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成本管理》章节练习(2021-06-13)

发布时间:2021-06-13


202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共32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和综合题(主观)和计算分析题。小编为您整理第十三章 产品成本计算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适合汽车修理企业采用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 )。【单选题】

A.品种法

B.分批法

C.逐步结转分步法

D.平行结转分步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A品种法,它适用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显然,汽车修理企业不会出现大批、大量同一毛病的汽车;选项C、D均为分步法,它适用于大批、大量、多步骤生产,而汽车修理企业不是这类企业;只有选项B才符合题意。因为,汽车修理业一般属于小批单件生产,所以适合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2、某种产品由三个生产步骤产生,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产成品成本。本月第一生产步骤转入第二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为2300元,第二生产步骤转入第三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为4100元。本月第三生产步骤发生的费用为2500元(不包括上一生产步骤转入的费用),第三步骤月初在产品费用为800元,月末在产品费用为600元,本月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为( )元。【单选题】

A.10900

B.6800

C.6400

D.270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逐步结转分步法下,按照产品加工顺序先计算第一个加工步骤的半成品成本,然后结转给第二个加工步骤,把第一步骤转来的半成品成本加上第二步骤耗用的材料和加工费用,即可求得第二个加工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如此顺序逐步转移累计,直到最后一个加工步骤才能计算出产成品成本。本题中:本月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600=第三步骤月初在产品费用800+第二生产步骤转入第三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4100+本月第三生产步骤发生的费用为2500,因此:本月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800+4100+2500-600=6800(元)。

3、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应将各步骤生产费用合计在本步骤完工半成品和本步骤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B.应将各步骤生产费用合计在完工产成品和本步骤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C.应将各步骤生产费用合计在完工产成品和各步骤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D.应将各步骤生产费用合计在完工产成品和本步骤广义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时,应将各步骤生产费用合计在完工产成品和本步骤广义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4、某企业有供电和维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供电车间提供电力85000度,其中被维修车间耗用5000度,共发生费用60000元;维修车间提供维修工时11360小时,其中被供电车间耗用360小时,共发生费用11000元。若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则供电车间的费用分配率为( )。【单选题】

A.0.67

B.0.61

C.0.75

D.0.97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直接分配法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不将其他辅助生产车间作为受益单位,也就是将某项辅助生产费用在除所有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个受益单位或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所以供电车间的费用分配率=60000/(85000-5000)=0.75(元/度)。

5、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的原因有( )。【多选题】

A.为了计算外售半成品成本

B.为了与同行业半成品成本对比

C.为了计算各种产品成本提供所耗同一种半成品成本的数量

D.为了考核与分析各生产步骤等内部单位的生产耗费与资金占用水平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逐步结转分步法的特点。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的原因是:便于计算外售半成品成本;便于与同行业半成品成本对比;便于计算各种产品成本提供所耗同一种半成品成本数量;便于考核与分析各生产步骤等内部单位的生产耗费与资金占用水平。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注册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企业不打算发行新股,只要保持目前的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和留存收益率不变,则该年的实际增长率等于按上年的基础数计算的本年预计的可持续增长率。( )

正确答案:√
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可持续增长率计算的第二公式。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不变,即年末权益净利率不变,同时由于留存收益率不变,可知该年的实际增长率等于按上年的基期数计算的本年预计的可持续增长率。

某国有企业需偿还到期的外债利息,应( )。

A.持有效凭证直接从其外汇账户中支付

B.持有效凭证先从其外汇账户中支付,事后由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核查

C.先由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审核,后从其外汇账户中支付

D.先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从其外汇账户中支付

正确答案:C
解析:当事人偿还外债利息时,应“先审后支”。

某市一家汽车轮胎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生产经营用房产原值共计1000万元,生产经营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该企业2010年发生以下业务:

(1)购进汽车轮胎一批,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金额500万元、增值税税额85万元,另支付购货运输费用20万元、装卸费用2万元、建设基金3万元,取得运费发票。购进的轮胎全部用于继续生产M型汽车轮胎。

(2)产品完工后,销售M型汽车轮胎7500个,每个不含税售价0.2万元、成本0.1万元,支付运输费用30万元,保险费用和装卸费用16万元,取得运费发票。

(3)将M型汽车轮胎400个赠送给关联企业,企业未进行账务处理。

(4)年初将原值为200万元的仓库对外出租本年取得租金收入120万元,对应的其他业务成本10万元。

(5)发生管理费用214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14万元、新技术开发费80万元、2008年底已形成的无形资产价值(新技术研发费用资本化)在本年的摊销额10万元;其他管理费用110万元(包含城镇土地使用税,但是未包含房产税)。

(6)发生销售费用350万元,其中:广告费用170万元、业务宣传费用114万元。

(7)营业外支出中列支: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南方受灾地区捐赠150万元,因管理不善造成去年购进原材料30万元(不含增值税)发生非正常损失。

