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历年真题(2020-10-15)

发布时间:2020-10-15


202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共49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和判断题和不定项。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2019年)下列各项中,导致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动的有( )。【多选题】

A.向股东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B.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C.以银行存款回购并注销本公司股票

D.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选项 A,向股东宣告分配现金股利,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选项 B,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所有者权益内部一增一减变动,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选项 C,以银行存款回购并注销本公司股,股本减少,所有者权益总额减少借:库存股  贷:银行存款借:股本  贷:库存股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选项 D,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所有者权益内部一增一减变动,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2、(2018年)2017年初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万,2017实现净利润200万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比例10%,计算2017年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单选题】

A.18 

B.20

C.22  

D.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2017年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0×10%=20(万元)。

3、(2017年)下列各项中,导致企业留存收益发生增减变动的有()。【多选题】

A.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

B.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C.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D.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选项A,减少盈余公积,减少留存收益;选项B,属于留存收益内部的增减变动;选项C,不影响留存收益;选项D,减少盈余公积,减少留存收益。

4、(2018年)资本公积项目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重新分类确认为损益成为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判断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资本公积不会影响企业的损益,部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在满足会计准则条件时,可以重分类进损益,成为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5、根据资料(1),甲公司发行普通股应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为()万元。【不定项】

A.600

B.584

C.588

D.616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B正确:企业发行股票的收入大于面值的部分需要计入资本公积,发行股票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需要从溢价当中扣除,冲减资本公积;甲公司发行普通股应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200×4-200-200×4×2%=584(万元);分录为:借:银行存款784  [200×4×(1-2%)]    贷:股本2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584(倒挤)选项ACD错误。

6、(2019年)下列各项中,应通过“利润分配”科目核算的有( )。【多选题】

A.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B.用可供分配利润分配现金股利

C.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D.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选项A: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选项B:借:利润分配一一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选项C: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股本选项D: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一一盈余公积补亏

7、根据上述资料,下列各项中会引起甲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动的是()。【不定项】

A.回购股票

B.提取盈余公积

C.实现净利润

D.分配现金股利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选项A正确:回购股票时,会引起甲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选项C正确:实现净利润,会引起甲公司所有者权益增加;选项D正确:对外分配现金股利时,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选项B错误: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

8、(2016年)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可用于发放现金股利。()【判断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该题考核盈余公积的内容。选项A正确: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经批准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或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9、(2015年)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留存收益的有()。【多选题】

A.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

B.累积未分配的利润

C.按股东大会决议从净利润中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

D.发行股票的溢价收入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选项ABC正确:企业留存收益包括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选项D错误:计入资本公积一股本溢价。

10、(2015年)下列各项中,会导致留存收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动的是()。【单选题】

A.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B.盈余公积补亏

C.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D.以当年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选项C正确:留存收益包括两部分: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转增资本会减少留存收益;选项ABD错误。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初级会计职称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企业2008年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其中,C产品为不可比产品。相关资料如下:

(1)2008年全部产品生产成本(按产品种类反映)表为:

全部产品生产成本(按产品种类反映)表

单位:元

单位成本 总成本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实际产量 上年实

际平均 本年计划 本期实际 按上年实际

单位平均 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

单位成 本计算 本期

实际 可比产品合计

A产品

B产品

不可比产品

C产品 台

台 台 60

70 20 600

800 580

760 5lO 570

750 560 全部产品合计

(2)甲企业计划的2008年度销售收入成本率为65%,本期销售收入实际为160000元。

(3)甲企业制定的本年可比产品计划降低额为6000元,计划降低率为7%。

要求:

(1)根据资料计算填列产品生产成本表中的总成本(将上表空白处填写完整)。

(2)分析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情况。

(3)计算本期销售收入成本率(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计算甲企业2008年可比产品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并对降低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简单分析(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正确答案:
=1 000÷2 900×100%=34.48%
(3)计划销售收入成本率
=2 966÷4 000×100%=74.15%
实际销售收入成本率
=2 905÷4 200×100%=69.17%
计划成本利润率
=580÷2 966×100%=19.55%
实际成本利润率
=610÷2 905×100%=21%
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销售收入成本率有所降低,成本利润率略有提高,这表明企业的经济效益较计划有所提高。
(1)全部产品生产成本(按产品种类反映)表单位:元

 

 

 

单位成本

总成本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实际产量

上年实际平均

本年计划

本期实际

按上年实际单位平均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本期实际

可比产品合计
A产品
B产品
不可比产品
C产品

 


 

60
70

20

 

600
800

 

 

580
760

510

 

570
750

560

92 000
36 000
56 000

 

88 000
34 800
53 200

10 200

86 700
34 200
52 500

11 200

全部产品合计

 

 

 

 

 

 

