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苹果供应链分析 苹果曾一度陷入存货危机,库存成品价值高达7亿美元,年库存周转率还不到13次。 10多年前,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一个人,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就能改 变世界”的偏执信念,使得苹果一度陷入死亡线。为挽救苹果,乔布斯所采取的 关键行动之一就是解决供应链管理问题。现在,苹果通过实施需求导向的务实设 计创新、差异化销售渠道、精简库存、外包非核心业务及构建供应链联盟等策略, 开发了供应商、公司和顾客之间的快速联接,证实了不单纯依靠低成本策略的供 应链也是可以取得让人羡慕的成就。与此同时,苹果的供应链世界还存在过度压 榨供应商、部分产品销售渠道不完善、产品定价过高及供应链联盟不稳的现象。 需求导向的务实设计创新 苹果是把握消费趋势的高手。因为把握了消费趋势,苹果成为最初的个人电 脑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品牌,遗憾的是,过于超前的产品构想,让苹果丧失了在个 人电脑中的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随后,对人性至察而又通明的能力使得苹果能 及时调整需求满足策略,构建了务实的设计创新,即对于每一个新的产品设计理 念,苹果都要求其工程师提供三份评价文件,即一份市场开发文件、一份工程设 计文件以及一份用户体验文件;如果这三个文件被执行委员会评价并认可,设计 组就会得到一笔预算。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不是从技术角度出发,而是从市场 角度,确定什么样的产品及销售价格的策略值得揣摩。 譬如,被《时代》杂志评为2007年最佳发明的iPhone,虽然使用的都是成 熟技术,但是却能够给消费者全新消费体验。以音乐功能为例,iPhone使用的 是3.5mm的标准耳机接口,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耳机而获得不同 的音乐享受。 苹果的经历说明,虽然非常了解消费者,但是超前的理念和设计并不一定能 够引发消费者的共鸣,还需要有必要的市场资源和技术支撑才可以。在这个方面, 苹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样的多。如果苹果没有那些失败,可能不会有惠 普,不会有Dell,不会有康柏,甚至不会有微软。 差异化销售渠道 苹果针对不同的产品类型,采用各具特色的销售渠道。 对于iPhone产品,苹果全部是直接与运营商合作,通过销售分成的方式获 利,在美国是AT&T,英国是O2。但在中国,当骄傲的苹果公司想将这种方式直 接复制过来时,却碰了一鼻子灰,因为处于垄断地位的中国运营商远比其他国家 的同行强势。据了解,O2在取得iPhone的销售权的同时,便意味着今后将要把 40%的收入交给苹果,但这种方式对中国移动或联通是行不通的。 对于所有非iPhone产品,在零售终端方面,苹果进行市场细分筛选,采取 了以授权专卖店、卖场连锁店、网上授权零售、网上直销四种方式相结合的路线。 授权专卖店主要是由一些个体户经营,这些商家对于市场反应迅速,善于钻营, 并拥有自身大量的老顾客资源。卖场连锁店的模式,主要还是依靠正规集团军强 大的店面和高素质的销售团队,抱占更多的终端消费群体。网上授权零售主要是 卓越网。最后,为了让客户配置订单,苹果开始直接通过Apple专卖店,在 Internet上接受教育机构与顾客的订单,并为他们直接配置产品。 精简库存 1996年苹果公司公司的库存成品价值高达7亿美元,使公司一度陷入存货 危机,产品库存周转率还不到13次。为此,苹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库存。 第一,减少供应商数量。苹果将原先庞大的供应商的数量减少至一个较小的 核心群体,开始经常给供应商传送预测信息,共同应对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库存剧 增风险。但是,苹果对供应商也提出了一系列残忍的完美主义要求,无论何时, 如果一个项目没有达到要求,苹果都会要求供应商在12小时内做出根本原因分 析和解释。 第二,减少产品种类。这是整个改革中最基础的环节,苹果把原先的15种 以上的产品样式消减到4种基本的产品样式,并尽可能使用更多标准化部件,从 而大大地减少了产品生产的零部件的备用数量以及半成品的数量,能够将精力更 集中于定制产品,而不是为大量的产品搬运大量存货。譬如,iPodnano几乎使 用了所有的通用IC,从而减少了在元件准备上的时间和库存。2007年,苹果获 得了快速的存货周转水平(50.8)和高速的业绩增长(38.6%)。 第三,提供更多无形产品。迄今为止,苹果公司的需求预测、库存管理仍非 常糟糕,但是,苹果通过提供iTunes音乐商店服务,让消费者把钱大把地花费 在一个近20亿美元销售额的零库存商品供应链上。目前,苹果的在线iTunes 音乐商店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的音乐零售商,仅次于沃尔玛和百思买。 苹果的翻身仗说明,只有降低了企业的存货成本才能直接的增加企业的盈 利。 外包非核心业务 第一,生产外包。虽然大部分的iPod用户总是津津乐道iPod是由苹果生产 的一款极其成功的音乐和媒体播放机,但是他们并不在意它是由谁生产或者在哪 里生产出来的,而这也正是苹果想要的。来自于台湾的鸿海精密、华硕和英华达 公司利用各自在大陆的生产厂装配了数百万台iPod,但是它们的名字却鲜为人 知。同样的外包决策也发在在主板生产方面,苹果过去一直生产PC机的主板, 但在1998年的调查中发现,一些生产厂家生产的主板已经好于苹果电脑自己生 产的主板,于是在当年公司决定将这部分业务卖掉,并将以后的业务外包给供应 商完成。 第二,设计外包。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创新公司,苹果却不肯以自己拥有的 资源来规划创新战略。据统计,2006年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排行中,苹果仅 以7.15亿美元列第15位,约为排名榜首的微软的1/9。比如,McIntosh率先使 用的鼠标、iPhone所使用的Mutli-Touch技术都来自于其他公司,甚至iPod的 最初开发工作也是外包完成的。 构建供应链联盟 最初,苹果有着制造全世界最精美电脑的声誉,却只有很少的软件或者硬件 能与Mac配套。今天,苹果的生态系统已经从一个悲惨的小型高科技村落演变成 一个全球帝国。 iPod+iTunes模式把庞大的消费类电子厂商、芯片制造商、软件公司、音乐 公司、电脑厂商和零售商的力量整合在一起,为客户打造了播放、下载和视频等 客户供应链系统。与此同时,苹果还逐渐开展与便携话筒、音乐播放器外壳及其 他小硬件的制造商一起合作。譬如,宝马首次在它2004年许多款车型的仪表板 上的储物小格中加入iPod转接器,通用汽车的2008凯迪拉克CTS将拥有一个具 有iPod旋转与点击界面的中心控制台,不仅能将iPod中的音乐播放出来,还能 播放广播、CD甚至卫星广播。苹果还与耐克合作,将运动与音乐结合起来,推 出了创新的“Nike+iPod”系列产品。 同样的故事也在iPhone上演。iPhone不仅仅是一部手机,而是苹果试图建 立人们用来看网页、听音乐、看电视电影、打电话等方面的全新体验,同时也是 对手机制造商、网络运营商、制造商、电影和电视节目发行商以及计算机公司间 实力的重新划分。随着iPhone的热卖,势必将有更多的合作伙伴成为苹果供应 链上的一环。 供应链的不足 过度压榨供应商。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中,苹果占据绝对主动。苹果在电子行 业内是出了名的要求苛刻的客户,由于苹果和乔布斯对于产品品质和保密性的追 求,因此为其提供代工服务的各厂商往往为满足这些标准而疲于奔命。譬如,苹 果一直把台湾厂商的利润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范围,因此也间接导致了2006年 在各大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鸿海精密公司的虐待劳工事件。如果苹果想促使台 湾厂商改变劳工现状,就需要给予这些厂商更多的利润。 iPhone销售渠道之忧。国美、苏宁等连锁巨头的兴盛,印证了当今是“渠 道为王”的时代;而iPhone不是奢侈品,没有强大的渠道网络是无法取得胜利的, 这其中包括连锁销售渠道和运营商定制。喧嚣一时的“iPhone与中移动合作” 一事因为中移动“iPhone模式不适合中国”的表态而戛然而止。但双方合作中 止的真正原因在于iPhone方面提出了非常强势的利润分配计划,相信不久的将 来,连锁销售商会很乐意接受苹果iPhone的订单。 定价过高。iPod正踏上当年Walkman随身听“无处不在”的普及之路。如 果希望做到类似Walkman那样普及和巨大的市场,苹果需要克服来自于价格方面 的挑战。但是,在个人影音产品方面,苹果面临着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特别是韩 国产品的挑战,同样的设计理念,更具竞争优势的价格,让苹果举步维艰。Walkman 最普及的时候价格低至25美元,即使最好的设置也只要100美元。而iPod自从 问世以来一直属于“精英产品”,所有产品都是在300美元左右,最贵的也需要 599美元。 联盟不稳定的风险。苹果用iPod+iTunes创造了一种与“剃须刀与刀片”的 模式,即,卖的是昂贵的剃须刀(音乐播放器),而音乐制作方则被骗以便宜的价 格出售刀片(音乐)。如此霸王条款引起了唱片界的不满。譬如,好莱坞一直抵制 苹果在iPod和iPhone上播放电影的想法。目前,苹果卖出的5200万部电视剧 和电影相当于每部iPod下载的视频还不到两个。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iPhone 上,苹果采取iTunes与手机捆绑的形势销售,若没有iTunes音乐商店的收入, 也会影响到iPhone的整体利润。 同时,在微软的大旗之下,已经有更多的周边设备和配件的生产商成为微软 巨舰之上的海员,还有多少企业愿意为苹果设计、生产和加工非主流的产品呢? 如果苹果希望变成基业常青型企业,就必须改变其目前较封闭的系统,让顾客能 更大范围、更自由地选择和消费。苹果通过哪些策略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


