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历年真题(2020-11-12)

发布时间:2020-11-12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降低风机排风口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有效设施是()。 【单选题】

A.消声器

B.隔声罩

C.吸声板

D.减振垫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消声器用于消除空气动力性噪声;减振垫用于消除振动噪声;隔声罩和吸声板用于消除低频噪声。

2、常用于去除有机污染物的二级生化处理方法有()。【多选题】

A.反渗透膜法

B.生物膜法

C.活性污泥法

D.活性炭吸附法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属于二级生化处理方法;反渗透膜法、活性炭吸附法属于三级深度物化处理方法。

3、一定区域内的剩余大气环境容量与()等有关。【多选题】

A.污染源分布

B.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C.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D.污染物排放参数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一定区域内的剩余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源分布、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物排放参数等有关。

4、某变电所主控楼外墙设有直径为0.5m的排风口,距排风口中心5m处噪声为55.0B(A),在不考虑背景噪声情况下,距排风口中心10m处噪声为()。【单选题】

A.46.0DB(A)

B.49.0DB(A)

C.50.5DB(A)

D.52.0DB(A)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据点声源声传播距离增加1倍,衰减值是6dB(A),在不考虑背景噪声的情况下,距排风口中心10m处噪声=55.0-6.0=49.0dB(A)。

5、按照水力学特点分类,污染物从上而下经包气带进入地下含水层的污染类型有()。【多选题】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径流型

D.含水层间越流型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间歇入渗型是指大气降水或其他灌溉水使污染物随水通过非饱和带,周期性地渗入含水层,主要污染对象是潜水;连续入渗型是指污染物随水不断地渗入含水层,主要也是污染潜水。

6、水土流失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多选题】

A.降雨

B.水土流失面积

C.地形

D.土壤理化性质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式A=R·K·L·S·C·P中,A为单位面积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R为降雨侵蚀力因子;K为土壤可蚀性因子;L为坡长因子;S为坡度因子;C为植被和经营管理因子;P为水土保持措施因子。

7、进行自然植被现状调查时,要根据()确定样方面积。【单选题】

A.样地面积

B.植株密度

C.土地条件

D.植被类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样方调查中首先须确定样地大小,样地大小依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

8、大气评价等级为一级的新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需绘制出现()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多选题】

A.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

B.日均浓度最大值

C.小时平均浓度平均值

D.日均浓度平均值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一级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需绘制出现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和日均浓度最大值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9、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应包括的内容有物料平衡、水平衡、热平衡,以及()。【多选题】

A.产品方案

B.污染物种类

C.污染物源强核算

D.事故的环境危害分析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应包括:①工程概况(产品方案);②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污染物种类);③污染物分析(污染物源强核算);④清洁生产水平分析;⑤环保措施方案分析;⑥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10、水生生态调查中,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有()。【多选题】

A.昼夜氧曲线法

B.样本调查法

C.叶绿素测定法

D.测定法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包括:叶绿素测定法、氧气测定法、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样本调查法是陆生生态环境(如植被)调查方法。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依据《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所确定的( ) 等用地,禁止擅自改变用途

A.自然保护区
B.水库、水源地
C.防汛通道、消防通道
D.污水处理厂和公共服务设施
E.输配电设施和输电线路走廊
答案:A,B,C,D,E
解析:

2016-4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设施、场所管理的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禁止擅自关闭、闲置或拆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设施、场所
B.建设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C.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建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处置的设施和场所
D.对于确有必要关闭的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场所,必须经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下列关于生态现状调查的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内容和指标应能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生态背景特征
B:应针对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开展专题调查
C:应调查影响区域已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
D:生态现状调查范围可小于评价工作范围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调查是生态现状评价、影响预测的基础和依据,调查的内容和指标应能反映评价工作范围内的生态背景特征和现存的主要生态问题。在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包括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或其他特别保护要求对象时,应做专题调查。生态现状调查应在收集资料基础上开展现场工作,生态现状调查的范围应不小于评价工作的范围。

(2015年)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布点应考虑的因素有( )。

A.固定声源情况
B.流动声源情况
C.地表植被
D.敏感点情况
答案:A,B,C,D
解析:
2019版教材P163,当声源为固定声源时,现状测点应重点布设在既可能受到现有声源影响,又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以及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例如公路、铁路噪声,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工程特点及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故ABD正确;关于选项C的争议,教材P147,“由于声波传播过程中受地面建筑物和地面对声波吸收的影响,同一敏感目标不同高度上的声级会有所不同,因此当敏感目标高于三层(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什么要在高于三层(含三层)建筑设置测点呢?因为有建筑物或地面对声波的影响时,下三层和三层以上的监测数据存在很大差异(参照上课讲的声屏障相关知识点,上课说了声屏障只对低层建筑物有降噪效果,高层可能存在反效益),C C项中地表植被类型不同对声传播也会有影响,如高大的树木,可能起到类似声屏障的作用,导则三层以下和三层以上的监测数据有差异,故在三层以上楼层设点时也要考虑,而且有无地表植被,那么地面对声波的吸收也是不一样的,也会导致不同楼层的监测值不一样。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