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当反弯点不在层高范围内时,柱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取为最不利内力组合的柱端弯矩计算值除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参考答案

更多 “当反弯点不在层高范围内时,柱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取为最不利内力组合的柱端弯矩计算值除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相关考题
考题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某层的( ) A.上层层高加大,则该层柱的反弯点上移B.上层层高减小,则该层柱的反弯点上移C.下层层高加大,则该层柱的反弯点上移D.本层层高减小,则该层柱的反弯点下移

考题 关于柱的反弯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弯点位于柱中弯矩为零处B.反弯点位于柱中剪力为零处C.反弯点位于柱高1/2处D.反弯点位于层间水平侧移为零处

考题 下列关于反弯点法计算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的剪力,说法正确的是( )。 A.求各柱的剪力时,假定各柱上、下端都不发生角位移B.在确定柱的反弯点位置时,假定除底层柱外,其余各层柱的上、下端节点转角均相同C.对于底层柱,则假定其反弯点位于距支座 2/3 层高处D.梁端弯矩可由节点弯矩平衡条件求出不平衡弯矩,再按节点左右梁的线刚度进行分配

考题 D 值法中对柱的反弯点位置进行了修正,柱的反弯点高度考虑了梁柱线刚度比、上下层梁线刚度比、上下层高变化等因素。(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采用D值法分析内力及位移,关于D值法与反弯点法之间的区别,下列哪种是正确的?() A、D值法与反弯点法的物理意义没有区别,都是以柱抗剪刚度比值分配楼层剪力;B、D值法中,柱的抗剪刚度考虑了楼层梁刚度的影响,反弯点法假定楼层梁刚度为无穷大,楼层柱反弯点在柱高度的中点;C、D值法和反弯点法柱的抗剪刚度都考虑了楼层梁约束的影响,反弯点法取柱高中点为反弯点位置,而D值法由计算确定;D、D值法中,柱的抗剪刚度考虑了楼层梁约束作用的影响,反弯点法中,柱的抗剪刚度不考虑楼层梁的影响。

考题 对于 D 值法,当某层柱上层梁的线刚度大于下层梁时, 则反弯点将( )。A. 反弯点位于柱高的 1/ 2B. 向下移动C. 向上移动D. 反弯点位置保持不变

考题 某两层三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各柱线刚度均为 1.0×104kN·m,边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 0.6,中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 0.7。试用 D 值法计算柱 AB 的 B 端弯矩。(提示:底层反弯点高度比为 0.65)

考题 当采用D值法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如在某层柱底框架梁线刚度之和大于柱顶框架梁线刚度之和,则该层柱的反弯点如何变化?(  ) A、反弯点位于柱高的中点 B、反弯点位于柱高中点以上 C、反弯点位于柱高中点以下 D、无法根据上述条件作出判断

考题 某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高层框架结构,首层的梁柱中节点,横向左、右侧梁截面尺寸及纵向梁截面尺寸如图所示。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c=14.3MPa,ft=1.43MPa,as=as′=60mm。节点左侧梁端弯矩设计值 右侧梁端弯矩设计值 上柱底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3484.0kN,节点上下层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Hc=4.65m。 1.节点的剪力设计值Vj最接近于(  )kN。 A. 973.52 B. 1182.43 C. 1414.96 D. 1476.48

考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如图,柱距均为8.4m。由于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且有错层,设计时拟设置防震缝,并在缝两侧设置抗撞墙,如图1所示。已知:该房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A栋房屋高度为21m,B栋房屋高度为27m。[2011年真题] 5.已知:A栋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A栋底层中柱KZl的柱净高Hn=2.5m,柱上节点梁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b=360kN·m,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n=320kN·m,反弯点在柱层高范围内,柱轴压比为0.5。试问,为实现“强柱弱梁”及“强剪弱弯”,按规范调整后该柱的组合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①柱上节点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按平均分配。② A、390 B、430 C、470 D、530

考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柱距均为8.4m。由于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且有错层,设计时拟设置防震缝,并在缝两侧设置抗撞墙,如下图所示。已知:该房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A栋房屋高度为21m,B栋房屋高度为27m。 已知:A 栋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A栋底层中柱KZ1的柱净高Hn=2.5m柱上节点梁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 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反弯点在柱层高范围内,柱轴压比为0.5 。试问,为 实现“强柱弱梁”及“强剪弱弯”,按规范调整后该柱的组合剪力设计值 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1.柱上节点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按平均分配。 A.390 B.430 C.470 D.530

