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生速看:关于DNA的结构与功能考点及习题分享

发布时间:2021-07-07


备考2021年公卫助理医师考试的考生,你了解DNA的结构与功能部分考查的关键点吗?如果不了解的话,就跟着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一、DNA的结构与功能考点部分

1.DNA碱基组成规律:[A]=[T],[G]=[C]。由此可推导出:[A]/[T]=[G]/[C];[A]+[G]=[T]+[C]。

2.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属特异性,同一个体的不同器官或组织DNA的碱基组成相似;生物体内的碱基组成一般不受年龄、生长状况、营养状况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1)DNA一级结构:DNA分子多核苷酸链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排列顺序)。

基本化学键:3\\',5\\'-磷酸二酯键。

(2)DNA的二级结构: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模型。

右手双螺旋:两条链走向相反,长度相等。局部特点:磷酸和脱氧核糖相连而成的亲水骨架位于外侧,疏水碱基对位于内侧。

结构参数:直径2nm,每旋转一周包括10个脱氧核苷酸残基,螺距为3.4nm。

稳定因素:纵向—碱基堆积力(疏水力);横向—氢键(A=T,两个氢键;G≡C,三个氢键)。

(3)DNA的三级结构:双螺旋进一步缠绕,形成核小体,染色质,染色体等超螺旋结构。

作用:使得长度大大压缩。

3.DNA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1)核酸的紫外吸收峰在260nm处。

(2)变性的概念: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3)变性的本质:DNA变性的是双链间氢键的断裂。

(4)变性的现象:粘度降低;由于变性时双螺旋松解,碱基暴露,对260nm紫外吸收将增加,称之为增色效应。

(5)复性:分离的DNA双链再次互补结合形成双螺旋,称为复性。复性的分子基础是碱基配对。

二、习题练习

1、下列关于DNA碱基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A与T的含量不同

B.同一个体成年期与儿童期碱基组成不同

C.同一个体在不同营养状态下碱基组成不同

D.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碱基组成不同

E.不同生物来源的DNA碱基组成不同

【答案解析】E。DNA碱基组成规律:①生物体内的碱基组成一般不受年龄、生长状况、营养状况和环境等条件的影响。②DNA的碱基组成无组织或器官特异性,即同一生物体的各种不同器官或组织DNA的、碱基组成相似。③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属特异性,即不同生物种属的DNA具有各自特异的碱基组成。如人、牛和大肠埃希菌的DNA碱基组成比例是不一样的。④所有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子数相等,鸟嘌呤与胞嘧啶的分子数相等,即[A]=[T],[G]=[C]。

2、DNA变性时其结构变化表现为

A.磷酸二酯键断裂

B.N—C糖苷键断裂

C.戊糖内C—C键断裂

D.碱基内C—C键断裂

E.对应碱基间氢键断裂

【答案解析】E。DNA双螺旋对应碱基氢键断裂,双链变单链,是DNA变性。DNA变性指双螺旋碱基间的氢键的断开,是次级键的断裂。

3、已知双链DNA中一条链的A=25%,C=35%,其互补链的碱基组成应是

A.T和G60%

B.A和G60%

C.C和G35%

D.T和C35%

E.T和G35%

【答案解析】A。A=T,G=C意指双链DNA中的碱基符合此规律,即有A+C=T+G。

好了,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小伙伴们赶紧学习起来吧!如果你们还想了解其他的内容,欢迎大家持续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哦,会一直更新公卫助理医师相关资讯哒~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公卫助理医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哪项不是大气化学性污染物的自净方式

正确答案:B

重组戊肝疫苗主要用于哪个年龄组人群?()

正确答案:16岁

为探索新生儿先天出生缺陷的病因,某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为出生缺陷的新生儿病例,同时选择了100例同时期同医院确诊没有患出生缺陷的新生儿作对照,然后调查这些新生儿母亲孕前、孕期及产时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队列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临床试验