参考答案

更多 “苹果供应链分析 苹果曾一度陷入存货危机,库存成品价值高达7亿美元,年库存周转率还不到13次。 10多年前,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一个人,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就能改 变世界”的偏执信念,使得苹果一度陷入死亡线。为挽救苹果,乔布斯所采取的 关键行动之一就是解决供应链管理问题。现在,苹果通过实施需求导向的务实设 计创新、差异化销售渠道、精简库存、外包非核心业务及构建供应链联盟等策略, 开发了供应商、公司和顾客之间的快速联接,证实了不单纯依靠低成本策略的供 应链也是可以取得让人羡慕的成就。与此同时,苹果的供应链世界还存在过度压 榨供应商、部分产品销售渠道不完善、产品定价过高及供应链联盟不稳的现象。 需求导向的务实设计创新 苹果是把握消费趋势的高手。因为把握了消费趋势,苹果成为最初的个人电 脑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品牌,遗憾的是,过于超前的产品构想,让苹果丧失了在个 人电脑中的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随后,对人性至察而又通明的能力使得苹果能 及时调整需求满足策略,构建了务实的设计创新,即对于每一个新的产品设计理 念,苹果都要求其工程师提供三份评价文件,即一份市场开发文件、一份工程设 计文件以及一份用户体验文件;如果这三个文件被执行委员会评价并认可,设计 组就会得到一笔预算。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不是从技术角度出发,而是从市场 角度,确定什么样的产品及销售价格的策略值得揣摩。 譬如,被《时代》杂志评为2007年最佳发明的iPhone,虽然使用的都是成 熟技术,但是却能够给消费者全新消费体验。以音乐功能为例,iPhone使用的 是3.5mm的标准耳机接口,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耳机而获得不同 的音乐享受。 苹果的经历说明,虽然非常了解消费者,但是超前的理念和设计并不一定能 够引发消费者的共鸣,还需要有必要的市场资源和技术支撑才可以。在这个方面, 苹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样的多。如果苹果没有那些失败,可能不会有惠 普,不会有Dell,不会有康柏,甚至不会有微软。 差异化销售渠道 苹果针对不同的产品类型,采用各具特色的销售渠道。 对于iPhone产品,苹果全部是直接与运营商合作,通过销售分成的方式获 利,在美国是ATT,英国是O2。但在中国,当骄傲的苹果公司想将这种方式直 接复制过来时,却碰了一鼻子灰,因为处于垄断地位的中国运营商远比其他国家 的同行强势。据了解,O2在取得iPhone的销售权的同时,便意味着今后将要把 40%的收入交给苹果,但这种方式对中国移动或联通是行不通的。 对于所有非iPhone产品,在零售终端方面,苹果进行市场细分筛选,采取 了以授权专卖店、卖场连锁店、网上授权零售、网上直销四种方式相结合的路线。 授权专卖店主要是由一些个体户经营,这些商家对于市场反应迅速,善于钻营, 并拥有自身大量的老顾客资源。卖场连锁店的模式,主要还是依靠正规集团军强 大的店面和高素质的销售团队,抱占更多的终端消费群体。网上授权零售主要是 卓越网。最后,为了让客户配置订单,苹果开始直接通过Apple专卖店,在 Internet上接受教育机构与顾客的订单,并为他们直接配置产品。 精简库存 1996年苹果公司公司的库存成品价值高达7亿美元,使公司一度陷入存货 危机,产品库存周转率还不到13次。为此,苹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库存。 第一,减少供应商数量。苹果将原先庞大的供应商的数量减少至一个较小的 核心群体,开始经常给供应商传送预测信息,共同应对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库存剧 增风险。但是,苹果对供应商也提出了一系列残忍的完美主义要求,无论何时, 如果一个项目没有达到要求,苹果都会要求供应商在12小时内做出根本原因分 析和解释。 第二,减少产品种类。这是整个改革中最基础的环节,苹果把原先的15种 以上的产品样式消减到4种基本的产品样式,并尽可能使用更多标准化部件,从 而大大地减少了产品生产的零部件的备用数量以及半成品的数量,能够将精力更 集中于定制产品,而不是为大量的产品搬运大量存货。譬如,iPodnano几乎使 用了所有的通用IC,从而减少了在元件准备上的时间和库存。2007年,苹果获 得了快速的存货周转水平(50.8)和高速的业绩增长(38.6%)。 第三,提供更多无形产品。迄今为止,苹果公司的需求预测、库存管理仍非 常糟糕,但是,苹果通过提供iTunes音乐商店服务,让消费者把钱大把地花费 在一个近20亿美元销售额的零库存商品供应链上。目前,苹果的在线iTunes 音乐商店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的音乐零售商,仅次于沃尔玛和百思买。 苹果的翻身仗说明,只有降低了企业的存货成本才能直接的增加企业的盈 利。 外包非核心业务 第一,生产外包。虽然大部分的iPod用户总是津津乐道iPod是由苹果生产 的一款极其成功的音乐和媒体播放机,但是他们并不在意它是由谁生产或者在哪 里生产出来的,而这也正是苹果想要的。来自于台湾的鸿海精密、华硕和英华达 公司利用各自在大陆的生产厂装配了数百万台iPod,但是它们的名字却鲜为人 知。