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章节练习(2019-11-12)

发布时间:2019-11-12


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考试共42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小编为您整理第十二章 涉外经济法律制度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下列有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共同特点的表述中,符合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规定的是()。【单选题】

A.二者的中外投资者均可以是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

B.二者的中外投资者均以其投资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C.二者的注册资本均为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中外投资各方认缴的出资额之和

D.二者均由中外投资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按各自的出资比例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区别。根据规定,合营企业和合作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可以是个人,“中方投资者”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因此选项A的说法错误;
承担责任形式上,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出资人之间是合伙关系,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因此选项B的说法是错误的;
盈亏分配上,合作企业属于契约式企业,中外合作各方不以投资数额、股权等作为利润分配的依据,而是通过签订合同具体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

2、在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下列各项中,应由出席董事会会议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会议的董事或者委员一致通过,方可作出决议的事项有()。【多选题】

A.企业章程的修改

B.资产抵押

C.注册资本的增减

D.企业的合并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董事会决议。本题各选项均属于由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出席会议的董事(或者委员)一致通过方能生效的事项。

3、对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合伙企业,合作各方的投资比例的规定是( )。【单选题】

A.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B.一般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对其最高限法律没有规定

C.由合营各方协商

D.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规定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比例。在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对取得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外国合作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对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合作各方的投资比例或合作条件,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规定。

4、甲企业为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设立董事会。根据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事项中,无须经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一致通过的是()。【单选题】

A.合作企业的资产抵押

B.合作企业利润的分配

C.合作企业的解散

D.合作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合作企业董事会的特别决议包括:


(1)合作企业章程的修改;
(2)合作企业的解散;
(3)注册资本的增加、减少;
(4)合作企业的合并、分立和变更组织形式;
(5)合作企业的资产抵押。

5、甲公司为依《公司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乙公司为依《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下列有关甲、乙两公司区别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甲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会,而乙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为董事会

B.甲公司的股东可以约定不按出资比例分配利润,而乙公司的股东必须按照出资比例分配利润

C.甲公司的公司章程可以规定由财务负责人担任法定代表人,而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只能是董事长

D.甲公司对修改公司章程事项作出决议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而乙公司对修改公司章程事项作出决议须经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一致通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选项C: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注册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关于重要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重要性在计划审计工作和评价错报影响时都必须运用
B.判断一项错报对财务报表是否重大,应当考虑对个别特定财务报表使用者产生的影响
C.重要性水平是以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时对信息的需求为基础确定的
D.不同环境下对重要性的判断可能是不同的
答案:B
解析:
根据准则的规定,判断一个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将使用者作为一个群体对共同性的财务信息的需求来考虑的,没有考虑错报对个别特定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因为个别特定使用者的需求可能极其不同。

甲公司于2000年初开始对销售部门用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该固定资产原价为60万元,假定无残值,会计上采用5年期直线法折旧,税务上采用10年期直线法折旧,2000年末该固定资产可收回价值为40万元,2003年末可收回价值为11万元,2004年6月1日甲公司将该设备出售,售价为14万元,无相关税费,甲公司所得税率为33%,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计提折旧,假定2004年甲公司实现利润200万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2004年的净利润为( )万元。

A.134

B.133.01

C.170

D.169.01

正确答案:A
(1)2004年会计上折旧费用=11÷2=5.5(万元),税务口径的折旧为3万元(=60÷10÷2),可抵减折旧差异为2.5万元(=5.5-3)  
(2)2004年末会计上认定的设备出售收益=14-(60-12-10-10-10-6-5.5-1)=8.5(万元),而税务上认定的设备出售收益=14-(60-60-6-6-6—6—3)=-19(万元),两者相比较形成转回可三时间性差异27.5万元  
(3)2004年的应交所得税=(200+2.5-27.5)×33%=57.75(万元)  
(4)2004年的递延税款发生额为贷记8.25万元(=25×33%)  
(5)2004年的所得税费用=57.75+8.25=66(万元)  
(6)2004年的净利润=200-66=134(万元)

在采用价格型内部转移价格时,责任中心没有外部市场但企业出于管理需要设置为模拟利润中心的,其内部转移价格应该采用(  )。

A.以标准成本等相对稳定的成本数据为基础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
B.在生产成本基础上加一定比例毛利作为内部转移价格
C.以外销价格或活跃市场报价作为内部转移价格
D.可参照外部市场或预测价格制定模拟市场价作为内部转移价格
答案:B
解析:
选项A是成本型转移价格,选项C适用于责任中心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经常外销且外销比例较大的,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外部活跃市场可靠报价的利润中心;选项D适用于不对外销售且外部市场没有可靠报价的产品(或服务),或企业管理层和有关各方认为不需要频繁变动价格的利润中心。

一般反避税调查,被调查企业认为其安排不属于规定所称避税安排的,应当自收到《税务检查通知书》之日起60日内提供的资料有( )。

A.企业财务报表
B.安排的背景资料
C.安排涉及的详细交易资料,如合同.补充协议.收付款凭证
D.安排的商业目的等说明文件
答案:B,C,D
解析:
被调查企业认为其安排不属于规定所称避税安排的,应当自收到《税务检查通知书》之日起60日内提供下列资料:
(1)安排的背景资料。
(2)安排的商业目的等说明文件。
(3)安排的内部决策和管理资料,如董事会决议、备忘录、电子邮件等。
(4)安排涉及的详细交易资料,如合同、补充协议、收付款凭证等。
(5)与其他交易方的沟通信息。
(6)可以证明其安排不属于避税安排的其他资料。
(7)税务机关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