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册测绘师考试题库:变形监测知识点案例题一

发布时间:2020-08-01


又到了分享案例的环节了,各位考友拿上小本本和笔一起做题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吧。

第一题

1.工程概况

某轨道交通线某区间盾构工程将通过正在施工的某住宅小区工地。地铁隧道将从工程桩中间穿过,两者最近距离1.71.8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差,存在较厚的淤泥层和砂层。住宅小区基坑用搅拌桩、旋喷桩止水,支护采用喷锚支护。在采取相关加固措施以保证周边已有构筑物安全的同时,应进行严密的监测,以确保周边构筑物安全。

[问题]

1.为完成变形监测任务,除了布设变形监测点外,还布设了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则布设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目的是什么?

2.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是变形监测的主要工作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

3.该项目完成后,提供给甲方的成果应包含哪些内容?

1.为完成变形监测任务,除了布设变形监测点外,还布设了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则布设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目的是什么?

布设测量基准点,是为了保证测量的基准统一,布置工作基点是为了便于测量工作,并减小测量误差。

必须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定期进行测量、分析,工作基点与测量基准点间也必须进行测量,以得到工作基点的坐标值,同时可根据坐标值的差异,判断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2.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是变形监测的主要工作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

(1)作图分析,即将观测资料绘制成各种曲线,常用的是将观测资料按时间顺序绘制成过程线。

(2)统计分析,即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计算各种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观测物理量的周期性、相关性和发展趋势。

2.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是变形监测的主要工作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

(3)对比分析。

(4)建模分析,即建立数学模型,用以分离影响因素,研究观测物理量变化规律,进行预报和实现安全控制。常用的数学模型有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

3.该项目完成后,提供给甲方的成果应包含哪些内容?

项目完成后,应提交的成果如下:

(1)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方案。

(2)监测网和监测点布置图。

(3)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

(4)仪器的检校资料。

3.该项目完成后,提供给甲方的成果应包含哪些内容?

项目完成后,应提交的成果如下:

(5)原始观测记录。

(6)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

(7)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报成果资料。

(8)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

(9)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的技术报告。

今天的案例分享到此结束,预祝在接下来的考试顺利通过,如需查看更多考试试题,记得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注册测绘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决定测绘技术设计输入内容的因素有(?)。?

A.测绘任务?B.项目经费?C.测绘专业活动?D.项目技术人员?E.项目委托方
答案:A,C
解析:

测绘人员进行测绘活动时,应当持有()

A:身份证
B:工作证
C:单位介绍信
D:测绘作业证件
答案:D
解析:
《测绘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测绘人员进行测绘活动时,应当持有测绘作业证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阻挠测绘人员依法进行测绘活动。

专业技术设计的“设计方案”,其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设计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

A:作业区的自然地理情况
B:作业所需的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
C:作业的技术路线或流程
D:各工序的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
E:作业区居民的风俗习惯
答案:B,C,D
解析:
专业技术设计的“设计方案”,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规定作业所需的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②作业的技术路线或流程;③各工序的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⑤数据安全、备份;⑥上交和归档成果;⑦有关附录、附图等。选项A(作业区的自然地理情况)、选项E(作业区居民风俗习惯),属于踏勘报告的内容。

根据《测绘地理信息质量管理办法》,测绘项目总承包方依法进行测绘任务分包时,下列关于分包任务的质量责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总承包方向发包方负完全责任
B.分包方向发包方负完全责任
C.监理方负完全责任
D.总承包方和分包方共同向发包方负责任
答案:A
解析:
测绘单位对其完成的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质量负责。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项目分包的,分包出的任务由总承包方向发包方负完全责任。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