同样的外包决策也发在在主板生产方面,苹果过去一直生产PC机的主板, 但在1998年的调查中发现,一些生产厂家生产的主板已经好于苹果电脑自己生 产的主板,于是在当年公司决定将这部分业务卖掉,并将以后的业务外包给供应 商完成。 第二,设计外包。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创新公司,苹果却不肯以自己拥有的 资源来规划创新战略。据统计,2006年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排行中,苹果仅 以7.15亿美元列第15位,约为排名榜首的微软的1/9。比如,McIntosh率先使 用的鼠标、iPhone所使用的Mutli-Touch技术都来自于其他公司,甚至iPod的 最初开发工作也是外包完成的。 构建供应链联盟 最初,苹果有着制造全世界最精美电脑的声誉,却只有很少的软件或者硬件 能与Mac配套。今天,苹果的生态系统已经从一个悲惨的小型高科技村落演变成 一个全球帝国。 iPod+iTunes模式把庞大的消费类电子厂商、芯片制造商、软件公司、音乐 公司、电脑厂商和零售商的力量整合在一起,为客户打造了播放、下载和视频等 客户供应链系统。与此同时,苹果还逐渐开展与便携话筒、音乐播放器外壳及其 他小硬件的制造商一起合作。譬如,宝马首次在它2004年许多款车型的仪表板 上的储物小格中加入iPod转接器,通用汽车的2008凯迪拉克CTS将拥有一个具 有iPod旋转与点击界面的中心控制台,不仅能将iPod中的音乐播放出来,还能 播放广播、CD甚至卫星广播。苹果还与耐克合作,将运动与音乐结合起来,推 出了创新的“Nike+iPod”系列产品。 同样的故事也在iPhone上演。iPhone不仅仅是一部手机,而是苹果试图建 立人们用来看网页、听音乐、看电视电影、打电话等方面的全新体验,同时也是 对手机制造商、网络运营商、制造商、电影和电视节目发行商以及计算机公司间 实力的重新划分。随着iPhone的热卖,势必将有更多的合作伙伴成为苹果供应 链上的一环。 供应链的不足 过度压榨供应商。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中,苹果占据绝对主动。苹果在电子行 业内是出了名的要求苛刻的客户,由于苹果和乔布斯对于产品品质和保密性的追 求,因此为其提供代工服务的各厂商往往为满足这些标准而疲于奔命。譬如,苹 果一直把台湾厂商的利润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范围,因此也间接导致了2006年 在各大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鸿海精密公司的虐待劳工事件。如果苹果想促使台 湾厂商改变劳工现状,就需要给予这些厂商更多的利润。 iPhone销售渠道之忧。国美、苏宁等连锁巨头的兴盛,印证了当今是“渠 道为王”的时代;而iPhone不是奢侈品,没有强大的渠道网络是无法取得胜利的, 这其中包括连锁销售渠道和运营商定制。喧嚣一时的“iPhone与中移动合作” 一事因为中移动“iPhone模式不适合中国”的表态而戛然而止。但双方合作中 止的真正原因在于iPhone方面提出了非常强势的利润分配计划,相信不久的将 来,连锁销售商会很乐意接受苹果iPhone的订单。 定价过高。iPod正踏上当年Walkman随身听“无处不在”的普及之路。如 果希望做到类似Walkman那样普及和巨大的市场,苹果需要克服来自于价格方面 的挑战。但是,在个人影音产品方面,苹果面临着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特别是韩 国产品的挑战,同样的设计理念,更具竞争优势的价格,让苹果举步维艰。Walkman 最普及的时候价格低至25美元,即使最好的设置也只要100美元。而iPod自从 问世以来一直属于“精英产品”,所有产品都是在300美元左右,最贵的也需要 599美元。 联盟不稳定的风险。苹果用iPod+iTunes创造了一种与“剃须刀与刀片”的 模式,即,卖的是昂贵的剃须刀(音乐播放器),而音乐制作方则被骗以便宜的价 格出售刀片(音乐)。如此霸王条款引起了唱片界的不满。譬如,好莱坞一直抵制 苹果在iPod和iPhone上播放电影的想法。目前,苹果卖出的5200万部电视剧 和电影相当于每部iPod下载的视频还不到两个。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iPhone 上,苹果采取iTunes与手机捆绑的形势销售,若没有iTunes音乐商店的收入, 也会影响到iPhone的整体利润。 同时,在微软的大旗之下,已经有更多的周边设备和配件的生产商成为微软 巨舰之上的海员,还有多少企业愿意为苹果设计、生产和加工非主流的产品呢? 如果苹果希望变成基业常青型企业,就必须改变其目前较封闭的系统,让顾客能 更大范围、更自由地选择和消费。苹果通过哪些策略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 相关考题
考题 内部业务单元价值链分析以及业务单元内部价值链分析不涉及对供应商和销售商的分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从定性的角度看,企业对供应商价值链分析与对客户价值链分析的分析原理不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供应链结点企业产需率越大,则说明( )。A.供应链半成品库存量越小B.供应链半成品库存量越大C.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小D.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大

