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在溶液中,()是不稳定的,它容易析出过量的溶质而产生晶核。

  • A、临界点
  • B、饱和溶液
  • C、过饱和溶液
  • D、溶液的自发析出点

参考答案

更多 “在溶液中,()是不稳定的,它容易析出过量的溶质而产生晶核。A、临界点B、饱和溶液C、过饱和溶液D、溶液的自发析出点” 相关考题
考题 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经超过饱和溶解度而并不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现象称为?A.过饱和现象B.饱和现象C.未饱和现象

考题 由于溶质在溶液表面产生吸附,所以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可以不同于它在溶液内部浓度。()

考题 假如把80℃的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B、仍旧是饱和溶液C、一些溶质从溶液中析出D、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考题 把80℃的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下列错误的说法是( )。 A.溶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B.溶液的总质量保持不变C.一些溶质从溶液中析出D.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考题 过饱和溶液的性质不稳定,轻微震动,多余的溶质就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结晶指的是溶于液体中的固体溶液从溶质中析出晶体的操作。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某溶液在20℃时蒸发掉5g水,析出溶质1g;继续蒸发掉5g水,又析出溶质1.8g.第一次蒸发掉5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20% B.16.7% C.26.5% D.36%

考题 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要经历两个步骤。首先要产生被称为晶核的微小晶粒作为结晶的核心,这个过程称为()。然后晶核长大,成为宏观的晶体,这个过程称为()。这两个过程,都必须以浓度差即溶液的()作为推动力,它的大小直接影响成核和晶体成长过程的快慢,而这两个过程的快慢又影响晶体产品的粒度分布。

考题 在化工生产中,为了精制固体物质,使溶液中的溶质呈晶体状态而析出的操作称为()A、碳化操作B、蒸发操作C、盐析操作D、结晶操作

考题 析碘过程碘从溶液中析出可分为()A、过饱和溶液的形成B、晶核的生成C、晶体的成长D、加入晶种

考题 溶质从溶液中析出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和()的阶段。

考题 利用加热方式使溶液中一部分溶剂气化并除去,以提高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或析出固体溶质的操作叫蒸发。

考题 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中,最容易析出氧气的溶液环境是哪种?

考题 在亚汞盐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钠溶液析出()色的沉淀,其是()

考题 将7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各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硝酸钠的溶解度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题 蒸发是利用溶液中溶质的(),用加热的方法使部分溶剂汽化并除去()溶液的浓度或析出溶质。

考题 溶液自发产生晶核是在()A、不稳定区B、稳定区C、介稳区D、过饱和区

考题 结晶是溶质从()中析出的过程。A、气体B、生成物C、熔融物D、溶液

考题 过饱和溶液的性质不稳定,轻微震动,多余的溶质就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考题 结晶指的是溶于液体中的固体溶液从溶质中析出晶体的操作。

考题 在溶液状态图中,溶液自发产生晶核的区域是()区。A、不稳B、稳定C、介稳D、第二介稳

考题 某溶液在20℃时蒸发掉5g水,析出溶质1g;继续蒸发掉5g水,又析出溶质1.8g。则第一次蒸发掉5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20%B、36%C、16.7%D、26.5%

考题 ()是溶质呈晶态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考题 关于溶质的过饱和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指溶质过饱和溶液的浓度B、是指溶质过饱和溶液的浓度与饱和溶液的浓度之比C、过饱和溶液可维持在一定的过饱和度范围内无晶体析出D、当过饱和度超过某一特定值时,过饱和溶液中就会自发形成大量晶核

考题 由于溶质在溶液的表面产生吸附,所以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大于它在溶液内部的浓度。

考题 填空题蒸发是利用溶液中溶质的(),用加热的方法使部分溶剂汽化并除去()溶液的浓度或析出溶质。

考题 问答题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中,最容易析出氧气的溶液环境是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