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某框架梁柱节点,左右梁端弯矩设计值之和为640kN·m,上下柱的线刚度比值为7:9,不考虑内力调整,则下柱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为()kN·m。
A

160

B

280

C

320

D

360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某框架梁柱节点,左右梁端弯矩设计值之和为640kN·m,上下柱的线刚度比值为7:9,不考虑内力调整,则下柱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为()kN·m。A 160B 280C 320D 360” 相关考题
考题 框架结构设计中,梁端弯矩调幅的原则是 () A.在内力组合之前,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适当减小B.在内力组合之前,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适当增大C.在内力组合之后,将梁端弯矩适当减小D.在内力组合之后,将梁端弯矩适当增大

考题 在由节点弯矩平衡求各梁端弯矩时,中间节点处的梁端弯矩可将该节点柱端不平衡弯矩按梁的相对线刚度进行分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为体现“强梁弱柱”的设计原则,三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端弯矩应大于等于同一节点左、右梁端弯矩设计值之和的( )。 A. 1.10倍B. 1.15倍C. 1.20倍D. 1.40倍

考题 下列关于反弯点法计算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的剪力,说法正确的是( )。 A.求各柱的剪力时,假定各柱上、下端都不发生角位移B.在确定柱的反弯点位置时,假定除底层柱外,其余各层柱的上、下端节点转角均相同C.对于底层柱,则假定其反弯点位于距支座 2/3 层高处D.梁端弯矩可由节点弯矩平衡条件求出不平衡弯矩,再按节点左右梁的线刚度进行分配

考题 为体现“强梁弱柱”的设计原则,二级框架柱端弯矩应大于等于同一节点左、右梁端弯矩设计值之和的()。 A. 1.05倍B.1.10倍C. 1.15倍D. 1.20倍

考题 某两层三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各柱线刚度均为 1.0×104kN·m,边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 0.6,中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 0.7。试用 D 值法计算柱 AB 的 B 端弯矩。(提示:底层反弯点高度比为 0.65)

考题 某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高层框架结构,首层的梁柱中节点,横向左、右侧梁截面尺寸及纵向梁截面尺寸如图所示。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c=14.3MPa,ft=1.43MPa,as=as′=60mm。节点左侧梁端弯矩设计值 右侧梁端弯矩设计值 上柱底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3484.0kN,节点上下层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Hc=4.65m。 1.节点的剪力设计值Vj最接近于(  )kN。 A. 973.52 B. 1182.43 C. 1414.96 D. 1476.48

考题 某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高层框架结构,首层的梁柱中节点,横向左、右侧梁截面尺寸及纵向梁截面尺寸如图所示。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c=14.3MPa,ft=1.43MPa,as=as′=60mm。节点左侧梁端弯矩设计值 右侧梁端弯矩设计值 上柱底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3484.0kN,节点上下层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Hc=4.65m。 3.下列关于节点核心区的箍筋配置最合适的是(  )。 A. 双向4肢φ8@100 B. 双向4肢φ8@120 C. 双向4肢φ8@150 D. 双向4肢φ10@100

考题 假定,框架中间层边框架节点如图所示。梁端A处由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G=-135kN·m,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E=±130kN·m,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w=±80kN·m。试问,框架梁端(A—A处)在考虑弯矩调幅后(调幅系数0.85),地震设计状况下梁顶最不利组合弯矩设计值MA(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50 B.310 C.350 D.440

考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柱距均为8.4m。由于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且有错层,设计时拟设置防震缝,并在缝两侧设置抗撞墙,如下图所示。已知:该房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A栋房屋高度为21m,B栋房屋高度为27m。 已知:A 栋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A栋底层中柱KZ1的柱净高Hn=2.5m柱上节点梁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 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反弯点在柱层高范围内,柱轴压比为0.5 。试问,为 实现“强柱弱梁”及“强剪弱弯”,按规范调整后该柱的组合剪力设计值 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1.柱上节点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按平均分配。 A.390 B.430 C.470 D.530