考题 苹果电脑公司是微软公司的老对手,该公司曾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微软公司则决定向老对手注资,帮助苹果公司度过危机,微软和苹果两家公司双双获利,此举说明( )。A.竞争不排斥合作B.互利互助的合作能够实现双赢C.在对方困难的情况下,敲竹杠容易形成合作格局D.上述合作,微软在经济账上是划算的

考题 尽管苹果电脑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估计也在羡慕、甚至怨恨苹果公司的丰厚利润,但却鲜有企业会公开反对。为什么?因为这些企业知道自己尽管利润不高,但是成为苹果供应商对自己也是有益的事;如果不是成为苹果的供应商,或许还无法赚取目前所拥有的利润。也正是如此,尽管苹果对其供应商有着苛刻的要求,但还是有很多企业趋之若鹜。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支持以上观点的是( )A. 苹果公司的利润远大于其上下游企业的利润 B. 苹果公司为其上下游企业带来了足够的利润 C. 有些企业为成为苹果公司的上下游企业而自豪 D. 苹果公司的模式可以被其他公司所仿效

考题 苹果电脑公司是微软公司的老对手,该公司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微软公司则决定向老对手注资,帮助苹果公司度过危机,微软和苹果两家公司双双获利,此举说明()。A、竞争不排斥合作B、互利互助的合作能够实现双赢C、在对方困难的情况下,敲竹杠容易形成合作格局D、上述合作,微软在经济账上是划算的

考题 iPhone2007年6月29日18:00在美国上市,4GB版售价为499美圆,8GB售价为599美圆。9月5日苹果宣布减价,苹果公司美国线上商店4GB版停产,8GB售()美圆。2008年2月4日,苹果公司推出16G版iPhone,售价499美圆。

考题 企业的库存原材料数量以及产成品、半成品库存数量对于企业的存货周转率都有影响。

考题 库存是指生产单位所持有的各种存货,具体包括()。A、材料和供应品库存B、在制品库存C、制成品库存D、转卖货物库存E、小型的、简单的或价值较低的耐用品

考题 在苹果电脑中,如何快速的建立文件夹?()A、苹果键+MB、苹果键+NC、苹果键+WD、苹果键+Q

考题 属于苹果枝干病害的是:()。A、苹果花叶病B、苹果炭疽病C、苹果干腐病D、苹果锈果病

考题 下面关于产成品入库单的操作,描述错误的是()。A、与库存管理集成使用时,在存货核算中不能删除产成品入库单B、与库存管理集成使用时,在存货核算中产成品入库单的表体部分可以删除C、与库存管理集成使用时,在存货核算中产成品入库单的成本*部分可以删除D、与库存管理集成使用时,产成品入库单的表体部分只能在库存中删除

