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工程师的考试2021年《法律法规》知识点(4)

发布时间:2021-04-23


今日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分享2021年环境评价工程师考试《法律法规》知识点(4),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查看更多备考内容请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环境评价师考试频道。

水体中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概述: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包括物理输移过程、化学转化过程和生物降解过程。

1.物理过程

物理过程作用主要指的是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混合稀释和自然沉淀过程。沉淀作用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中含有的微小的悬浮颗粒,如颗粒态的重金属、虫卵等由于流速较小逐渐沉到水底。污染物沉淀对水质来说是净化,但对底泥来说污染物则反而增加。混合稀释作用只能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不能减少其总量。水体的混合稀释作用主要由下面三部分作用所致:

(1)紊动扩散。由水流的紊动特性引起水中污染物自高浓度向低浓度区转移的紊动扩散。

(2)移流。由于水流的推动使污染物的迁移随水流输移。

(3)离散。由于水流方向横断面上流速分布的不均匀(由河岸及河底阻力所致)而引起分散。

2.化学过程

化学过程主要指污染物在水体中发生的理化性质变化等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对水体化学净化起重要作用。流动的水流通过水面波浪不断将大气中的氧气溶入,这些溶解氧与水中的污染物将发生氧化反应,如某些重金属离子可因氧化生成难溶物(如铁、锰等)而沉降析出;硫化物可氧化为硫代硫酸盐或硫而被净化。还原作用对水体净化也有作用,但这类反应多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天然水体接近中性,酸碱反应在水体中的作用不大。天然水体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胶体,如硅、铝、铁等的氢氧化物,豁土颗粒和腐殖质等,由于有些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另有一些物质本身就是凝聚剂,这就是天然水体所具有的混凝沉淀作用和吸附作用,从而使有些污染物随着这些作用从水中去除。

3.生物过程

生物自净的基本过程是水中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在溶解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污染物当作食饵消耗掉,将另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成无害的简单无机物。影响生物自净作用的关键是:溶解氧的含量,有机污染物的性质、浓度以及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生物自净的快慢与有机污染物的数量和性质有关。生活污水、食品工业废水中的蛋白质、脂肪类等极易分解,但大多数有机物分解缓慢,更有少数有机物难分解,如造纸废水中的木质素、纤维素等,需经数月才能分解,另有不少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极难分解并有剧毒,如滴滴涕、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和用做热传导体的多氯联苯等。水生物的状况与生物自净有密切关系,它们担负着分解绝大多数有机物的任务。蠕虫能分解河底有机污泥,并以之为食饵。原生动物除了因以有机物为食饵对自净有作用外,还和轮虫、甲壳虫等一起维持着河道的生态平衡。藻类虽不能分解有机物,但与其他绿色植物一起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从而成为水中氧气的重要补给源。其他如水体温度、水流状态、天气、风力等物理和水文条件以及水面有无影响复氧作用的油膜、泡沫等均对生物自净有影响。

以上就是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各位考生一定要利用接下来的时间好好备考,成功是为努力者准备的,希望每个努力的小伙伴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如需了解更多环境评价师考试的相关内容,记得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某企业污水经处理后直接排入水域功能为Ⅳ类的河流,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该企业污水排放至少应达到()标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B
解析: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标准分级:①排入GB3838—2002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人GB3097—19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②排入GB3838—2002中Ⅳ、Ⅴ类水域和排入GB3097—19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③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④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①”和“②”的规定;⑤GB3838—2002中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1997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的主要目标有()。

A.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B.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C.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
D.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
答案:A,B,C,D
解析: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ρ本项目()为本项目对所有网格点的年平均质量浓度贡献值的算数平均值,ug/m3;(ρ区域消减()为区域消减污染源对所有网格点的年平均质量浓度贡献值的算数平均值ug/m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当无法获得不达标区规划达标年的区域污染源清单或预测浓度时,可按()公式计算实施区域消减方案后预测范围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率k

A.k=[(ρ区域消减(a)-(ρ本项目(a)]/(ρ区域消减(a)*100%
B.k=[(ρ区域消减(a)-(ρ本项目(a)]/(ρ本项目(a)*100%
C.k=[(ρ本项目(a)-(ρ区域消减(a)]/(ρ区域消减(a)*100%
D.k=[(ρ本项目(a)-(ρ区域消减(a)]/(ρ本项目(a)*100%
答案:C
解析:

依据《土壤污染防治法》,下列哪些地块应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行重点监测( )。

A、曾贮存过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场地
B、用于堆存煤矸石固废的场地
C、用于生产农药的场地
D、曾喷施过农药的基本农田场地
答案:A,B,C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