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建考试大纲未定,如何复习?

发布时间:2021-06-20


2021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已经结束,想要报考2022年二建考试的同学现在可以学习起来了,那么有同学在问2022年的考试大纲还没有公布,应该怎么复习?接下来51题库考试学习网详细的给大家说一说。

首先,同学们需要明白:2022年的的考试大纲,并不会发生变化,与2019年考试大纲相同。自2004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开始,今年已经是第十七个年头。在这十六年里,二建考试大纲总共修订过5个版本,分别是2004年版、2007年版、2009年版、2014年版和最新的2019年版。

大纲每几个年度才进行一次修订,所以同学们可以放心,2022年的考试大纲内容与2019年大概率是相同的。虽然距离2022年二建教材发布还有一段时间,但重要考点变化不大,所以各位考生们可以直接购买2021年教材进行学习,等到2022年新教材上市,大家可以根据老师的课程针对新旧教材的变化点重点记忆。

2022年1月-3月难点突破阶段

此阶段新教材差不多已经上市,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对全书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时候就要好好打基础,对重难点及新旧教材变化点进行深度学习记忆。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练题,通过练题查漏补缺发现不足,尤其是实务课程的案例部分。通多对各类题型的强化学习,来达到以题代点的学习效果:

学习方法:

1.结合教材、笔记、高频考点合辑等系统掌握考点;

2.逐章逐节的做题,结合历年真题分析出题思路、掌握做题技巧。

2022年3月-4月考点解析阶段

学习的过程就像是盖摩天大楼一样,肯定是要分阶段的,每一个阶段就是每一道工序,都要以上一道为基础。基础扎实以后,开始做减法。根据考试方向将考点浓缩,针对考点进行冲刺学习。

学习方法:

1.逐章逐节的做题,结合历年真题分析出题思路,掌握做题技巧;

2.结合思维导图分清考点等级,进行针对性突破记忆。

2022年4月-5月冲刺提升阶段

冲刺提升阶段核心在于把书读薄,通过碎片化时间的控制、历年高频考点的把握、疑难考点练题突破等方式进行考点针对性的冲刺训练:

学习方法:

1.多看考前冲刺课程,例如冲刺课、金题解析直播课,理解出题思路;

2.学习做题方法(比如核心考点的记忆,实务重点案例题的理解、计算等;

3.加强实务的复习,尤其是案例部分。

到这一阶段,应该来说已经是达到临考的要求了,后续的考前回顾也只是锦上添花。

考前一周强化突破阶段

相比于学习过程的潜移默化,应试技巧的强化就是真正的立竿见影了。真题的作用超乎想象,尤其是公共课,每年重复的考点就已然达到了比较高的分值:

学习方法:

1.查漏补缺,找到自己的失分点,重点查看自己不足的地方;

2.调整状态。在这一周建议大家安排好自己的休息时间,以确保有充沛的精力应对考试。

这一阶段,主要是做好身体和心理的调节,迎接考试的到来。

好的,以上就是51题库考试学习网二级建造师频道给大家带来的分享,提前预祝大家考试旗开得胜,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那就赶紧关注我们,考后我们也将及时为大家更新二建的资讯。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二级建造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某建筑材料买卖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则其民事法律后果不可能是( )。

A.返还财产
B.赔偿损失
C.罚金
D.折价补偿
答案:C
解析:
2020版教材P121页
该题主要考察的是: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教材P121页原文是,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无支护加固坑壁的基坑开挖的条件是( )。

A.在干枯无水河滩
B.地下水位高于基底
C.通过筑堤能排除地表水的河沟
D.地下水渗透量小,不影响坑壁的稳定
E.基础埋置较深
答案:A,C,D
解析:
2020版教材P121
坑壁不加支撑的基坑的适用条件: 对于在干涸河滩、河沟中,或经改河或筑堤能排除地表水的河沟中,在地下水位低于基底,或渗透量少,不影响坑壁稳定;以及基础埋置不深,施工期较短,挖基坑时,不影响邻近建筑物安全的场所,可选用坑壁不加支撑的基坑。

冬期施工混凝土采用( ) 进行养护时, 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每隔 2h 测量一次。
A. 蓄热法
B. 负温养护法
C. 加热法
D. 综合蓄热法

答案:B
解析:
参见教材 P109。 考查内容: 冬期施工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蓄热法或综合蓄热法时, 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应每隔 4~6h 测量一次;
(2) 采用负温养护法时, 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应每隔 2h 测量一次;
(3) 采用加热法时, 升温和降温阶段应每隔 1h 测量一次, 恒温阶段每隔 2h 测量一次;
(4) 混凝土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后, 可停止测温。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