考题 下列哪家公司通过IBM的LOTUSNOTES开发了SIMON(库存管理秩序网)的信息系统,从而优化了它的供应链。()A、壳牌石油B、尼桑C、苹果D、丰田

考题 苹果供应链分析 苹果曾一度陷入存货危机,库存成品价值高达7亿美元,年库存周转率还不到13次。 10多年前,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一个人,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就能改 变世界”的偏执信念,使得苹果一度陷入死亡线。为挽救苹果,乔布斯所采取的 关键行动之一就是解决供应链管理问题。现在,苹果通过实施需求导向的务实设 计创新、差异化销售渠道、精简库存、外包非核心业务及构建供应链联盟等策略, 开发了供应商、公司和顾客之间的快速联接,证实了不单纯依靠低成本策略的供 应链也是可以取得让人羡慕的成就。与此同时,苹果的供应链世界还存在过度压 榨供应商、部分产品销售渠道不完善、产品定价过高及供应链联盟不稳的现象。 需求导向的务实设计创新 苹果是把握消费趋势的高手。因为把握了消费趋势,苹果成为最初的个人电 脑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品牌,遗憾的是,过于超前的产品构想,让苹果丧失了在个 人电脑中的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随后,对人性至察而又通明的能力使得苹果能 及时调整需求满足策略,构建了务实的设计创新,即对于每一个新的产品设计理 念,苹果都要求其工程师提供三份评价文件,即一份市场开发文件、一份工程设 计文件以及一份用户体验文件;如果这三个文件被执行委员会评价并认可,设计 组就会得到一笔预算。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不是从技术角度出发,而是从市场 角度,确定什么样的产品及销售价格的策略值得揣摩。 譬如,被《时代》杂志评为2007年最佳发明的iPhone,虽然使用的都是成 熟技术,但是却能够给消费者全新消费体验。以音乐功能为例,iPhone使用的 是3.5mm的标准耳机接口,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耳机而获得不同 的音乐享受。 苹果的经历说明,虽然非常了解消费者,但是超前的理念和设计并不一定能 够引发消费者的共鸣,还需要有必要的市场资源和技术支撑才可以。在这个方面, 苹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样的多。如果苹果没有那些失败,可能不会有惠 普,不会有Dell,不会有康柏,甚至不会有微软。 差异化销售渠道 苹果针对不同的产品类型,采用各具特色的销售渠道。 对于iPhone产品,苹果全部是直接与运营商合作,通过销售分成的方式获 利,在美国是ATT,英国是O2。但在中国,当骄傲的苹果公司想将这种方式直 接复制过来时,却碰了一鼻子灰,因为处于垄断地位的中国运营商远比其他国家 的同行强势。据了解,O2在取得iPhone的销售权的同时,便意味着今后将要把 40%的收入交给苹果,但这种方式对中国移动或联通是行不通的。 对于所有非iPhone产品,在零售终端方面,苹果进行市场细分筛选,采取 了以授权专卖店、卖场连锁店、网上授权零售、网上直销四种方式相结合的路线。 授权专卖店主要是由一些个体户经营,这些商家对于市场反应迅速,善于钻营, 并拥有自身大量的老顾客资源。卖场连锁店的模式,主要还是依靠正规集团军强 大的店面和高素质的销售团队,抱占更多的终端消费群体。网上授权零售主要是 卓越网。最后,为了让客户配置订单,苹果开始直接通过Apple专卖店,在 Internet上接受教育机构与顾客的订单,并为他们直接配置产品。 精简库存 1996年苹果公司公司的库存成品价值高达7亿美元,使公司一度陷入存货 危机,产品库存周转率还不到13次。为此,苹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库存。 第一,减少供应商数量。苹果将原先庞大的供应商的数量减少至一个较小的 核心群体,开始经常给供应商传送预测信息,共同应对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库存剧 增风险。但是,苹果对供应商也提出了一系列残忍的完美主义要求,无论何时, 如果一个项目没有达到要求,苹果都会要求供应商在12小时内做出根本原因分 析和解释。 第二,减少产品种类。这是整个改革中最基础的环节,苹果把原先的15种 以上的产品样式消减到4种基本的产品样式,并尽可能使用更多标准化部件,从 而大大地减少了产品生产的零部件的备用数量以及半成品的数量,能够将精力更 集中于定制产品,而不是为大量的产品搬运大量存货。譬如,iPodnano几乎使 用了所有的通用IC,从而减少了在元件准备上的时间和库存。2007年,苹果获 得了快速的存货周转水平(50.8)和高速的业绩增长(38.6%)。 第三,提供更多无形产品。迄今为止,苹果公司的需求预测、库存管理仍非 常糟糕,但是,苹果通过提供iTunes音乐商店服务,让消费者把钱大把地花费 在一个近20亿美元销售额的零库存商品供应链上。目前,苹果的在线iTunes 音乐商店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的音乐零售商,仅次于沃尔玛和百思买。 