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体检中,尿检?

发布时间:2021-02-10


公务员体检中,尿检?


最佳答案

尿检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尿液酸碱度 5.0~7.0 小于5.0称酸性尿,大于7.0称碱性尿
尿比重 最大范围1.002~1.030一 般1.015~1.025晨 尿1.020左右 1.尿比重增高:高热、脱水等所致肾前性少尿;葡萄糖尿;清蛋白尿、放射性造影剂均可使尿比重增高。2.尿比重降低:反映低渗透压尿,可见肾小管及间质的损伤;尿崩症时呈严重低比重尿。
尿沉渣检查
白细胞 <5个/HP 提示泌尿系统感染。
红细胞 0~偶见/HP 可见于泌尿系结石、炎症、肾小球疾病等;亦可见于全身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儿童<3个/HP
上皮细胞 0~少量/HP 肾实质损害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移行上皮细胞警惕移行上皮细胞癌;大量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提示尿道炎。
管型 0~偶见透明管型/HP 肾上皮细胞管型可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淀粉样变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肾移植后排斥反应、金属及其它化学物质的中毒;红细胞管型常见于肾小球疾病;白细胞管型常提示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颗粒管型常提示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透明管型可见于生理或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心力衰竭等;蜡样管型常提示肾小管病变严重;肾衰竭管型常提示预后不良。
尿沉渣12h计数(Addis计数)
红细胞 <50万个/12h 各类肾炎病人尿液中的细胞和管型数,可由轻度至显著增加。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时白细胞增高显著。
白细胞 <100万个/12h
管型 <5000个/12h
尿沉渣3h计数
白细胞 肾盂肾炎白细胞排出增多,可达40万个/h,急性肾小球肾炎红细胞排出增多,可达20万个/h。
男 <7万个/h
女 <14万个/h
红细胞
男 <3万个/h
女 <4万个/h
管型 0个/h
尿试纸多项测定
尿蛋白半定量测定(PRO) 阴性或微量表示(一) 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典型性病种是肾病综合征;非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可见于各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可见于各类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预示预后不良。肾小管性蛋白尿可见于各类肾小管间质疾病;混合性蛋白尿可见于肾小球及小管均累及的肾脏病;溢出性蛋白尿可见于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急性血管内溶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急性肌肉损伤如挤压综合征等;功能性蛋白尿可见于正常人剧烈运动时、直立性蛋白尿可见于正常青春发育期少年。
葡萄糖测定(GLU) 阴性(一) 可见于糖尿病、慢性肾炎肾小管受损、应激因素、肝功能障碍等,或由口服异烟肼、阿司匹林等引起的假性糖尿。
隐血试验(BLD) 阴性(一) 各种肾小球疾病,维生素C浓度增高时亦会有假阳性。
酮体测定(KET) 阴性(一) 可见于糖尿病酮症、应激因素、饥饿等。
胆红素半定量测定(BIL) 阴性(一) 可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阻塞性黄疸;门脉周围炎、纤维化及药物所致的胆汁淤滞等。
亚硝酸盐(NIT) 阴性(一) 可见于尿路感染,进食维生素C或硝酸盐丰富的食物会出现假阳性。
白细胞(脂酶) 阴性(一) 提示尿路感染。
尿液特殊检查
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FDP) 0µg/ml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时尿内FDP升高说明肾脏病变在进行性了展,有抗凝指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原发性纤溶性疾病及肾肿瘤时尿液中FDP亦可出现阳性。
抗体包裹细菌检查 0 提示上尿路感染。
尿蛋白盘状电泳 正常分子为1~100万;低分子蛋白尿1~7万;中分子蛋白尿5~10万;高分子蛋白尿5~100万混合性蛋白尿1~100万 以肾小管损害为主的疾病如急性肾盂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常出现小分子量蛋白,主要电泳区带在清蛋白及清蛋白以下;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疾病如各类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常出现中分子及大分子量蛋白,主要电泳区带在清蛋白附近及以上;整个肾单位受损如慢性肾衰竭等,常出现混合性蛋白尿,电泳区带在清蛋白带为主。
尿液酶活性测定
尿淀粉酶 <1000U/L 急性胰腺炎或任何原因所致的胰腺管阻塞。
尿N-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 9.24±8.4µg/ml 尿NAG升高主要反映肾小管损伤,见于缺血或中毒引起的肾小管坏死、间质性肾炎等;肾移植排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尿溶菌酶 0.13±0.62µg/ml 提示肾小管病变,持续不降提示肾小管功能恢复较差;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会升高。
C3测定 0 微小病变型肾炎及肾小管疾病,尿液内C3及IgM多为阴性;阳性常提示非选择性蛋白尿;尿IgM增高提示肾小球滤膜损害严重、疗效及预后不良。
IgM测定 0
尿渗透压测定 成人:600~1000mOsm/L平均:800 mOsm/L 1.尿渗透压增高:高热、脱水等所致肾前性少尿,葡萄糖尿等。2.尿渗透压降低:可见肾小管及间质的损伤如急、慢性肾衰竭等;尿崩症。
尿微量清蛋白 <20~200µg/min 早期糖尿病肾病;大多数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病、小管间质疾病等;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吸烟、饮酒也可致微量清蛋白尿。
尿β2-微球蛋白 <250µg/L 提示肾小管炎症及预示某些药物对肾小管的中毒损害;尿路感染常可增高;恶性肿瘤时尿β2-微球蛋白也会升高。
尿A1-微球蛋白 0~15m g /L 判断肾近曲小管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
尿Tamn-Horsfall蛋白(THP) 29.8~43.9 m g /24 h 尿中THP增高见于长期尿路梗阻、逆流、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镉中毒肾病等;暂时性升高可见于肾移植后排斥反应、肾毒性药物引起的急性肾小管损伤。THP排量下降可见于多种慢性肾脏疾病,肾衰竭时THP几乎不排出。判断体外震波碎石的疗效,碎石成功后次日含量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
肌红蛋白尿 阴性 外伤引起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红蛋白尿如动脉阻塞、心肌梗塞等;遗传性肌红蛋白尿由磷酸化酶缺乏引起;阵发性肌红蛋白尿在肌肉疼痛性痉挛发作后数小时发生。
血红蛋白尿 阴性 见于急性血管内溶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蛋白尿、某些毒蛇咬伤、血型不合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等。
本周氏蛋白尿 阴性 主要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
简单讲主要看有无肾脏疾病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公务员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在某班计算机成绩公布之后,甲同学说:咱们班有的同学通过了,乙同学说:有的同学没有 通过,丙同学说:张明没有通过,可事实上三位同学中,有两位同学说的都不符合实际。 以下( )项是这个班计算机考试成绩真实情况。

