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小学语文《匆匆》
一、考题回顾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一)导入
1.用PPT出示明代钱鹤滩所做的明日歌,请学生大声朗读,思考其中的含义,说说其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原因
(稍作互动,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都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
然后引题:自古以来,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就是文人创作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匆匆》。(板书标题)
2.用ppt出示朱自清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PPT出示生字词,教师范读、范写,学生朗读,练习写)
2.再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画一画主旨句。
(主要写时光易逝而人生庸碌无为,主旨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三)再读课文,小组学习
1.同学们先读一下文章的第一段,来说说大意。
(引出主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请同学以同桌为单位,结合文本讨论作者是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这个意思的呢?这种表达方式又有怎样的效果呢?
(用对比的方式。对比之处有两点:1.意思的对比:燕子、杨柳、桃花的情况都是有去有回、周而复始的,只有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用对比引发读者的思考;2.句式的对比:在讲述燕子、杨柳、桃花时用了较为规整的排比句,显得开篇有文采有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然而讲述我们的日子时,就脱离了排比的句式,用了平易近人的语言来反问。使句式活泼生动,富于变化。)
3.第二段里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结合具体语句简述原因。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读懂这段的关键句: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用比喻的手法将人生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当一滴水回归大海时,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比喻人生的时间消逝与无声无息间。化抽象为形象,使“时间的流逝”这个概念更具体。作者因时光流逝于无形间,自己碌碌无为而“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4.然后请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两段,感受其中的情感。
(四)小组讨论,想象拓展
四人为一小组,同学们运用以上修辞进行仿写,仿写一段关于时光易逝的文字。
(五)小结作业
作业:请学生上网搜集朱自清的散文来阅读,发现其中你觉得比较好的修辞,记录下来,明天上课我们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抒情散文语言分析的思路?
俗话说“小说是写给别人看的,散文是写给自己看的”。散文的特点除了形散神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情感的表达表达,这一点在抒情散文中表现更为明显。作者在写作时,考虑更多的并不是读者所获取的信息量,而是情感的自我抒发,所以抒情散文中,很多遣词造句都很隐晦,需要读者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进行分析。在对抒情散文的语言分析中,我们可以借鉴诗歌的分析方式:找出“意象”,即散文中重点描写的物象,再分析此物象所承载的作者的情感;在情感分析中,我们同样可以分析写作技巧,比如谋篇结构以及这样构思的好处、有特色的修辞以及修辞对情感表达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一步一步深入地分析散文的语言。
2.有一个离异的孩子上课经常捣乱,如果你是老师你该怎么做?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问题,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本着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原则,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替学生去思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尤其是面对这样一名特殊的学生,我更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一些日常的小变化,了解原因,对症下药,最终帮助这名学生成长。
首先,我会私下找到这名同学,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打开孩子的心扉,了解他在课上行为的一些背后的原因,并针对他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进行劝说式教育,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我会继续找到该名同学的家长,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并向他们说明孩子近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劝说家长,多给予该名孩子多一点关爱,并实行家校联合的机制,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长。
最后,找到其他任课老师,了解该名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共同探讨一些教育良策。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长期关注该名学生的学习动态、成长动态以及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更多 “小学语文《匆匆》 一、考题回顾 ” 相关考题
考题 确定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有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质与价值取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年龄特点及语文的人文性的重要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本质上属于学科教学论,是从“语文教授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法”等发展而来的。()

考题 论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

考题 把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明确定位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的是() A.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B.1992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C.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D.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考题 小学语文教学评估就是根据一定的指标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及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报语文还是小学教育

考题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美育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语文美育的()性,语文美育的相对()。

考题 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A热爱学生,诲人不倦B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C热爱小学语文教育工作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E增强语文教学能力

考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提出来的。

考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考题 小学语文学法

考题 突破“听”、“说”分开表述的传统并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理念是()文件。A、1952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B、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C、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D、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考题 中国传统语文学被称作()。A、交际学B、语文学C、语言学D、小学

考题 掌握小学语文、数学两门主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对小学教师的()。

考题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合理、辩论的大纲是()。A、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B、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C、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D、《义务教育大纲》

考题 建国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有()A、蒙学读本B、国文教科书C、《国语教科书》D、《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

考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考题 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

考题 ()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A、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B、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C、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D、1987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考题 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考题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

考题 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的标志性教材是()A、各地依据1978年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C、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D、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考题 单选题()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A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B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C 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D 1987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考题 名词解释题小学语文学法

考题 单选题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合理、辩论的大纲是()。A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B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C 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D 《义务教育大纲》

考题 单选题下面对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学语文基本功训练是综合性的训练。B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是分段进行的。C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是直线式上升的。D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完成需要经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考题 判断题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提出来的。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