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 B、要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 C、能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 D、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

更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要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C、能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D、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相关考题
考题 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规定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 )

考题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集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这是语文课标对()学生提出的阅读的要求。 A.低年级B.中年级C.高年级D.低年级和中年

考题 小学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规定: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考题 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第二学段的表述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将“用“替换为“能”。他们 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文字的变动。(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要求根据一定的目标,对阅读材料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行认真琢磨,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仔细推敲,力求透彻地理解和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这是进行()。 A.默读训练B.略读训练C.浏览阅读训练D.精读训练

考题 从不同的角度看,对阅读行为有不同的要求:从阅读的基础方法看,需要掌握朗读与默读,精读、略读和()等方法。 A.词语释义B.品评C.浏览D.鉴赏性阅读

考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阅读评价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阅读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阅读过程、体验和理解 B.阅读评价要培养阅读兴趣、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 C.阅读不考虑阅读量,要看阅读面 D.阅读应该多角度、有创意

考题 以下教师对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800字 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考题 教师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阅读教学和评价建议”的相关内容发表了一些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阅读教学中要避免使用比喻、排比等知识概念 B.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文本 C.文学类文本阅读重在评价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D.略读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

考题 教师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阅读教学和评价建议”的相关内容发表一些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阅读教学中要避免使用比喻、排比等知识概念 B.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文本 C.文学类文本阅读重在评价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D.略读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

考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标准包括,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 )。 A、反思质疑 B、坚持真理 C、修正错误 D、严谨求是

考题 对阅读的评价表述有误的是( )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B.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言,加深体验和领悟 C.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 D.精读的评价,第三学段侧重考查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考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  )。A.反思质疑 B.坚持真理 C.修正错误 D.严谨求实

考题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这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

考题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什么年级的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A、低年级B、高年级C、低年级和中年级D、中年级

考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7—9年级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不包括()。A、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C、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D、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800字的习作

考题 以下教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阅读教学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B、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要扩大阅读面,要多读网上文章C、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与远离书本的过度发挥D、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考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法修辞知识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对语法修辞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恰当的是()。A、修辞教学中的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B、占用大量课时讲解口语交际的方法,让学生掌握C、通过指导与点拨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D、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考题 阅读《安塞腰鼓》课堂实录(片段),回答问题。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陕北,来到黄土高原,去欣赏独具风味的安塞腰鼓。好,一起来朗读下,好吗?看!(生齐朗读)师(板书):安塞腰鼓上联:听关西汉子抡大锤敲响安塞震天鼓师:听同学们读出了《安塞腰鼓》的气势和豪迈,我作了个上联:听关西汉子抡大锤敲响安塞震天鼓,希望同学们在一会儿的学习中能够有所感悟。请同学们交流预习三分钟。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A、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直接导入,开门见山,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新课C、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大意,为后面的深入学习作了铺垫D、教师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考题 学习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教师对其重要内容进行了回忆总结,其中总结错误的一项是()。A、《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B、《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C、《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D、《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指出:阅读议论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考题 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写了一段学习体会,下列对初中阶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的识记,错误的一项是()。A、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B、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C、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D、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

考题 单选题“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什么年级的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A 低年级B 高年级C 低年级和中年级D 中年级

考题 单选题以下教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阅读的评价建议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B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C 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D 精读的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

考题 单选题能借助"三读(读通、读懂、读好)"进行自主学习,乐于朗读,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体验、联系上下文等各种手段理解本课"肃然起敬""小憩""庸碌""擎天撼地"等词语的意思,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生命的价值,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同时能把握主题词,准确理解文意。这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为课文《生命生命》一课设计的教学目标,以下对其评价错误的一项是()。A 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教师设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B 借助’三读’的学习通过体验、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是教师设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C 乐于朗读.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是教师设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 这则教学设计虽然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三维课程目标,但是却没有明确对应,不利于学生进行区分

考题 单选题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写了一段学习体会,下列对初中阶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的识记,错误的一项是()。A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B 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C 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D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

考题 判断题“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这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