苹果的翻身仗说明,只有降低了企业的存货成本才能直接的增加企业的盈 利。 外包非核心业务 第一,生产外包。虽然大部分的iPod用户总是津津乐道iPod是由苹果生产 的一款极其成功的音乐和媒体播放机,但是他们并不在意它是由谁生产或者在哪 里生产出来的,而这也正是苹果想要的。来自于台湾的鸿海精密、华硕和英华达 公司利用各自在大陆的生产厂装配了数百万台iPod,但是它们的名字却鲜为人 知。同样的外包决策也发在在主板生产方面,苹果过去一直生产PC机的主板, 但在1998年的调查中发现,一些生产厂家生产的主板已经好于苹果电脑自己生 产的主板,于是在当年公司决定将这部分业务卖掉,并将以后的业务外包给供应 商完成。 第二,设计外包。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创新公司,苹果却不肯以自己拥有的 资源来规划创新战略。据统计,2006年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排行中,苹果仅 以7.15亿美元列第15位,约为排名榜首的微软的1/9。比如,McIntosh率先使 用的鼠标、iPhone所使用的Mutli-Touch技术都来自于其他公司,甚至iPod的 最初开发工作也是外包完成的。 构建供应链联盟 最初,苹果有着制造全世界最精美电脑的声誉,却只有很少的软件或者硬件 能与Mac配套。今天,苹果的生态系统已经从一个悲惨的小型高科技村落演变成 一个全球帝国。 iPod+iTunes模式把庞大的消费类电子厂商、芯片制造商、软件公司、音乐 公司、电脑厂商和零售商的力量整合在一起,为客户打造了播放、下载和视频等 客户供应链系统。与此同时,苹果还逐渐开展与便携话筒、音乐播放器外壳及其 他小硬件的制造商一起合作。譬如,宝马首次在它2004年许多款车型的仪表板 上的储物小格中加入iPod转接器,通用汽车的2008凯迪拉克CTS将拥有一个具 有iPod旋转与点击界面的中心控制台,不仅能将iPod中的音乐播放出来,还能 播放广播、CD甚至卫星广播。苹果还与耐克合作,将运动与音乐结合起来,推 出了创新的“Nike+iPod”系列产品。 同样的故事也在iPhone上演。iPhone不仅仅是一部手机,而是苹果试图建 立人们用来看网页、听音乐、看电视电影、打电话等方面的全新体验,同时也是 对手机制造商、网络运营商、制造商、电影和电视节目发行商以及计算机公司间 实力的重新划分。随着iPhone的热卖,势必将有更多的合作伙伴成为苹果供应 链上的一环。 供应链的不足 过度压榨供应商。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中,苹果占据绝对主动。苹果在电子行 业内是出了名的要求苛刻的客户,由于苹果和乔布斯对于产品品质和保密性的追 求,因此为其提供代工服务的各厂商往往为满足这些标准而疲于奔命。譬如,苹 果一直把台湾厂商的利润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范围,因此也间接导致了2006年 在各大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鸿海精密公司的虐待劳工事件。如果苹果想促使台 湾厂商改变劳工现状,就需要给予这些厂商更多的利润。 iPhone销售渠道之忧。国美、苏宁等连锁巨头的兴盛,印证了当今是“渠 道为王”的时代;而iPhone不是奢侈品,没有强大的渠道网络是无法取得胜利的, 这其中包括连锁销售渠道和运营商定制。喧嚣一时的“iPhone与中移动合作” 一事因为中移动“iPhone模式不适合中国”的表态而戛然而止。但双方合作中 止的真正原因在于iPhone方面提出了非常强势的利润分配计划,相信不久的将 来,连锁销售商会很乐意接受苹果iPhone的订单。 定价过高。iPod正踏上当年Walkman随身听“无处不在”的普及之路。如 果希望做到类似Walkman那样普及和巨大的市场,苹果需要克服来自于价格方面 的挑战。但是,在个人影音产品方面,苹果面临着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特别是韩 国产品的挑战,同样的设计理念,更具竞争优势的价格,让苹果举步维艰。Walkman 最普及的时候价格低至25美元,即使最好的设置也只要100美元。而iPod自从 问世以来一直属于“精英产品”,所有产品都是在300美元左右,最贵的也需要 599美元。 联盟不稳定的风险。苹果用iPod+iTunes创造了一种与“剃须刀与刀片”的 模式,即,卖的是昂贵的剃须刀(音乐播放器),而音乐制作方则被骗以便宜的价 格出售刀片(音乐)。如此霸王条款引起了唱片界的不满。譬如,好莱坞一直抵制 苹果在iPod和iPhone上播放电影的想法。目前,苹果卖出的5200万部电视剧 和电影相当于每部iPod下载的视频还不到两个。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iPhone 上,苹果采取iTunes与手机捆绑的形势销售,若没有iTunes音乐商店的收入, 也会影响到iPhone的整体利润。 同时,在微软的大旗之下,已经有更多的周边设备和配件的生产商成为微软 巨舰之上的海员,还有多少企业愿意为苹果设计、生产和加工非主流的产品呢? 如果苹果希望变成基业常青型企业,就必须改变其目前较封闭的系统,让顾客能 更大范围、更自由地选择和消费。在零售终端方面,苹果是如何进行市场细分筛选的?

