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测定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曲线时,每次改变分光光度计波长,可以不必调节仪器,直接进行溶液吸收值的测定。


参考答案和解析
A
更多 “测定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曲线时,每次改变分光光度计波长,可以不必调节仪器,直接进行溶液吸收值的测定。” 相关考题
考题 测定汞及其化合物的气体样品时,全部玻璃仪器必须用10%硝酸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吸收液浸泡24h。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当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测定时,应先作出吸收曲线,通常选用在吸收曲线上吸收最大的波长进行比色。()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721型分光光度计不能测定()。A、单组分溶液B、多组分溶液C、吸收光波长>800nm的溶液D、较浓的溶液

考题 紫外光谱法鉴别药物时常用的测定方法有 ( )。A 在最大吸收处测定一定浓度溶液的A值B 与标准图谱对照C 测定一定波长处的百分吸收系数值D 测定药物的计算光谱值E 测定两波长处的吸光度比值

考题 721型分光光度计不能测定( )A.单组分溶液B.多组分溶液C.吸收光波长>850nm的溶液D.较浓的溶液

考题 分光光度计测定中,工作曲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A.溶液浓度太大B.溶液浓度太稀C.参比溶液有问题D.仪器有故障

考题 测定汞及其化合物的气体样品时,全部玻璃仪器必须用10%硝酸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吸收液浸泡24小时。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时。应将仪器的波长调节至被测物质溶液的()波长。A.可见光B.紫外光C.红外光D.最大吸收

考题 测定水性墙面涂料甲醛时,馏份定容至()mL,加入2.5mL()溶液,在()℃水浴中加热()min,冷却至室温后即用()mm吸收池(以()为参比)在分光光度计()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考题 在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A、调节仪器的零点B、调节入射光的波长C、消除溶剂和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D、调节入射光的强度

考题 高锰酸钾溶液吸收-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气颗粒物中汞含量时,测定样品前必须做空白试验,空白值应不超过0.005mg汞。

考题 测定饲料中的镉,用()在228.8nm波长测定吸收度,并与标准曲线比较求得镉的含量。A、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B、红外吸收分光光度计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D、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

考题 分光光度计测定中,工作曲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A、溶液浓度太大B、溶液浓度太稀C、参比溶液有问题D、仪器有故障

考题 紫外分光光度法中,用对照品测定药物含量时()A、需已知药物的吸收系数B、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浓度应接近C、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应在相同条件下测定D、可以在任何波长处测定E、是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之一

考题 以不同的波长为横坐标,以不同波长处测定一定浓度的有色溶液所得的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曲线就是光的吸收曲线。

考题 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也不同。

考题 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气中的汞,当汞浓度较高时,可以使用大型冲击式吸收采样瓶采样。

考题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汞时,全部的玻璃仪器必须用10%硝酸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吸收液浸泡()h,或用(1+1)硝酸溶液浸泡()min,以除去器壁上吸附的汞。

考题 721型分光光度计不能测定()。A、单组分溶液B、多组分溶液C、吸收光波长850nm的溶液

考题 某物质的吸光系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 溶液浓度B、 测定波长C、 仪器型号D、 吸收池厚度

考题 单选题在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A 调节仪器的零点B 调节入射光的波长C 消除溶剂和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D 调节入射光的强度

考题 判断题高锰酸钾溶液吸收-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气颗粒物中汞含量时,测定样品前必须做空白试验,空白值应不超过0.005mg汞。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721型分光光度计不能测定()A 单组分溶液B 多组分溶液C 吸收光波长>800nm的溶液D 较浓的溶液

考题 填空题测定水性墙面涂料甲醛时,馏份定容至()mL,加入2.5mL()溶液,在()℃水浴中加热()min,冷却至室温后即用()mm吸收池(以()为参比)在分光光度计()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考题 判断题测定汞及其化合物的气体样品时,全部玻璃仪器必须用10%硝酸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吸收液浸泡24小时()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气中的汞,当汞浓度较高时,可以使用大型冲击式吸收采样瓶采样。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某物质的吸光系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  溶液浓度B  测定波长C  仪器型号D  吸收池厚度

考题 单选题分光光度计测定中,工作曲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A 溶液浓度太大B 溶液浓度太稀C 参比溶液有问题D 仪器有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