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一位研究者认为小学阶段可能是数学自我效能感形成的重要时期。该研究者选取一年级(12名)、三年级(14名)和五年级(14名)小学生,测量其数学自我效能感。经过计算得知三个年级学生的方差相等。统计检验得到F值为3.00。经查表知F0.05(3,40)=2.84,F0.05(2,37)= 3.25。请分析上述研究中:(1)包含几个因素?(2) 一共有多少个处理?(3)该研究使用了哪些统计方法?(4)请写出假设检验的步骤,并指出结果是否有差异。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一个因素;(2)3个处理;(3)单因素方差分析:(4)假设检验步骤:a.提出零假设和备择假设:b.确定适当的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c.规定显著性水平:d.统计决断。该研究结果F<3.25,说明不存在显著差异。 本题考查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假设检验的步骤,学生应会确定F检验的自由度及查表结果。
更多 “ 一位研究者认为小学阶段可能是数学自我效能感形成的重要时期。该研究者选取一年级(12名)、三年级(14名)和五年级(14名)小学生,测量其数学自我效能感。经过计算得知三个年级学生的方差相等。统计检验得到F值为3.00。经查表知F0.05(3,40)=2.84,F0.05(2,37)= 3.25。请分析上述研究中:(1)包含几个因素?(2) 一共有多少个处理?(3)该研究使用了哪些统计方法?(4)请写出假设检验的步骤,并指出结果是否有差异。” 相关考题
考题 某研究者为了研究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用自我价值感量表对几百名中学生进行了测试,要比较优生和差生的自我价值感是否有差异可用那种统计方法?() A.独立样本t检验B.相关样本t检验C.方差分析D.卡方检验

考题 一位研究者所做的研究以某公司人员为被试。其结果只适用于该公司的员工,而不能推广到其他公司,该研究只具有A、信度,缺乏效度B、外部效度,缺乏内部效度C、内部效度,缺乏外部效度D、构思效度,缺乏统计推论效度E、统计推论效度,缺乏构思效度

考题 为了保证教学实验顺利进行,学校选用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老师负责用改进的方法教"实验1班"和"实验2班"的数学,另外随机选择老师用传统方法教"普通1班"和"普通2班"的数学,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随机分配。结果实验班各科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论是改进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且能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值得推广。从实验设计上看,该研究A、具有研究的内部效度B、具有研究的外部效度C、具有研究的总体效度D、具有研究的构思效度E、没有理想的研究效度本研究设计中有助提高内部效度的措施是A、教师的选择B、教师的分配C、学生的分配D、班级的称谓E、以各科成绩作为衡量指标如果班级的称谓对研究的内部效度有影响,从性质和来源上看,该影响属于A、历史因素B、选择因素C、成熟因素D、测量和测试手段E、实验处理和程序

考题 一位研究者假设影响网络成瘾的因素是孤独型的人格特征,他在网上发布了这一研究假设并用问卷进行调查,这个研究将会缺乏A.信度B.内部效度C.外部效度D.构思效度E.统计推论效度

考题 假如要验证一种干预技术是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那么该研究的虚无假设应该是:接受干预训练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影响。()

考题 非劣效或优效设计中,界值的考虑下列哪个方面最重要()。 A、申办方的意图B、统计的建议C、临床研究者的意见D、市场的需要

考题 随机选择6所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某疫苗的预防效果观察.随访3年结果表明80%的免疫接种者未发生该病,由此研究者认为A.该疫苗预防效果不佳,仍有20%学生生病B.该疫苗预防有效,因可保护80%学生不生病C.不能下结论,因为3年观察时间不够D.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E.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

考题 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F处理F0.05(v1,v2),则统计推论是A.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B.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C.各样本均数不全相等D.各总体均数相等E.各总体方差不全相等

考题 某中学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开展了一项实验研究。研究者在本枝初中二年级800名学生中选择数学考试成绩排名前80位的学生参与实验,并用配对法将学生分为两个班,分别采用传统班级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持续一学年,实验前后分别用数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A和B对两个班学生进行测试,通过实验前后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数学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请按要求答题: (l)为该实验设计一个课题名称和研究假设; (2)指出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3)写出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及其格式; (4)该实验在抽样方法上存在什么问题?它会对实验效度产生什么影响?

考题 一位研究者报告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中,F检验的结果是F(2,8)=4. 29,根据此结 果可知研究中有()个被试。A.5 B.6 C.9 D.11

考题 某研究者为了研究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用自我价值感量表对几百名中学生进行了测试,要比较优生和差生的自我价值感是否有差异可用哪种统计方法?A.独立样本t检验 B.相关样本t检验 C.方差分析 D.x2检验

考题 某研究者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学习动机量表调查了180名初中一年级学生。该研究者计算出每名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的9个维度上的得分并根据每名学生在9个维度上得分状况确定他们的家庭教养方式类型(专制型、民主型、放纵型、混乱型),同时也计算出每名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分数。研究者对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则该实验设计是A.单因素设计 B.二因素设计 C.四因素设计 D.四水平设计

考题 在一次全市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统考后,随机抽取男生35名,标准差为6,女生32名,标准差 为4,若要在0.05水平上检验该次考试中男生和女生的方差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确的方法是A.X2检验 B.F检验 C.t检验 D.Z检验

考题 有研究者欲考查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差距是否越来越大,因此在小学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了数学的标准化考试,考试成绩的标准差为11,到这些学生六年级时,又对他们进行了数学的标准化考试,考试成绩的标准差为14。若要在0.05水平上检验六年级的数学成绩是否比三年级时不整齐,正确的方法是A.X2检验 B.F检验 C.t检验 D.Z检验

考题 ()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一起参与“研究”和“行动”的研究方法。A:比较分析 B:历史分析 C:行动研究 D:资料统计

考题 在哪个年龄段,小学生会逐渐养成学习时的自我控制习惯()A、小学一二年级B、小学三年级末C、小学四五年级D、小学六年级

考题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一定规律性,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B、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第二个上升期C、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D、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处于第二个上升期

考题 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A、一年级B、三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

考题 就小学生自我发展而言,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上升时期是()。A、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B、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C、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D、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

考题 就小学生自我发展而言,自我意识发展的平衡阶段是()。A、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B、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C、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D、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

考题 小学生阶段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学习角色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小学生社会自我趋于形成。

考题 问答题查表求(1)Z0.05;(2)Z0.96;(3)X20.025(15);(4)X20.975(15);(5)X20.05(50);(6)X20.05(100);(7)t0.025(19);(8)t0.025(99);(9) F0.05(2,6);(10) F0.01(3,40);(11) F0.95(2,6);(12) F0.99(3,40)。

考题 单选题就小学生自我发展而言,自我意识发展的平衡阶段是()。A 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B 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C 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D 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

考题 单选题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A 一年级B 三年级C 五年级D 六年级

考题 单选题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F处理>F0.05(V1,V2),则统计推论是(  )。A 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B 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C 各样本均数都不相等D 各总体均数相等E 各总体方差不全相等

考题 单选题就小学生自我发展而言,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上升时期是()。A 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B 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C 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D 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

考题 单选题为了保证教学实验顺利进行,学校选用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老师负责用改进的方法教“实验1班”和“实验2班”的数学,另外随机选择老师用传统方法教“普通1班”和“普通2班”的数学,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随机分配。结果实验班各科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论是改进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且能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值得推广。 从实验设计上看,该研究()。A 具有研究的内部效度B 具有研究的外部效度C 具有研究的总体效度D 具有研究的构思效度E 没有理想的研究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