考题 简述价值链分析在构建企业供应链中的作用

考题 供应链产销越大,则说明()。A、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小B、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大C、供应链资源利用率越低D、供应链管理水平越低

考题 下面属于人的价值性认识的是()。A、苹果是圆的B、苹果的营养是否丰富C、苹果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D、苹果包含哪些成分

考题 企业ERP的存货管理子系统,主要管理()。A、原材料库存信息B、采购在途信息C、半成品库存信息D、成品库存信息E、在制品信息

考题 属于苹果果实病虫害的是:()。A、苹果花叶病B、苹果炭疽病C、苹果干腐病D、苹果锈果病

考题 库存是指生产单位所持有的各种存货,具体包括()。A、材料和供应品库存B、在制品库存C、制成品库存D、转卖货物库存E、已经售出的商品

考题 多选题苹果电脑公司是微软公司的老对手,该公司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微软公司则决定向老对手注资,帮助苹果公司度过危机,微软和苹果两家公司双双获利,此举说明()。A竞争不排斥合作B互利互助的合作能够实现双赢C在对方困难的情况下,敲竹杠容易形成合作格局D上述合作,微软在经济账上是划算的

考题 单选题下面属于人的价值性认识的是()。A 苹果是圆的B 苹果的营养是否丰富C 苹果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D 苹果包含哪些成分

考题 问答题苹果供应链分析 苹果曾一度陷入存货危机,库存成品价值高达7亿美元,年库存周转率还不到13次。 10多年前,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一个人,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就能改 变世界”的偏执信念,使得苹果一度陷入死亡线。为挽救苹果,乔布斯所采取的 关键行动之一就是解决供应链管理问题。现在,苹果通过实施需求导向的务实设 计创新、差异化销售渠道、精简库存、外包非核心业务及构建供应链联盟等策略, 开发了供应商、公司和顾客之间的快速联接,证实了不单纯依靠低成本策略的供 应链也是可以取得让人羡慕的成就。与此同时,苹果的供应链世界还存在过度压 榨供应商、部分产品销售渠道不完善、产品定价过高及供应链联盟不稳的现象。 需求导向的务实设计创新 苹果是把握消费趋势的高手。因为把握了消费趋势,苹果成为最初的个人电 脑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品牌,遗憾的是,过于超前的产品构想,让苹果丧失了在个 人电脑中的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随后,对人性至察而又通明的能力使得苹果能 及时调整需求满足策略,构建了务实的设计创新,即对于每一个新的产品设计理 念,苹果都要求其工程师提供三份评价文件,即一份市场开发文件、一份工程设 计文件以及一份用户体验文件;如果这三个文件被执行委员会评价并认可,设计 组就会得到一笔预算。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不是从技术角度出发,而是从市场 角度,确定什么样的产品及销售价格的策略值得揣摩。 譬如,被《时代》杂志评为2007年最佳发明的iPhone,虽然使用的都是成 熟技术,但是却能够给消费者全新消费体验。以音乐功能为例,iPhone使用的 是3.5mm的标准耳机接口,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耳机而获得不同 的音乐享受。 苹果的经历说明,虽然非常了解消费者,但是超前的理念和设计并不一定能 够引发消费者的共鸣,还需要有必要的市场资源和技术支撑才可以。在这个方面, 苹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样的多。如果苹果没有那些失败,可能不会有惠 普,不会有Dell,不会有康柏,甚至不会有微软。 差异化销售渠道 苹果针对不同的产品类型,采用各具特色的销售渠道。 对于iPhone产品,苹果全部是直接与运营商合作,通过销售分成的方式获 利,在美国是ATT,英国是O2。但在中国,当骄傲的苹果公司想将这种方式直 接复制过来时,却碰了一鼻子灰,因为处于垄断地位的中国运营商远比其他国家 的同行强势。据了解,O2在取得iPhone的销售权的同时,便意味着今后将要把 40%的收入交给苹果,但这种方式对中国移动或联通是行不通的。 对于所有非iPhone产品,在零售终端方面,苹果进行市场细分筛选,采取 了以授权专卖店、卖场连锁店、网上授权零售、网上直销四种方式相结合的路线。 授权专卖店主要是由一些个体户经营,这些商家对于市场反应迅速,善于钻营, 并拥有自身大量的老顾客资源。卖场连锁店的模式,主要还是依靠正规集团军强 大的店面和高素质的销售团队,抱占更多的终端消费群体。网上授权零售主要是 卓越网。最后,为了让客户配置订单,苹果开始直接通过Apple专卖店,在 Internet上接受教育机构与顾客的订单,并为他们直接配置产品。 精简库存 1996年苹果公司公司的库存成品价值高达7亿美元,使公司一度陷入存货 危机,产品库存周转率还不到13次。为此,苹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库存。 第一,减少供应商数量。苹果将原先庞大的供应商的数量减少至一个较小的 核心群体,开始经常给供应商传送预测信息,共同应对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库存剧 增风险。但是,苹果对供应商也提出了一系列残忍的完美主义要求,无论何时, 如果一个项目没有达到要求,苹果都会要求供应商在12小时内做出根本原因分 析和解释。 第二,减少产品种类。这是整个改革中最基础的环节,苹果把原先的15种 以上的产品样式消减到4种基本的产品样式,并尽可能使用更多标准化部件,从 而大大地减少了产品生产的零部件的备用数量以及半成品的数量,能够将精力更 集中于定制产品,而不是为大量的产品搬运大量存货。譬如,iPodnano几乎使 用了所有的通用IC,从而减少了在元件准备上的时间和库存。2007年,苹果获 得了快速的存货周转水平(50.8)和高速的业绩增长(38.6%)。 第三,提供更多无形产品。迄今为止,苹果公司的需求预测、库存管理仍非 常糟糕,但是,苹果通过提供iTunes音乐商店服务,让消费者把钱大把地花费 在一个近20亿美元销售额的零库存商品供应链上。