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被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的练习,毫无进步。其适当解释是()。
A.缺乏反馈信息
B.被试疲劳
C.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D.被试缺乏划线技巧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提高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题干中,被试被蒙上眼睛后缺少有效的反馈。因此根据题意,本题正确选项为A。
更多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被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的练习,毫无进步。其适当解释是()。 A.缺乏反馈信息 B.被试疲劳 C.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D.被试缺乏划线技巧” 相关考题
考题 如采用被试内设计.最容易产生的效应是A.霍桑效应 B.实验者效应 C.练习效应 D.安慰剂效应

考题 社会心理学家阿希于1951年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实验材料是18对卡片,每对左边的一张画有一条线段,右边画有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其中有一条同左边卡片上的等长,被试坐在一群人当中,辨认哪两条线段一样长.在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被试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错误概率小于1%.但是,当其他人纷纷故意做出错误的判断时(这是实验者的安排),被试就显得犹豫不决,怀疑自己的判断能力.这样连续试验了几组,统计结果表明,有37%的被试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正确判断而顺从了群体的错误判断.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现象,如何定义这种现象?(2)这种现象的表现形式有哪些?(3)这种现象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考题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测试被蒙上眼腈后画4时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的练习,毫无进步。其适当解释是( )A.缺乏反馈信息B.测试疲劳C.测试缺乏学习动机D.测试缺乏划线技巧

考题 被试间设计的缺点有()。 A.所需被试数量巨大B.具有强烈的练习效应C.不能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混淆D.相对其他设计,被试会非常疲劳E.产生对各处理方式的污染

考题 以下哪些是相关样本t检验的不足和缺陷()。 A.不能有效控制被试间的个体差异B.使样本方差减小,不利于假设检验C.被试会有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D.被试会有延续效应E.有些实验难以设计重复测量

考题 下列属于被试间设计的优点是A、各处理方式可以避免污染B、可以减少练习效应C、可以减少疲劳效应D、可以减少实验顺序造成的误差E、节省被试个数

考题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将自愿参加实验的被试放在一个特定的房间里,房间里没有任何光线,也没有任何声音,将被试固定在一个桌子上,被试不能做任何动作,同时,让被试穿上一种没有触觉的衣服。但是给予被试一种特定的营养液维持其身体需求。仅仅3天之后,被试出现了幻视、幻听等各种生理问题。分析:请用沟通的知识进行分析。

考题 心理学家赫洛克做过一个实验,他把10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分为4个组,每个组的能力相当,在4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难度相等的加法练习,每天15分钟,练习5天。每次练习后,不管成绩如何,受表扬组始终受到表扬和鼓励,受训斥组始终受到批评和指责,静听组不给予任何评价,但能看到他人受到表扬或批评,而控制组则单独练习。结果发现4个组的学习成绩如下图。 从实验研究角度分析上述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实验的自变量是反形式受表场组 B.该实验属于单因素实验 C.实验的因变量是学习成绩 D.能力是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

考题 被试者被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英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对此实验最恰当的解释是()。 A.没有即时给予奖励 B.练习单调、过多,导致疲劳 C.被试不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 D.主试未对被试进行学习评价

考题 贾德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是学习迁移研究的经典实验之一,他将被试分成两组。要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在实验前,对一组讲授了光学折射原理,另一组不讲授,只能从尝试中获取一些经验,在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结果,讲授过和未讲授过折射原理的被试其成绩相同。这是由于在开始测验中,所有被试都必须学会运用标枪,理论的说明不能代替练习。当把水下1,2英寸处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寸处时两组的差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未讲授折射原理一组的被试不能运用水下1,2英寸处的投掷经验以改进靶子位于水下4英寸处的投掷练习,错误持续发生;而学过折射原理的被试,则能迅速适应水下4英寸处的学习情境,学得快,投得准。 (1)贾德在该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何种学习迁移理论?(4分) (2)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4分) (3)依据该理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什么?(5分) (4)该理论对教学的主要启示是什么?(5分)

考题 实验的多次重复导致了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这种现象称为 A.练习效应 B.疲劳效应 C.习惯误差 D.期望误差

考题 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 ,在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的系统误差主要是A.各处理组被试之间的差异 B.顺序误差 C.练习与疲劳误差 D.组内被试之间的差异

