部覆盖的,可根据()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与对象进行重点现场勘察。【单选题】

A.随机性和典型性

B.代表性和典型性

C.随机性和敏感性

D.网状方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态影响调查的现场勘察时其勘察范围是全面覆盖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区域,勘察区域与勘察对象应基本能覆盖建设项目所涉及区域的80%以上。对于建设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大、无法全部覆盖的,可根据随机性和典型性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与对象进行重点现场勘察。

6、某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测量值为53.6dB(A),背景噪声值为50.1dB(A),则噪声测量值修正后为()。【单选题】

A.53.6dB(A)

B.51.6dB(A)

C.50.6dB(A)

D.52.6dB(A)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3.5dB(A),取整后为3dB(A),则修正值为-3,噪声测量值修正后为50.6dB(A)。

7、污水中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单选题】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三种:①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②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只含有1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③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8、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级依据有()。【多选题】

A.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类型

B.建设项目行业分类

C.对环境影响程度

D.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规定,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依据建设项目行业分类和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进行判定,可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9、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5%,%为1.2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1.3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单选题】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和其对应的。本题的取15%,为1.2km。按照导则只要满足条件>10%,但<1.3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因此本题为三级。

10、《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条件应符合()要求。【多选题】

A.地质结构相对简单,有断层

B.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3m以下

C.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渗透率低

D.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黏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②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黏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③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④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3m以下,否则,必须提高防渗设计标准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取得主管部门同意;⑤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渗透率低,其渗透系数应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中“6.4填埋场天然基础层的饱和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cm/s,且厚度不应小于2m”;⑥地质结构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断层。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8年)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执行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时执行现有污染源一级标准
B.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时执行新污染源一级标准
C.二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时执行现有污染源二级标准
D.二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时执行新污染源二级标准
答案:A,D
解析:
在新污染源标准里没有一级标准。一类区禁止新建和扩建,改建时执行现有污染源一级标准。

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基本方法中,()是一种最常见的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手段。
A.对保护对象采取降噪措施 B.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C.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D.科学统筹进行城乡建设规划


答案:C
解析:
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是一种最常见的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手段。它是以噪声敏感目标达标为目的,其方法有:①合理安排建筑物功能和建筑物平面布局,使敏感建筑物远离噪声源,实现“闹静分开”;②采用合理的声学控制措施或技术,来实现降噪达标的目标。例如对声源采用隔振、减振降噪或消声降噪措施,在声源和敏感目标间增设吸声、隔声、消声设施,也可以利用天然地形或建筑物(非敏感的)起到屏障遮挡作用。

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六价铬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 )mg/L。
A.0.05 B.0.1 C.0.5 D.1.0

答案:C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六价铬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答案显然,考生需记忆之。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