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新氢进装置压力过高时,可通过火炬线泄放。


参考答案

更多 “新氢进装置压力过高时,可通过火炬线泄放。” 相关考题
考题 可燃气体设备的安全阀出口泄放管应接至火炬系统或其他安全泄放设施;泄放后可能立即燃烧的可燃气体,应经冷却后接至火炬系统;泄放可能携带液滴的可燃气体,至少应设( )后接至火炬系统。 A.过滤器B.分液罐C.吸收塔D.闪蒸器

考题 原料缓冲罐压力过低时,通过开大A阀补充氮气以补压;压力过高时,通过开大B阀排放多余气体至火炬系统以泄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安全阀与爆破片串联时,泄放装置的动作压力应不大于容器的设计压力。判断对错

考题 《固定容规》规定:装有超压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超压泄放装置的动作压力不得()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A.低于B.高于

考题 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制成后,其安全泄放装置设定值应依据()调定。A: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B:最高工作压力 C:操作压力 D:设计压力

考题 气压试验时应装有压力泄放装置,其设定压力不得高于试验压力的( )倍。 A、1.15 B、0.5 C、1.0 D、1.1

考题 有关设备设计压力的确定,下面的表述哪个是合适且严谨的()?A、设备的设计压力,仅依据该设备的工作压力B、无安全泄放装置的内压容器,设计压力取1~1.1倍最高工作压力(表压)C、出口管线设有安全阀的内压容器,其设计压力取安全阀的开启压力。D、容器位于泵进口侧且无安全泄放装置的内压容器,其设计压力取无安全泄放装置时的设计压力

考题 在改变顺放时间的同时,调节HV—201的开度的方法有压力过高进气量大时,HV—201的开度增加,适当减小顺放时间,压力过低进气量小时,HV—201开度减小,适当增大顺放时间。

考题 正常情况下,当单个压力容器本身无安全泄放装置而在工艺系统中装有安全泄放装置时,该容器的设计压力是最高工作压力的几倍。()A、1.0倍B、1.05-1.1倍C、1.1-1.25倍D、1.3倍

考题 向火炬管网泄压时一般是瞬间卸掉压力。

考题 正常情况下,当单个压力容器本身无安全泄放装置而在工艺系统中装有安全泄放装置时,该容器的设计压力是最高工作压力的()倍。A、1.0倍

考题 装置泄压前一定要通知(),不得私自泄压,以免对火炬造成巨大冲击。A、生产调度B、脱硫装置C、火炬岗位D、催化装置

考题 引新氢进装置前,新氢系统要用氮气置换。

考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引新氢的注意事项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气进装置前系统应先用氮气置换B、氢气进装置前应先检测系统中的氧含量,氧含量应小于2%C、氢气引进装置后,新氢系统氮气吹扫线盲板应盲死D、引氢气进装置前,新氢系统安全阀应投用

考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引新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气进装置前系统应先用氮气置换B、氢气进装置前应先检测系统中的氧含量,氧含量应小于2%C、氢气引进装置后,新氢系统氮气吹扫线盲板应盲死D、引氢气进装置前,新氢系统安全阀应投用

考题 原料缓冲罐压力过低时,通过开大A阀补充氮气以补压;压力过高时,通过开大B阀排放多余气体至火炬系统以泄压。

考题 冷箱系统倒液泄压完后,系统充氮气进行涨压置换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时现场直接排放B、可通过安全阀旁路排放C、可通过放火炬控制阀排放至火炬D、可通过LD排放至火炬

考题 冷箱系统的操作压力正常情况下是通过()来控制的。A、湿氢放火炬B、干氢放火炬C、干氢或湿氢外送量D、氢气放燃料气量

考题 气瓶的超压泄放装置包括()。A、爆破片式泄放装置B、并用式泄放装置C、弹簧式泄放装置D、复合式泄放装置

考题 《固定容规》规定:装有超压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超压泄放装置的动作压力不得()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A、低于B、高于

考题 压力来源容器外部,且得到可靠控制时,超压泄放装置可以不直接安装在压力容器上。

考题 安全阀开启泄放后重新关闭时的压力称为()A、泄放压力B、开启压力C、回座压力

考题 超压泄放装置按照结构及泄压原理一般分为()。A、阀型超压泄放装置B、破裂型超压泄放装置C、融化型超压泄放装置

考题 对于移动式压力容器,多个安全泄放装置的排放能力可以认为是各个安全泄放装置排放能力中的最大值。

考题 单选题气瓶的超压泄放装置包括()。A 爆破片式泄放装置B 并用式泄放装置C 弹簧式泄放装置D 复合式泄放装置

考题 单选题《固定容规》规定:装有超压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超压泄放装置的动作压力不得()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A 低于B 高于

考题 单选题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规定:装设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的压力容器,设计文件还应当包括压力容器安全泄放量、安全阀排量和爆破片泄放面积的计算书.无法计算时()A 设计单位应当会同设计委托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协商选用超压泄放装置B 由制造单位通过试验确定C 由使用单位选定安全泄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