目前,苹果的在线iTunes 音乐商店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的音乐零售商,仅次于沃尔玛和百思买。 苹果的翻身仗说明,只有降低了企业的存货成本才能直接的增加企业的盈 利。 外包非核心业务 第一,生产外包。虽然大部分的iPod用户总是津津乐道iPod是由苹果生产 的一款极其成功的音乐和媒体播放机,但是他们并不在意它是由谁生产或者在哪 里生产出来的,而这也正是苹果想要的。来自于台湾的鸿海精密、华硕和英华达 公司利用各自在大陆的生产厂装配了数百万台iPod,但是它们的名字却鲜为人 知。同样的外包决策也发在在主板生产方面,苹果过去一直生产PC机的主板, 但在1998年的调查中发现,一些生产厂家生产的主板已经好于苹果电脑自己生 产的主板,于是在当年公司决定将这部分业务卖掉,并将以后的业务外包给供应 商完成。 第二,设计外包。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创新公司,苹果却不肯以自己拥有的 资源来规划创新战略。据统计,2006年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排行中,苹果仅 以7.15亿美元列第15位,约为排名榜首的微软的1/9。比如,McIntosh率先使 用的鼠标、iPhone所使用的Mutli-Touch技术都来自于其他公司,甚至iPod的 最初开发工作也是外包完成的。 构建供应链联盟 最初,苹果有着制造全世界最精美电脑的声誉,却只有很少的软件或者硬件 能与Mac配套。今天,苹果的生态系统已经从一个悲惨的小型高科技村落演变成 一个全球帝国。 iPod+iTunes模式把庞大的消费类电子厂商、芯片制造商、软件公司、音乐 公司、电脑厂商和零售商的力量整合在一起,为客户打造了播放、下载和视频等 客户供应链系统。与此同时,苹果还逐渐开展与便携话筒、音乐播放器外壳及其 他小硬件的制造商一起合作。譬如,宝马首次在它2004年许多款车型的仪表板 上的储物小格中加入iPod转接器,通用汽车的2008凯迪拉克CTS将拥有一个具 有iPod旋转与点击界面的中心控制台,不仅能将iPod中的音乐播放出来,还能 播放广播、CD甚至卫星广播。苹果还与耐克合作,将运动与音乐结合起来,推 出了创新的“Nike+iPod”系列产品。 同样的故事也在iPhone上演。iPhone不仅仅是一部手机,而是苹果试图建 立人们用来看网页、听音乐、看电视电影、打电话等方面的全新体验,同时也是 对手机制造商、网络运营商、制造商、电影和电视节目发行商以及计算机公司间 实力的重新划分。随着iPhone的热卖,势必将有更多的合作伙伴成为苹果供应 链上的一环。 供应链的不足 过度压榨供应商。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中,苹果占据绝对主动。苹果在电子行 业内是出了名的要求苛刻的客户,由于苹果和乔布斯对于产品品质和保密性的追 求,因此为其提供代工服务的各厂商往往为满足这些标准而疲于奔命。譬如,苹 果一直把台湾厂商的利润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范围,因此也间接导致了2006年 在各大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鸿海精密公司的虐待劳工事件。如果苹果想促使台 湾厂商改变劳工现状,就需要给予这些厂商更多的利润。 iPhone销售渠道之忧。国美、苏宁等连锁巨头的兴盛,印证了当今是“渠 道为王”的时代;而iPhone不是奢侈品,没有强大的渠道网络是无法取得胜利的, 这其中包括连锁销售渠道和运营商定制。喧嚣一时的“iPhone与中移动合作” 一事因为中移动“iPhone模式不适合中国”的表态而戛然而止。但双方合作中 止的真正原因在于iPhone方面提出了非常强势的利润分配计划,相信不久的将 来,连锁销售商会很乐意接受苹果iPhone的订单。 定价过高。iPod正踏上当年Walkman随身听“无处不在”的普及之路。如 果希望做到类似Walkman那样普及和巨大的市场,苹果需要克服来自于价格方面 的挑战。但是,在个人影音产品方面,苹果面临着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特别是韩 国产品的挑战,同样的设计理念,更具竞争优势的价格,让苹果举步维艰。Walkman 最普及的时候价格低至25美元,即使最好的设置也只要100美元。而iPod自从 问世以来一直属于“精英产品”,所有产品都是在300美元左右,最贵的也需要 599美元。 联盟不稳定的风险。苹果用iPod+iTunes创造了一种与“剃须刀与刀片”的 模式,即,卖的是昂贵的剃须刀(音乐播放器),而音乐制作方则被骗以便宜的价 格出售刀片(音乐)。如此霸王条款引起了唱片界的不满。譬如,好莱坞一直抵制 苹果在iPod和iPhone上播放电影的想法。目前,苹果卖出的5200万部电视剧 和电影相当于每部iPod下载的视频还不到两个。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iPhone 上,苹果采取iTunes与手机捆绑的形势销售,若没有iTunes音乐商店的收入, 也会影响到iPhone的整体利润。 同时,在微软的大旗之下,已经有更多的周边设备和配件的生产商成为微软 巨舰之上的海员,还有多少企业愿意为苹果设计、生产和加工非主流的产品呢? 如果苹果希望变成基业常青型企业,就必须改变其目前较封闭的系统,让顾客能 更大范围、更自由地选择和消费。 苹果是如何做到精简库存的?

考题 多选题库存是指生产单位所持有的各种存货,具体包括()。A材料和供应品库存B在制品库存C制成品库存D转卖货物库存E小型的、简单的或价值较低的耐用品

考题 多选题库存是指生产单位所持有的各种存货,具体包括()。A材料和供应品库存B在制品库存C制成品库存D转卖货物库存E已经售出的商品

考题 填空题iPhone2007年6月29日18:00在美国上市,4GB版售价为499美圆,8GB售价为599美圆。9月5日苹果宣布减价,苹果公司美国线上商店4GB版停产,8GB售()美圆。2008年2月4日,苹果公司推出16G版iPhone,售价499美圆。

考题 单选题下列哪家公司通过IBM的LOTUSNOTES开发了SIMON(库存管理秩序网)的信息系统,从而优化了它的供应链。()A 壳牌石油B 尼桑C 苹果D 丰田

考题 单选题供应链产销越大,则说明()。A 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小B 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大C 供应链资源利用率越低D 供应链管理水平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