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后,某老师设计了一个教学目标。

① 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② 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③ 提高发现解决能力

他的教学过程设计包含以下一道例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中点,

问题一、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问题二、如何改变问题条件,从而分别得到菱形、矩形、正方形。

针对上述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1)结合目标分析该例题设计意图(10分)

(2)类比上述例题问题二设计一个新问题,使之符合教学目标③要求(8分)

(3)设计该例题简要教学流程(8分)并给出解题的小结提纲(4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更多 “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后,某老师设计了一个教学目标。 ① 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② 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③ 提高发现解决能力 他的教学过程设计包含以下一道例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中点, 问题一、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问题二、如何改变问题条件,从而分别得到菱形、矩形、正方形。 针对上述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1)结合目标分析该例题设计意图(10分) (2)类比上述例题问题二设计一个新问题,使之符合教学目标③要求(8分) (3)设计该例题简要教学流程(8分)并给出解题的小结提纲(4分) ” 相关考题
考题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问题: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考题 下面关于教学过程或教学行为描述的内容中,哪些体现了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A、老师组织全体学生对某个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评价B、老师在课前设计、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C、老师根据往届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大了对一些内容的练习难度D、老师在内容的讲授过程中,根据学生前期的设计作业,调整了讲授的重点

考题 李老师不仅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而且还能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策略的密切关系,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教学能力?( )A.教学监控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教学认知能力 D.教学反思能力

考题 在现代教育技术中,教学设计的关键设计任务是按( )的先后顺序进行。A.学习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B.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学习目标 C.教学策略、学习目标、教学媒体 D.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学习目标

考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有两位化学老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分别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 老师1: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把教学设计成一系列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了教学中的问题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一解决一个个问题. 老师2: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学生实际,分析了教学中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后,选出几个重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一个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开始然后在教学中教师不断捕捉学生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逐一解决。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请分析与评价上述两位老师的教学特点。(6分) (2)简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讨论的注意事项。(6分)

考题 初中数学《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 上午 广东省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 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十分钟左右; (2)要有板书; (3)明确目的,思路清晰; (4)让学生经历中位线定理的探究过程,并能证明。 答辩题目 1. 为什么要学习三角形中位线? 2. 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考题 以“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学为例,简述数学定理教学的主要环节。

考题 “三角形的中位线”是初中学习三角形知识点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是必须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熟练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和有关应用。 (1)该课程设定需要使学生达到什么能力目标 (2)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3)教学过程(只要求写出新课导入和新知识探究、巩固、应用等)及设计意图。

考题 简述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中“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这一目标的理解。

考题 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后,某教师设计了一节习题课的教学目标: ①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②能综合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等知识解决问题; ③提高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他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包含了下面的一道例题: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问题一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问题二如何改变问题中的条件.才能分别得到一个菱形、矩形、正方形 针对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该教师的教学目标,分析该例题的设计意图; (2)类比上述例题中的问题二,设计一个新问题,使之符合教学目标③的要求; (3)设计该例题的简要教学流程,并给出解题后的小结提纲。

考题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教学要求是: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以及对角相等,请基于该要求,完成下列教学设计任务: (1)设计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教学目标;(6分) (2)设计两种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教学流程;(12分) (3)设计平行四边形性质证明的教学流程,使学生领悟证明过程中的教学思想方法。(12分)

考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教学要求是: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以及对角相等。请基于该要求,完成下列教学设计任务: (1)设计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教学目标;(6分) (2)设计两种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教学流程;(12分) (3)设计平行四边形性质证明的教学流程,使学生领悟证明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12分)

考题 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上,特别指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且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问题1][简答题] 如何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该知识,拟定教学目标。 [问题2][简答题]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在进行“三角形面积”教学时,指导面积计算公式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见图1),另一个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剪拼成平行四边形(见图2-1)或折叠成长方形(见图2-2)。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一)(二)(三)。 问题(一):试分析上述两种方法所蕴含的数学思想。(8分) 问题(二):若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授部分的教学活动。(22分)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在进行“三角形面积”教学时,指导面积计算公式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见图1),另一个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剪拼成平行四边形(见图2-1)或折叠成长方形(见图2-2)。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一)(二)(三)。 [问题1][简答题] 试分析上述两种方法所蕴含的数学思想。(8分) [问题2][简答题] 若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问题3][简答题]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授部分的教学活动。(22分)

考题 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上,特别指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且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1)如何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该知识,拟定教学目标。 (2)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考题 在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老师呈现了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变式,主要目的是为了()。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丰富学生想象 D.突出概念本质

考题 青年教师王老师想要提高教学水平,主动向特级教师李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课,王老师上课时,尽管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与李老师相仿,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下列分析不恰当的是( )。A.王老师只注重了模仿,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反思 B.王老师不重视专业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扎实 C.王老师一味模仿李老师,未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D.王老师不重视班级学情,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性

考题 某中学唐老师在讲授《人类的共同家园——聚落》时,设计了“七嘴八舌话聚落”活动。学生兴趣盎然地叙述了许多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还提出了种种疑问。唐老师参与寻找答案的活动,并确定问题的解答。在教学中,他引导学生建立的学习方式是( )(常考)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考题 教学设计题: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上,特别指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且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1)如何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该知识,拟定教学目标。 (2)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考题 在现代教育技术中教学设计的关键、设计任务是按()的先后顺序进行的。A、学习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B、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学习目标C、教学策略、学习目标、教学媒体D、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学习目标

考题 李老师不仅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而且还能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策略的密切关系,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教学能力?()A、教学监控能力B、教学操作能力C、教学认知能力D、教学反思能力

考题 问答题背景材料: 有两位化学老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分别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 老师1: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把教学设计成一系列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了教学中的问题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一解决一个个问题。 老师2: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学生实际,分析了教学中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后,选出几个重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一个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开始,然后在教学中教师不断捕捉学生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逐一解决。 问题:(1)请分析与评价上述两位老师的教学特点。(2)简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讨论的注意事项。

考题 问答题教学设计一在教";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条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举了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得到正确解决。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考题 问答题教学设计题: 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上,特别指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且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1)如何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该知识,拟定教学目标。(15分) (2)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5分)

考题 单选题(2016山东)某中学唐老师在讲授《人类的共同家园—聚落》时,设计了“七嘴八舌聚落”的活动。学生兴趣盎然的叙述了许多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还提出了种种疑问。唐老师参与寻找答案的活动,并确定问题的解答。在教学中他引导学生建议的学习方式是()。A 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B 探究学习、时间研究和巩固学习C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D 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考题 单选题(2014江西)在现代教育技术中,教学设计的关键、设计任务是按( )的先后顺序进行的。A 学习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B 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学习目标C 教学策略、学习目标、教学媒体D 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