98 200

97 900

(2)全部产品成本完成计划情况分析本期计划总成本98 200元,本期实际成本为97 900元,实际比计划降低了300元,降低率为0.31%(300÷98 200×100%),这表明企业本期超额完成成本计划。成本计划完成较好的是可比产品,实际成本较计划成本降低1 300元(88 000—86 700);而不可比产品却超支1 000(11 200—10 200)元,使得全部产品实际成本仅比计划降低300元。
(3)销售收入成本率
=97 900÷160 000×100%
=61.19%
本期实际销售收入成本率比计划销售收入成本率降低了3.81个百分点,这表明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好。
(4)可比产品成本分析
可比产品成本的降低额
=92 000-86 700
=5 300(元)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5 300÷92 000=5.76%
甲企业本期计划的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为6 000元,计划降低率为7%;本期实际未完成计划可比产品的计划降低额为700元,未完成计划降低率为1.24%。


甲公司于2003年年末对一专利权进行检查,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为640万元。该专利权是甲公司在2001年年初购入的,实际成本为1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至2002年年末检查该项无形资产时发现其估计可收回金额为400万元,当年已计提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则甲公司2003年末应转回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为( )。

A.400万元

B.300万元

C.200万元

D.100万元

正确答案:B
该专利权在2002年末未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为1200-1200/6×2=800万元,此金额与预计可收回金额400万元比较,应计提减值准备400万元,且以后年度每年应摊销的金额为400/4=100万元,故2003年末未调整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为400-100=300万元。由于2003年末估计可收回金额为640万元>不计提减值准备的该项专利权的账面价值1200-200×3=600万元,表示该项无形资产价值已全部得到恢复。其账面价值应恢复到600万元,故甲公司2003年末应转回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为600-300=300万元。

(2001年考试真题)甲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假定运费不考虑增值税。2000年8月1日有关账户的期初余额如下:

在途物资 4 000(元)

预付账款——D企业 8 000(元)

委托加工物资——B企业 2 000(元)

包装物 5 000(元)

原材料800 000(元)

(注:“原材料”账户期初余额中包括上月末材料已到但发票账单未到而暂估入账的6 000元)

2000年8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事项:

(1)1日,对上月末暂估入账的原材料进行会计处理。

(2)3日,在途材料全部收到,验收入库。

(3)8日,从A企业购入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50 000元,增值税为8 500元,另外A企业还代垫运费500元。全部货款已用转账支付付讫,材料验收入库。

(4)10日,收到上月委托B企业加工的包装物,并验收入库,入库成本为2 000元。

(5)13日,持银行汇票200 000元从C企业购入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150 000元,增值税为25 500元,另支付运费5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甲工业企业收回剩余票款并存入银行。

(6)18日,收到上月末估价入账的材料发票账单,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5 000元,增值税为850元,开出银行承兑汇票承付。

(7)22日,收到D企业发运来的材料,并验收入库。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8 000元,增值税为1 360元,对方代垫运费640元。为购买该批材料上月曾预付货款8 000元,收到材料后用银行存款补付余款。

(8)31日,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8月份基本生产车间领用材料360 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材料200 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材料30 000元,企业行政部门领用材料10 000元。

(9)31日,结转本月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的成本6 000元。

要求:编制甲工业企业上述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分录(“应交税金”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

正确答案:(1)1日 借:原材料 6 000 贷:应付账款 6 000 (2)3日 借:原材料 4 000 贷:在途物资 4 000 (3)8 日 借:原材料 50 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 500 贷:银行存款 59 000 (4)10日 借:包装物 2 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2 000 (5)13日 借:原材料 150 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5 500 贷:其他货币资金 176 000 借:银行存款 24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 24 000 (6)18日 借:原材料 5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 贷:应付票据 5 850 (7)22日 借:原材料 8 64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 贷:预付账款 10 000 借:预付账款 2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8)31日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360 000 ——辅助生产成本 200 000 制造费用 3 0000 管理费用 10 000 贷:原材料 600 000 (9)31日 借:营业费用 6 000 贷:包装物 6 000
(1)1日 借:原材料 6 000 贷:应付账款 6 000 (2)3日 借:原材料 4 000 贷:在途物资 4 000 (3)8 日 借:原材料 50 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 500 贷:银行存款 59 000 (4)10日 借:包装物 2 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2 000 (5)13日 借:原材料 150 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5 500 贷:其他货币资金 176 000 借:银行存款 24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 24 000 (6)18日 借:原材料 5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 贷:应付票据 5 850 (7)22日 借:原材料 8 64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 贷:预付账款 10 000 借:预付账款 2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8)31日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360 000 ——辅助生产成本 200 000 制造费用 3 0000 管理费用 10 000 贷:原材料 600 000 (9)31日 借:营业费用 6 000 贷:包装物 6 000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