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口腔执业医师高频考点分享:龋病病因及临床表现

发布时间:2022-01-11


2022执业医师考试现在已经开始报名了,很多小伙伴都想要参加2022年的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现在正是备考的黄金时期,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龋病病因及临床表现的相关知识点,一起来看!

龋病定义: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龋病也属于牙体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牙体硬组织的病理改变基本变化是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

临床特征:

初期脱矿,釉质白垩色,继之色素沉着,局部呈黄褐色或棕褐色。硬组织软化,最终发生牙体缺损,形成龋洞。龋病未及时治疗,可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和颌骨骨髓炎等并发疾病,严重影响全身健康;逐渐造成牙冠缺损成为残根,最终导致牙齿丧失;破坏咀嚼器官的完整性,影响机体的消化功能;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素质下降。

龋病的病因:

1.牙菌斑可分龈上菌斑(龋病发病关系密切)和龈下菌斑。牙菌斑形成过程分为三个连续阶段:获得性膜形成和细菌初期聚集;细菌迅速生长繁殖;菌斑成熟。从获得性膜形成到牙菌斑初步成形经过2天。链球菌属中,变形链球菌与龋的关系最密切;血链球菌是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轻链球菌是牙菌斑中最常分离到的细菌。乳杆菌则在牙本质龋损、根面龋损中有较多存在。黏性放线菌可促进变形链球菌根面定植,对形成根面龋有重要的协同作用。(生物因素)

2.各种糖类致龋性排序: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醇>木糖醇。木糖醇常作为防龋的甜味替代剂。(饮食因素)

3.牙齿拥挤或排列不齐,不易被唾液冲洗或自洁,容易首先发生龋损;后牙咬合面复杂的窝沟为龋病易感区。唾液是牙齿的外环境,对牙齿的代谢有重要影响。唾液腺分泌减少易发生慢性龋或急性龋。儿童时期全身钙、磷、维生素、蛋白质的缺乏及代谢紊乱,增加对龋病的易感性,使龋病发病严重。(宿主因素)

4.龋病发病的每一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不论哪种情况,时间因素都和其他三大因素有联系。(时间因素)

龋病的发病机制包括牙菌斑的形成、利用碳水化合物(合成代谢、分解代谢)产酸、使牙齿矿物成分的脱矿或溶解(最重要、最具实际意义)。但口腔内环境中有大量的矿物离子存在(唾液中),可以是牙釉质表面再矿化,故牙齿早期龋的过程不是一个连续的脱矿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脱矿与再矿化交替出现的过程。

以上就是51题库考试学习网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建议收藏!想要了解更多执业医师考试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执业医师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