A.至少有一个同学没有通过考试
B.除张明,还有别的同学考试通过
C.这个班没有一个同学没有通过考试
D.这个班中只有一个同学没有通过考试
答案:C
解析:
甲:有的是,乙:有的不是,丙:张不是,甲乙互为下反对关系,“两个有的必 有一真”,题干中限定的只有一个为真,则这个真的必定存在于甲乙之中,说明丙是错的,即张 是通过了考试,则甲是正确的,则乙是错误的,则乙的矛盾命题“所有的都是”是正确的,即所有 同学都通过了。B错在“别的”的范围不确定。C即所有人都通过了。本题正确答案为C。

事实上任何一个不可避免的灾害原本就是社会人口因素与生态系统中潜在的破坏性因素相结合的产 物。就舟曲泥石流而言,人类活动的____和社会管理的____显然是灾害的要素之一,但在地质专家们看来,这些原因还远不足以将舟曲之灾____为人祸之故。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加速 疏忽 断言
B.破坏 漏洞 归咎
C.频繁 忽略 断定
D.加剧 疏漏 妄定
答案:D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第一个空需要填入一个消极色彩的词,排除AC两个选项。最后一个空如果选择“归咎”一词,后面需要接“人祸”,删掉“之故”两个字。所以选择D选项。

几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对乌托邦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反乌托邦主题则是将其逻辑进行推演,最终会发现理想(主要是对制度和技术的崇拜)往往会导致种种无法控制的弊端:极权统治、非人性社会、精神压抑等。与乌托邦批判“旧”或允诺“新”的热度相比,反乌托邦的语汇更加冷峻,也更尊重人性的真实。大多数反乌托邦作品都充满想象力和黑色幽默,其辛辣的讽刺让我们哭笑不得,然后冷汗涔涔。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揭示乌托邦理想的弊端
B.介绍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
C.描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D.指出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作品的差异
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比较了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主题的差异,接下来重点介绍了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A项不是文段重点,文段未提及C项,D项只是文段部分内容。故本题答案为B。

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都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答案:C
解析:
:C
文段可以分为两层,前三句话是总述,点明了文段的主旨――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时代的伟大剧作家,但是二人的剧本写法不一样。之后的内容是分说,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为例,具体比较二者艺术风格的不同。因此,只有C项完整地概括了文段的主旨。A项的“伟大之处”仅在第二句话中提到,偏离了文段的主旨。B项只提到了《牡丹亭》,过于片面。D项,文段的主体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中外古典戏剧”无端扩大了主体范围,且“共同点”表述有误,文段主要阐述不同之处。故选C。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