考题 练习实验的主要作用是(  ) A.帮助被试学习和掌握反应原则 B.降低实验误差 C.提高被试反应精确性和可靠性 D.练习实验没有什么作用

考题 实验设计:所给出的实验设计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和处理。 实验名称:简单反应时实验 (注: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要求他们对此尽快做出单一的反应,这个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简单反应时。) 实验目的:研究应时的长短与所刺激的感觉器官之间的关联。 实验过程 要求被试在受到色光或者声音刺激后立刻做出反应,通过仪器自动记录的方式,分别测试被试的视觉反应时、听觉反应时。测试开始前先让被试进行必要的操作练习。测试开始后,连 续记录其30次视觉反应时,随后休息1min,再连续记录其30次听觉反应时,并分别计算其平均值。 实验结果 ?以下哪种措施能让实验数据更可靠?A.增加单个被试的操作练习次数 B.去掉最高和最低的记录数值后计算单个被试的平均反应时 C.在针对同一被试的实验中使用不同强度的声音和光照刺激 D.增加两个单元之间的休息时间

考题 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被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英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对该实验的结果最适当的解释是( )A.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C.被试不知道自己的练习结果 D.主试未对被试进行学习评价

考题 有节奏地通过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练习使软组织逐渐被拉长的练习方法是静力拉伸法。

考题 表现一个练习的正确程序应该是()。A、解释和练习B、解释,示范,练习,反馈和评估C、示范和练习D、练习

考题 有人做过一个试验:让被试蒙上双眼,实验者从三个空间等距的点A、B、C刺激被试前臂的皮肤,然后使A、B之间的刺激时距大于B、C之间的时距。这时被试将报告AB的空间距离大于BC。这说明()。A、人们对空间的知觉有时受到时间知觉的影响,时间知觉与空间知觉有时存在密切的联系B、AB空间距离确实大于BC空间距离C、被试的报告是正确的D、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绝对不会有任何联系

考题 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其最适当的解释是()。A、被试缺乏学习动机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C、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D、缺乏适当的指导

考题 重复练习法是对某一锻炼方法,按一定负荷要求,()进行锻炼的方法。A、多次重复某一动作B、多次重复一个练习C、反复练习D、单一练习

考题 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者被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英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对该实验的结果最适当的解释是()。A、被试者缺乏学习动机B、被试者练习过多导致疲劳C、被试者不知道自己的练习结果D、未对被试者进行学习评价

考题 心理学家贾德(Judd)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水下打靶"实验。实验中,他以五、六年级的学生为被试,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控制组。实验的任务是要求被试练习用标枪击中水下的靶子。实验组被试练习前被安排学习"光的折射原理",让他们对折射原理有深入的认识与了解,而对控制组被试不给予任何解释和说明,他们只能从尝试中获得一些经验。先将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被试进行投掷练习,结果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成绩没有太大区别,这是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会运用标枪,理论的学习不能代替练习。接着,当把靶子移至水下4英寸处,这时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成绩出现了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学生很快地适应了水下4英寸的条件,不论是在速度还是在准确率上,都超过了控制组;而控制组的学生表现出极大的混乱,先前的练习也未能帮助他们适应新的情境,错误持续发生。 问题:(1)简要阐释出现上述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2)结合上述材料,概述相关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考题 单选题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者被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英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对该实验的结果最适当的解释是()。A 被试者缺乏学习动机B 被试者练习过多导致疲劳C 被试者不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D 未对被试者进行学习评价

考题 问答题贾德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是学习迁移研究的经典实验之一,将被试分成两组,要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在实验前,对一组讲授了光学原理,另一组不讲授,只能从尝试中获取一些经验,在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结果,讲授过和未讲授过折射原理的被试,其成绩相同。这是由于在开始测验中,所有被试都必须学会运用标枪,理论的说明不能代替练习。当把水下12英寸处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寸处时两组的差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未讲授折射原理一组的被试不能运用水下12英寸处的投掷验以改进靶子位于水下4英寸处的投掷练习,错误持续发生;而学过折射原理的被试,则能迅速适应水下4英寸处的学习情境,学得快,投得准。(1)贾德在该实验基础上,提出何种学习迁移理论?(2)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4分)

考题 判断题有节奏地通过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练习使软组织逐渐被拉长的练习方法是静力拉伸法。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表现一个练习的正确程序应该是()。A 解释和练习B 解释,示范,练习,反馈和评估C 示范和练习D 练习

考题 单选题重复练习法是对某一锻炼方法,按一定负荷要求,()进行锻炼的方法。A 多次重复某一动作B 多次重复一个练习C 反复练习D 单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