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每日一练(2020-07-31)

发布时间:2020-07-31


2020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考试共43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和简答题和综合题(主观)。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下列选项中属于收集战略风险应该收集的信息有(    )。【多选题】

A.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该企业实力与差距

B.负债、或有负债、负债率、偿债能力

C.市场对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D.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有关内容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分析战略风险,企业应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战略风险失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并至少收集与本企业相关的以下重要信息:(1)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运行情况、企业所在产业的状况、国家产业政策;(2)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有关内容;(3)市场对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4)与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未来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的可能性;(5)该企业主要客户、供应商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情况;(6)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该企业实力与差距;(7)本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投融资计划、年度经营目标、经营战略,以及编制这些战略、规划、计划、目标的有关依据;(8)该企业对外投融资流程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而选项B属于分析财务风险应收集的信息。

2、战略选择的标准包括()。【多选题】

A.战略是否适宜企业环境

B.战略是否符合利益相关者预期

C.从企业的资源看是否实际可行

D.从企业的能力看是否实际可行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战略选择的标准包括:该战略是否适宜企业环境,是否符合利益相关者预期,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看是否实际可行。

3、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对于一些生产老年人用品的企业可以说是一个好的信号,这属于( )。【单选题】

A.政治和法律环境因素

B.经济环境因素

C.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

D.技术环境因素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题干中所列情况属于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中的人口因素。

4、下列情况中,适宜采用产品开发战略的有()。【多选题】

A.甲公司产品拥有较高的顾客满意度

B.乙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力量

C.丙公司的竞争对手以类似价格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

D.丁公司决心将利益局限在现有产品和市场领域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产品开发战略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企业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信誉度和顾客满意度; (2)企业所在产业属于适宜创新的高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3)企业所在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4)企业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 (5)主要竞争对手以类似价格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选项D属于市场渗透战略适用的情况。

5、甲公司的HR经理拟针对企业员工制定一套系统的员工评估体系,一般来讲,员工评估体系的作用包括( )。【多选题】

A.为员工明年的目标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

B.确保员工所追求的目标与企业的业务战略相一致

C.提供了概括和应对影响员工绩效的不利因素的机会

D.可确定继任和提拔的候选人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建立系统化的员工评估体系的益处是:(1)为他们来年目标的统一提供了一个渠道,确保员工所追求的目标与企业的业务战略相一致;(2)评估体系提供了概括和应对影响员工绩效的不利因素的机会;(3)提供反馈,激励员工并促进员工的发展;(4)确定个人发展需求,使其胜任未来的职位;(5)评估体系确定继任和提拔的候选人。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注册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公司及子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具体为:子公司乙对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房屋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子公司丙对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土地使用权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按剩余15年期限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子公司丁对出租的房屋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并按房屋仍可使用年限10年计提折旧;子公司戊对在建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甲公司自身对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房屋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并按房屋仍可使用年限20年计提折旧。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纳入合并范围的各子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

A.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统一为成本模式,同时统一有关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年限
B.对于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其他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C.区分在用投资性房地产与在建投资性房地产,在用投资性房地产统一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在建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D.子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最均应按甲公司的会计政策进行调整,即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并考虑折旧或摊销,折旧或摊销年限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答案:D
解析: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前,应当尽可能统一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会计政策,统一要求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保持一致,但不会统一有关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年限,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甲公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2×18年发生业务如下:(1)投资者向甲公司投入一台设备,甲公司将收到的设备确认为固定资产,该固定资产仅在国外市场有报价,在国内市场无报价,合同约定汇率为1美元=6.5元人民币,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65元人民币;(2)甲公司将一笔人民币兑换为美元,兑换当日银行卖出价为1美元=6.8元人民币,中间价为1美元=6.7元人民币,买入价为1美元=6.6元人民币;(3)年末将境外子公司乙公司(以美元作为记账本位币)的报表折算为人民币,当日乙公司资产总额为200万美元,负债总额为20万美元,股本为50万美元,盈余公积为30万美元,未分配利润为100万美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公司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产以及增加股本的金额,均应按照当日即期汇率折算
B、甲公司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设备,期末计量时应按照期末即期汇率折算
C、甲公司换入的美元应按照买入价折算入账
D、甲公司将乙公司外币报表折算为人民币时,对资产、负债项目应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对所有者权益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答案:A
解析:
选项B,固定资产属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期末不需要按期末即期汇率折算;选项C,换入美元时,银行存款——美元应按照即期汇率折算入账;选项D,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DBX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服装服饰。该公司的服装车间生产3种款式的夹克衫和2种款式的休闲西服。夹克衫和西服分别由两个独立的生产线进行加工,每个生产线有自己的工厂技术部门。5款服装均按批组织生产,每批100件。相关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1)按传统的完全成本法编制汇总成本计算单(制造费用按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分配)。(金额单位:元)
要求:(2)按作业成本法编制汇总成本计算单。(金额单位:元)