考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震等级为二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该柱的中间楼层局部纵剖面及配筋截面见题图。已知:角柱及边柱的反弯点均在柱层高范围内:柱截面有效高度h0=550mm。 假定该框架柱为中间层角柱;已知该角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并经过为实现“强柱弱梁”按规范调整后柱上、下端弯矩设计值,分别为Mct=180kN·m和Mct=320kN·m。该柱端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设计值最接近于(  )kN。 A. 125 B. 133 C. 150 D. 165

考题 假定,该框架边柱底层柱下端截面(基础顶面)有地震作用组合未经调整的弯矩设计值为320kN·m,底层柱上端截面有地震作用组合并经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为312kN·m,柱反弯点在柱层高范围内。试问,该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设计值Vc(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按《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06)作答。 A.185 B.222 C.266 D.290

考题 下列关于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正确的是()。A、在计算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时,需要对梁端内力进行调幅B、一般考虑地震作用效应和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组合就是最不利组合,不需要再进行其它的组合C、在求解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可以用D值法D、D值法求解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反弯点一般选在柱高1/2处

考题 D值法中对柱的反弯点位置进行了修正,柱的反弯点高度考虑了梁柱线刚度比、上下层梁线刚度比、上下层高变化等因素。

考题 关于柱的反弯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弯点位于柱中弯矩为零处B、反弯点位于柱中剪力为零处C、反弯点位于柱高1/2处D、反弯点位于层间水平侧移为零处

考题 对于D值法,当某层柱上层梁的线刚度大于下层梁时,则反弯点将()。A、反弯点位于柱高的1/2B、向下移动C、向上移动D、反弯点位置保持不变

考题 为体现“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二级框架柱端弯矩应大于等于同一节点左、右梁端弯矩设计值之和的()A、1.05倍B、1.10倍C、1.15倍D、1.20倍

考题 关于框架柱的反弯点,哪个结论是正确的?()A、上层梁的线刚度增加将导致本层柱的反弯点下移B、下层层高增大将导致本层柱的反弯点上移中C、柱的反弯点高度与该柱的楼层位置有关,与结构的总层数无关D、柱的反弯点高度与荷载分布形式无关

考题 单选题当采用D值法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如在某层柱底框架梁线刚度之和大于柱顶框架梁线刚度之和,则该层柱的反弯点如何变化?(  )A 反弯点位于柱高的中点B 反弯点位于柱高中点以上C 反弯点位于柱高中点以下D 无法根据上述条件作出判断

考题 判断题D值法中对柱的反弯点位置进行了修正,柱的反弯点高度考虑了梁柱线刚度比、上下层梁线刚度比、上下层高变化等因素。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某框架梁柱节点,上下柱端弯矩设计值之和为480k,左右两侧框架梁的线刚度比值为5:7,则左端梁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为()k。A 160B 200C 280D 320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正确的是()。A 在计算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时,需要对梁端内力进行调幅B 一般考虑地震作用效应和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组合就是最不利组合,不需要再进行其它的组合C 在求解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可以用D值法D D值法求解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反弯点一般选在柱高1/2处

考题 判断题当反弯点不在层高范围内时,柱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取为最不利内力组合的柱端弯矩计算值除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某框架梁柱节点,左右梁端弯矩设计值之和为640kN·m,上下柱的线刚度比值为7:9,不考虑内力调整,则下柱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为()kN·m。A 160B 280C 320D 360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D值法的说明中,错误的一项是()。A 反弯点位置与柱端约束情况有关,反弯点偏向于约束刚度大的那端B 当柱两端均为完全固定时,反弯点位于柱中点C 梁、柱线刚度比值越大,柱抗侧刚度D值越大D 对于完全对称两跨单榀框架,底层边柱的抗侧刚度值D一般小于底层中柱

考题 单选题关于多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上层层高较高时,反弯点向上移动B 上下层横梁线刚度比越大,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越偏下C 标准反弯点位置与框架总层数有关D 标准反弯点位置与荷载形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