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比如,我们让某3岁儿童拿5个桔子来,他数到5个桔子以后,便把最后一个(第5个)桔子拿过来。这个例子说明了()

  • A、儿童没有深刻理解数学知识
  • B、儿童没有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包含关系
  • C、儿童没有把数理解成对部分的数量属性的抽象,只是把数看成是相应物体的名称
  • D、儿童没有把数理解成对整体的数量属性的抽象,只是把数看成是相应物体的名称

参考答案

更多 “比如,我们让某3岁儿童拿5个桔子来,他数到5个桔子以后,便把最后一个(第5个)桔子拿过来。这个例子说明了()A、儿童没有深刻理解数学知识B、儿童没有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包含关系C、儿童没有把数理解成对部分的数量属性的抽象,只是把数看成是相应物体的名称D、儿童没有把数理解成对整体的数量属性的抽象,只是把数看成是相应物体的名称” 相关考题
考题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有关儿童系统管理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A.年度辖区中按相应频次要求管理的0~6岁儿童数/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7岁以下儿童数×100%B.年度辖区中按相应频次要求管理的0~7岁儿童数/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0~7岁儿童数×100%C.年度辖区中按相应频次要求管埋的0~6岁儿童数/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6岁以下儿童数×100%D.年度辖区中按相应频次要求管理的6岁以下儿童数/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0~6岁儿童数×100%E.年度辖区中按相应频次要求管理的3岁以下儿童数/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3岁以下儿童数×100%

考题 对学前儿童排序能力发展的正确表述是()。 A、分类比排序困难B、儿童认识物体大小的顺序要比认识事物的数序发展早C、认识事物的数序比认识抽象的数序发展早D、排序是幼儿需要发展的重要的逻辑能力E、儿童认识物体长短的次序要比认识事物的数序发展早

考题 各年龄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的指导要点包括()。 A、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B、运用教具引导幼儿确定物体的位置C、引导儿童感知10以内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D、引导儿童感知和认识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E、在10以内基数教学中,重视守恒观念的渗透

考题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儿童认识物体大小、长短的次序要比认识物的数序发展的早B、实物顺序的掌握比抽象的数序的掌握先发展C、4~5岁儿童开始尝试真正的排序作业D、6岁幼儿在进行l0以内数的排序时,目测能力明显提高E、排序能帮助幼儿理解数的顺序

考题 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从抽象到具体B、从同化到顺应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D、从不自觉到自觉

考题 小班儿童往往不能坚守“一一对应”的观念,而是依据物体所占空间大小来判断其数量的多少,说明儿童掌握数学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 A、抽象观念B、数量观念C、应用观念D、逻辑观念

考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特点是() A.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B.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C.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D.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

考题 把“妈妈”理解为仅指自己的妈妈,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特化现象。A对B错

考题 初入学的儿童还能正确对待作业,把作业看成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题 儿童对数概念的掌握有一定发展规律,即口头数数—按物说数—按数取物—说出物体的总数—()。A、掌握数的实际意义B、掌握数的计算C、掌握对数量的理解D、掌握数的顺序

考题 我们一般把道德和伦理的关系理解为()。A、弹性和刚性的关系B、积极和消极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考题 把青菜、西瓜、桔子、萝卜、香蕉等放在一起,让儿童进行分类:青菜、萝卜等都是蔬菜,西瓜、桔子、香蕉等都不是蔬菜,这是()。

考题 有些儿童并未形成对成人的依恋,因此,有人把这类儿童称为()。A、无依恋的儿童B、依恋性较弱的儿童C、矛盾型依恋的儿童D、安全型依恋的儿童

考题 儿童常常把没有发生或者期望发生的事情当作真实的,说明儿童想象和现实混淆。

考题 把青菜、西瓜、桔子、萝卜、香蕉等放在一起,让儿童进行分类:青菜、萝卜等都是蔬菜、西瓜、桔子、香蕉等都不是蔬菜,这是()分类。

考题 把"妈妈"理解为仅指自己的妈妈,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特化现象。

考题 儿童之间虽有相互作用,但把大部分注意都指向玩具或物体,而不是指向其他儿童。这属于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阶段。

考题 5-7岁儿童数概念发展进入了()A、建立数词和物体数量间联系的阶段B、对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C、数运算的初期阶段D、实物运算阶段

考题 填空题把青菜、西瓜、桔子、萝卜、香蕉等放在一起,让儿童进行分类:青菜、萝卜等都是蔬菜,西瓜、桔子、香蕉等都不是蔬菜,这是()分类。

考题 单选题比如,我们让某3岁儿童拿5个桔子来,他数到5个桔子以后,便把最后一个(第5个)桔子拿过来。这个例子说明了()A 儿童没有深刻理解数学知识B 儿童没有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包含关系C 儿童没有把数理解成对部分的数量属性的抽象,只是把数看成是相应物体的名称D 儿童没有把数理解成对整体的数量属性的抽象,只是把数看成是相应物体的名称

考题 单选题我们一般把道德和伦理的关系理解为()。A 弹性和刚性的关系B 积极和消极的关系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考题 单选题5-7岁儿童数概念发展进入了()A 建立数词和物体数量间联系的阶段B 对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C 数运算的初期阶段D 实物运算阶段

考题 判断题把“妈妈”理解为仅指自己的妈妈,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特化现象。A 对B 错

考题 填空题儿童之间虽有相互作用,但把大部分注意都指向玩具或物体,而不是指向其他儿童。这属于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阶段。

考题 填空题把青菜、西瓜、桔子、萝卜、香蕉等放在一起,让儿童进行分类:青菜、萝卜等都是蔬菜,西瓜、桔子、香蕉等都不是蔬菜,这是()。

考题 单选题有些儿童并未形成对成人的依恋,因此,有人把这类儿童称为()。A 无依恋的儿童B 依恋性较弱的儿童C 矛盾型依恋的儿童D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

考题 判断题初入学的儿童还能正确对待作业,把作业看成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