要求:(3)比较两种成本计算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解析:


(2019年)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生产车间有两台设备,其中,一台属于高端智能制造设备,另一台属于手工加工设备。A、B产品均需先后经过智能制造和手工加工两道作业工序方可完成。A产品主要由智能制造设备完成,B产品主要由手工加工设备完成。直接材料均在开工时一次性投入。公司现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制造费用先按车间归集,再按直接人工工资比例分配进入产品成本。2019年9月生产成本相关资料如下:
  (1)本月生产量(单位:件)

(2)传统成本计算法下A、B产品成本计算单
  A产品成本计算单
  2019年9月 单位:元

产品毛利
  单位:元

目前,A产品供不应求,B产品滞销。公司销售经理建议A提价,B降价,以提高公司获利能力。生产经理认为制造费用大部分由智能制造设备引起,按直接人工工资比例分配导致A、B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应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制造费用分配进行优化,从而为调价提供可靠的成本数据。公司财务部门和生产技术部门对生产过程进行了分析,识别出三项作业,分别是设备检修作业、智能制造作业和手工加工作业。设备检修作业负责对智能制造设备、手工加工设备进行检修,
  作业动因是检修次数;智能制造作业的作业动因是机器工时;手工加工作业的作业动因是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不再单列成本项目,被归入相应作业库。相关资料如下:
  (1)月末在产品
  A在产品40件,全部处于智能制造阶段,尚未进入手工加工阶段,平均完成智能制造作业的50%;B在产品50件,智能制造作业全部完成,手工加工作业平均完成60%。
  (2)作业成本

 要求:(1)编制作业成本分配表(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
  (2)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
  (3)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判断A、B产品目前定价是否合理,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编制作业成本分配表(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

 (2)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
  A产品成本计算单
  2019年9月 单位:元


(3)因为A产品单位成本1148元大于目前的单位售价1000元,所以A产品定价不合理。B产品单位成本3407元低于原来的单位售价3600元,所以B产品定价合理。
  (1)计算说明:
  智能制造作业的分配率=(53000+60000)/500=226(元/件),其中的60000是分配的设备检修作业成本。手工加工作业的分配率计算也是同样的思路。(220000+12000)/250=928(元/件)。
  (2)计算说明:
  由于直接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所以,A产品直接材料单位成本=15000/(80+40)=125(元/件);
  由于A产品的月末在产品平均完成智能制造作业的50%,所以,A产品职能制造作业的单位成本=79100/(80+40×50%)=791(元/件);
  由于A产品的月末在产品尚未进入手工加工阶段,所以,A产品的月末在产品不分配手工加工作业成本,即A产品手工加工作业成本单位成本=18560/80=232(元/件)。
  由于直接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所以,B产品直接材料单位成本=40000/(50+50)=400(元/件);
  由于B产品的月末在产品智能制造作业全部完成,因此,分配智能制造作业成本时,月末在产品的完工程度按照100%计算,即B产品智能制造作业单位成本=33900/(50+50×100%)=339(元/件);
  由于B产品月末在产品手工加工作业平均完成60%,所以,分配手工加工作业成本时,单位成本=213440/(50+50×60%)=2668(元/件)。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