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方法》考点: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9-03-02


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案设计:

控制的基本原则:优先源强控制;其次尽可能靠近污染源采取传输途径的控制技术措施;必要时再考虑敏感点防护措施。

源强控制:应根据各种设备噪声、振动的产生机理,合理采用各种针对性的降噪减振技术,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减振材料,以减少或抑制噪声与振动的产生。

传输途径控制:若声源降噪受到很大局限甚至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应在传播途径上采取隔声、吸声、消声、隔振、阻尼处理等有效技术手段及综合治理措施,以抑制噪声与振动的扩散。

敏感点防护:在对噪声源或传播途径均难以采用有效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应对敏感点进行防护。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根据《关于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的意见》,关于涉重金属行业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重点行业包括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铜、铅锌、镍钴、锡、锑和汞矿采选业等)
B.重点行业包括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铜、铅锌、镍钴、锡、锑和汞冶炼等)
C.重点行业包括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友其制品业(皮革鞣制加工等)
D.重点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石法聚氯Z烯行业、铬盐行业等)、电镀行业
答案:A
解析:

某二级大气评价项目进行冬、夏季二期监测,评价区域冬、夏季主导风向分别是东北、东南,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冬、夏季监测应分别在项目( )方向上加密布点。

A.东北、东南
B.东南、东北
C.西北、西南
D.西南、西北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具体监测点位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某炼化一体化项目,炼油、化工生产装置分别布置在两个区块,通过约7km管廊互供物料。该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应( )。

A.作为一个生产单元估算
B.按两区块分别估算
C.仅按炼油装置区估算
D.仅按化工装置区估算
答案:B
解析: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