(8)12月份购买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取得普通发票上注明价款为58.5万元。

(9)取得境内居民企业之间的权益性投资收益500万元。在A国设有分支机构,A国分支机构当年应纳税所得额30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所得200万元,A国规定税率为20%;特许权使用费所得100万元,A国规定的税率为30%;从A国分回税后利润230万元。

(10)2010年度,该企业自行计算的应缴纳的各种税款如下:

①增值税=0.2×7500×17%-85-(20+3)×7%-30×7%=166.29(万元)

②消费税=0.2×7500×3%=45(万元)

③营业税=120×5%=6(万元)

④城建税、教育费附加=(166.29+45+6)×(7%+3%)=21.73(万元)

⑤城镇土地使用税=40000×5÷10000=20(万元)

⑹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7500×0.2+120+500+230-7500×0.1-6-10-21.73-214-350-150-30=818.27(万元)

企业所得税=818.27×25%=204.57(万元)

(说明:不考虑印花税。增值税税率为17%、汽车轮胎的消费税税率为3%、计算房产税房产余值扣除比例为20%、城镇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5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涉及计算的,请写出计算步骤。

(1)分别指出企业自行计算缴纳税款(企业所得税除外)的错误之处,简单说明理由,并给出正确的计算结果。

(2)计算企业2010年实现的会计利润。

(3)指出企业所得税计算的错误之处,简单说明理由,并给出正确的计算结果。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1)除企业所得税计算之外,企业的错误之处在于:
①赠送关联企业的汽车轮胎应该按照同类产品市场销售价格计算增值税和消费税。
②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外购材料的损失应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③外购的用于连续生产汽车轮胎的外购汽车轮胎已纳的消费税可以在生产领用时抵扣。
④没有计算房产税。
⑤增值税和消费税的计算错误导致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的计算错误。
正确的计算如下:
增值税=0.2×7500×17%+400×0.2×17%-85-(20+3)×7%-30×7%+30×17% =184.99(万元)
消费税=0.2×7500×3%+400×0.2×3%-500×3%=32.4(万元)
城建税、教育费附加=(184.99+32.4+6)×(7%+3%)=22.34(万元)
房产税=(1000-200)×(1-20%)×1.2%+120×12%=22.08(万元)……(5分)
(2)计算企业会计利润。
销售收入=7500×0.2+120=1620(万元)
销售成本=7500×0.1+10=760(万元)
期间费用=214+22.08+350=586.08(万元)
营业税金及附加=32.4+6+22.34=60.74(万元)
投资收益=500+230=730(万元)
营业外支出=150+30+30×17%+400×0.1+400×0.2×17%=238.7(万元)
会计利润=1620-760-586.08-60.74-238.7+730=704.48(万元)……(5分)
(3)企业所得税计算错误之处有:
①赠送给关联企业的轮胎应该按照同类产品市场价格确认视同销售收入,同时确认视同销售成本。外购的用于连续生产汽车轮胎的外购轮胎缴纳的消费税可以在生产领用时没有抵扣。导致消费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计算错误。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外购材料的损失没有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导致税前扣除的营业外支出计算错误。
②业务招待费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不得税前扣除。
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400+7500)×0.2+120]×0.5%=8.5>14×60%=8.4万元,所以税前只能扣除8.4万元。
企业没有计算房产税,计算出的房产税应计入管理费用核算。
应扣除的管理费用=110+8.4+80+10+22.08=230.48(万元)
③广告费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不得税前扣除。
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400+7500)×0.2+120]×15%=255(万元),实际发生170+114=284(万元),税前可以扣除255万元。
应扣除的销售费用=(350-170-114)+255=321(万元)
④企业没有考虑新技术开发费的加计扣除和加计摊销。
加计扣除和加计摊销金额=80×50%+10×50%=45(万元)
⑤公益性捐赠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不得税前扣除。
捐赠扣除限额=704.48×12%=84.54(万元),实际发生额为150万元,所以只能扣除84.54万元。
⑥境内居民企业之间的投资收益,属于免税收入,不应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⑦境外分回的利润,不应全额缴纳企业所得税,应按照税率差在我国补缴企业所得税。
⑧购买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可以按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正确的计算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7500+400)×0.2+120-(7500+400)×0.1-10-230.48-321-60.74-84.54-30-30×17%-45=123.14(万元)
A国分支机构在境外实际缴纳的税额=200×20%+100×30%=70(万元)
A国的分支机构境外所得的税收扣除限额=300×25%=75(万元)
A国分支机构在我国应补缴企业所得税额=75-70=5(万元)
购买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可抵免税额=58.5×10%=5.85(万元)
企业所得税=123.14×25%-5.85+5=29.94(万元)
(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704.48+(400×0.2-400×0.1)+(14-8.4)+(284-255)-45+(150-84.54)+(400×0.1+400×0.2×0.17)-500-230=123.14(万元))……(6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