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2021-02-13)

发布时间:2021-02-13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的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可将河流与河口划分为大河、中河和小河,其中大河是指流量在()以上的河流。【单选题】

A.100/S

B.150/S

C.180/S

D.200/S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大河是指流量在150/S以上的河流。

2、某扩建的大型建设项目,其所在的功能区是文教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进行工作。【单选题】

A.—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某扩建的大型建设项目,其所在的功能区是文教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3、在环境噪声评价量中“WECPNL”符号表示()。 【单选题】

A.计权声功率级

B.声功率权

C.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D.等效连续A声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环境噪声评价量中“WECPNL”符号表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4、某种经筛选后选定的污染因子在A地的浓度预测值为0.15mg/,对应的质量标准值是0.30mg/,则其评价指数为()。【单选题】

A.0.6

B.0.5

C.0.8

D.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某种经筛选后选定的污染因子在A地的浓度预测值为0.15mg/,对应的质量标准值是0.30mg/,则其评价指数为0.5。

5、生态影响的替代方案原则上应达到与原拟建项目或方案同样的目的和效益,并在评价工作中应描述替代项目或方案的()。【单选题】

A.优点和缺点

B.优点

C.缺点

D.经济效益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态影响的替代方案原则上应达到与原拟建项目或方案同样的目的和效益,并在评价工作中应描述替代项目或方案的优点和缺点。

6、根据《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规定,一级水源水,水质良好,地下水只需要经过()即可供生活饮用。【单选题】

A.过滤加消毒

B.过滤

C.消毒

D.絮凝、混凝、沉淀、过滤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一级水源水,水质良好,地下水只需要经过消毒即可供生活饮用。

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不适用于()。【单选题】

A.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B.区域大气总量控制

C.新建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D.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不适用于区域大气总量控制。

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中,报告书的全部内容包括()方面。【单选题】

A.7个

B.8个

C.9个

D.10个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中,报告书的全部内容包括10个方面。

9、开发区环境影响识别方法不包括()。【单选题】

A.矩阵法

B.生态机理分析法

C.网格法

D.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生态机理分析法不属于开发区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10、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对现有污染源进行调查时,无论是点源还是非点源,最恰当搜集资料的方式是()。【单选题】

A.均以现场调查和现场测试为主

B.以现场调查和现场测试为主,搜集现有资料为辅

C.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进行实测

D.只依据现有资料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对现有污染源进行调查时,无论是点源还是非点源,最恰当搜集资料的方式是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进行实测。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日,并确保其公开的有关信息在整个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之内均处于公开状态。

A:7
B:5
C:10
D:15
答案:C
解析:

风力侵蚀的强度分级技( )指标划分。
A. 植被覆盖度
B. 年风蚀厚度
C. 生物生产量
D. 侵蚀模数

答案:A,B,D
解析:


某天然气管道工程包括1条干线、1条支干线和3条支线,全长2 000km,设计输送压力10MPa,管径采用864mm 。该项目主要内容及规模:新建气体快速截断、在线分析、分离、计量、增压、越站旁通系统,清管器发送、自动控制、压缩空气系统,紧急截断和放空系统及站场辅助配套系统。设计天然气处理能力为1 2 0*108m3 。管道沿线设立2 7座工艺站场。全线共设截断阀室1 3 0座,其中干线设阀室5 0座,支干线设阀室3 0座,支线设阀室3 0座。管道外防腐层全线采用环氧粉末聚乙烯复合结构(三层PE);阴极保护采用以强制电流阴极保护为主,以牺牲阳极保护为辅的阴极保护方法。附属工程包括通信和自控系统、供水、供热、供电等。站场建设包括新建生活污水化粪池、沉淀池、生产污水收集系统、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问题:


1.本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如何?


2.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可以采取哪些对策和措施?


3.该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1)本项目主要环境影响根据项目特点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①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施工时挖沟、堆放材料等,临时占用耕地,破坏植被和庄稼,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能恢复耕种,但管线位置禁止种植深根性植物(如树木、果树等);沿线站场用地永久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施工产生施工噪声、扬尘等污染;破坏农业灌溉系统,影响农业生产;可能因管道泄漏,污染环境,引发燃烧甚至爆炸。②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各工艺站场排放的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影响周围环境卫生和地表水环境;清管作业产生的固体废物、废水等污染;管道运行超压放空气产生噪声污染;管道运输可能存在的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等潜在事故隐患。


(2)本项目排放的污染物:①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生产废水、施工噪声,以及物料运送产生扬尘;②运营期产生的废物,如工艺站场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系统超压检修时排放的固体废物,空气压缩系统更换的废油,以及工艺站场产生的机械噪声和偶发噪声。


2.(1)施工期:施工期毁坏庄稼、破坏植被和树木等生态环境,按照一次性损失、恢复期损失和永久性损失情况,分别补偿和保护。


(2)运营期:①废气防治措施。沿途站场使用天然气做生活燃料,减少污染物排放;对于清管作业及站场异常排放的天然气,通过15m高的放空管排放,天然气超压大量排放,经火炬燃烧后排放。②废水防治措施。天然气净化厂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送污水处理厂处理。各工艺站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生产废水一起,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作为站场绿化用水,不外排。管道公司及各输气管理处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处理。③固体废物防治措施。清管作业产生的少量固体废物,选择合适的地方定期填埋,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④噪声防治措施。站场选址远离居民区;设备选型尽可能选择低噪声设备,放空口安装消声器;在压缩机的进气口、排气口设置消声装置,机组设置机罩;对站场周围及厂区内工艺装置周围,道路两旁,通过栽种树木等方式绿化。


3.(1)对景观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管道在地下密闭输送,运营后原有人工及自然植被逐渐恢复,故影


响较小。


(2)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输气管线在运行期为全密闭系统,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对河流水体造成影响,要预防和及时处理泄漏时对地表水的影响。沿线各中间站场废水主要是站内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废水,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作为站场绿化用水,不外排。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运营期各工艺站场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燃气轮机产生的燃烧废气,以及清管


作业和分离器检修时排放的少量天然气,对环境影响较小。


(4)对声环境的影响。噪声源主要为压缩机组、空冷器、天然气放空系统、汇气管、截流阀等,如


果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对固体废物的影响。固体废物包括站场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清管作业以及分离器检修产


生的少量固体粉末,在妥善堆存及处置情况下,对沿线环境影响较小。


(6)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输气管道采用密闭输送工艺,正常工况下输运无泄漏污染,故对地下水


环境不产生影响。运营期沿线各中间站场废水排放量较少,站内固体废物外运处置,因此正常工况


下站内废水排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7)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各工艺站场在正常工况下站内生产废水、生活废水,经站内管网收集处理


达标后用于站内绿化,对周围土壤环境影响较小;站内固体废物的暂存地在采取防渗、防水、防雨


等措施后,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下列关于建设工程选址中保护文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
B.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
C.迁移或拆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D.建设工程选址,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
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条,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
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迁移或者拆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批准前须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需要迁移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详见教材P140。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