考题 假定某根转换柱抗震等级为一级,X向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二、三层B、A节点处的梁、柱端弯矩组合值分别为:节点A:上柱柱底弯矩下柱柱顶弯矩1800kN.m,节点左侧梁端弯矩节点右侧梁端弯矩节点B:上柱柱底弯矩下柱柱顶弯矩节点左侧梁端弯矩底层柱底弯矩组合值试问,该转换柱配筋设计时,节点A、B下柱柱顶及底层柱柱底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A;MB;Mc(KN.M)应取下列何组数值?(提示:柱轴压比>0.15,按框支柱。 (A)1800;500;400 (B)2520;700;400 (C)2700 ;500;600 (D)2700 ;750;600

考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梁纵向钢筋及箍筋均采用HRB400。取某边榀框架(C点处为框架角柱)的一段框架梁,梁截面:b×h=400mm×900mm,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s=30mm,梁上线荷载标准值分布图、简化的弯矩标准值见题图,其中框架梁净跨ln=8.4m。假定,永久荷载标准值gk=83kN/m,等效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qk=55kN/m。 假定,多遇地震下的弹性计算结果如下:框架节点C处,柱轴压比为0.5,上柱柱底弯矩与下柱柱顶弯矩大小与方向均相同。试问,框架节点C处,上柱柱底截面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c(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810 B.920 C.1020 D.1150

考题 体现“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二级框架柱端弯矩应大于等于同一节点左、右梁端弯矩设计值之和的()A、1.05倍B、1.10倍结构工程师C、1.15倍D、1.20倍

考题 当框架结构内力分析采用分层法计算时,()。A、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梁、柱的线刚度乘以修正系数0.5B、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修正系数0.9C、杆端分配弯矩向远端的传递系数:底层柱和各层梁为1/2,其它各层柱为1/3D、对于内力叠加后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可以再作一次分配,但不传递

考题 在设计框架时,可对梁进行弯矩调幅,其原则是()A、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小B、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大C、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小D、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大

考题 为体现“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二级框架柱端弯矩应大于等于同一节点左、右梁端弯矩设计值之和的()A、1.05倍B、1.10倍C、1.15倍D、1.20倍

考题 为体现“强梁弱柱”的设计原则,二级框架柱端弯矩应大于等于同一节点左、右梁端弯矩设计值之和的()A、1.05倍B、1.10倍C、1.15倍D、1.20倍

考题 当反弯点不在层高范围内时,柱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取为最不利内力组合的柱端弯矩计算值除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考题 单选题某框架梁柱节点,上下柱端弯矩设计值之和为480k,左右两侧框架梁的线刚度比值为5:7,则左端梁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为()k。A 160B 200C 280D 320

考题 问答题如何分层法计算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在计算时柱子的线刚度和柱端弯矩传递系数分别如何取值?

考题 单选题某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高层框架结构,首层的梁柱中节点,横向左、右侧梁截面尺寸及纵向梁截面尺寸如下图所示。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 c=14.3MPa,f t=1.43MPa,a s=a s′=60mm。节点左侧梁端弯矩设计值M b l=420.52kN·m,右侧梁端弯矩设计值M b r=249.48kN·m,上柱底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3484.0kN,节点上下层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H c=4.65m。 节点的剪力设计值V j最接近于()kN。A 973.52B 1182.43C 1414.96D 1476.48

考题 多选题当框架结构内力分析采用分层法计算时,()。A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梁、柱的线刚度乘以修正系数0.5B除底层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修正系数0.9C杆端分配弯矩向远端的传递系数:底层柱和各层梁为1/2,其它各层柱为1/3D对于内力叠加后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可以再作一次分配,但不传递

考题 判断题当反弯点不在层高范围内时,柱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取为最不利内力组合的柱端弯矩计算值除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体现“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二级框架柱端弯矩应大于等于同一节点左、右梁端弯矩设计值之和的()A 1.05倍B 1.10倍结构工程师C 1.15倍D 1.20倍

考题 单选题有侧移的砼框架柱,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考虑二阶效应,主要是指()A 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端控制截面的弯矩增大;B 竖向荷载作用下柱端控制截面的弯矩增大;C 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端中部的弯矩增大;D 竖向荷载作用下柱端中部的弯矩增大。

考题 单选题为体现“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二级框架柱端弯矩应大于等于同一节点左、右梁端弯矩设计值之和的()A 1.05倍B 1.10倍C 1.15倍D 1.20倍

考题 单选题为体现“强梁弱柱”的设计原则,二级框架柱端弯矩应大于等于同一节点左、右梁端弯矩设计值之和的()A 1.05倍B 1.10倍C 1.15倍D 1.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