D.生态学研究

E.横断面研究

正确答案:B

2004年6月3日,某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报告,某农药厂突然有14名工人出现胸闷、呕吐、眩晕、腹痛、冒冷汗的症状,3人出现意识不清,遂至其厂医院就诊。查体:呼吸急促、分泌增加;心搏过缓、血压下降;瞳孔缩小、视力模糊、缩膪、唾液过度分泌、呼吸抑制、意识不清和肌肉无力。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碱酯酶均偏低(<2000U/L)。问题:1.请你根据上述报告情况,对所接诊病例作出初步判断,并简述诊断依据。2.拟定事故现场调查处理方案。3.现场控制措施的建议。4.中毒现场样本采集方法、运输及保存。5.中毒患者的处理原则。

参考答案:1.初步诊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依据:患者均在农药厂工作,急性发作且表现为蕈毒作用症状:呼吸方面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分泌增加;肠胃道症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搏过缓、血压下降;外分泌腺方面出现流汗、流泪、流口水的情形;另外,尿频、小便失禁、瞳孔缩小、视力模糊、头痛;中枢神经系统表现意识不清、昏迷和肌肉无力。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碱酯酶均偏低(2000U/L)。故初步诊断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2.事故现场处理方案(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调查人员和现场采样人员进入有机磷杀虫剂生产、储存泄漏现场调查采样时,必须穿戴A级防护服,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一次性橡胶手套)、眼罩、鞋靴。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救护和转运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时,可穿防护服、戴医用口罩、防护手套(一次性橡胶手套)。(2)现场调查的内容:对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泄漏事故的调查:现场调查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前应首先找到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安全、卫生部门负责人,说明来意,获得同意和配合,初步了解事故概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能的毒物品种、中毒人数和抢救情况)。若事故现场尚未得到控制,则应对控制事故扩大、救助中毒患者脱离现场、清点中毒人数、分拣病人、急救急送和救援人员的自身防护、设置隔离带、疏散人员等方面提出意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开展调查。如事故现场已得到控制,则开展以下调查:①工程技术、安全技术人员了解该单位原料、产品和生产工艺过程及相关资料。②现场观察了解厂房结构、设备布局、化学物跑冒滴漏程度、通风防护状况。③了解事故现场毒物或可疑毒物存在状态,并进行浓度检测或(和)采集空气样品带回分析;如现场浓度已被稀释,仍可测定用于评估,也可在事后利用模拟现场进行检测。④询问现场目击人员以了解事故发生经过,是否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有否设备故障、有否违章操作,接触毒物的时间、地点、方式,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工龄,事故发生时的感觉和印象,主要症状、体征和抢救经过。⑤通过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以及抢救经过。⑥收集患者的皮肤污染物、血液、尿液,测定有机磷原形或其代谢产物。(3)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中毒事件的确认应符合以下三条:①中毒患者均有确切的有机磷杀虫剂接触史;②中毒患者出现以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③实验室检查发现血ChE活性降低或血、尿中检出有机磷原形或其代谢产物。3.现场控制措施的建议经过现场调查初步确认为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事件后,应立即向中毒事件指挥部提出封锁现场、采集工作场所空气样品或泄漏物、收集并封存所有引起中毒的物品以及患者呕吐物、血液、尿液和其他救治患者的医疗废弃物;所有直接接触者(包括没有个体防护的调查处理人员)都应被列为观察对象进行至少24小时医学监护。最终确认为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事件后,应立即向中毒事件现场指挥部提出处置封存物品的建议,并提供患者呕吐物、血液、尿液和其他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案。4.中毒样品的采集与检测(1)采集样品的选择:中毒患者血液是首选采集的样品。如系经口中毒事件,应加采集患者所服食品、呕吐物和洗胃液。并可根据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卫生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应采集的空气、水或其他样品。(2)样品的采集方法①气样品:参见GBZ/T 160. 7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磷农药》;②液样品:使用具塞的抗凝试管盛放,采血量为5~10ml;③吐物、固体食品和半流质食品:使用广口瓶或塑料袋盛放,采样量在50~100g;④体样品(血液除外):使用具塞或加盖的塑料瓶或桶盛放,采样量在100~200ml。(3)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所有生物样品采集后宜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和运输,如无条件冷藏保存运输,样品应在采集后24小时内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在冷冻条件下保存备份的样品3个月,以准备实验室复核。5.事故现场处理分为5大步骤:(1)因有机磷会经由皮肤吸收,故需迅速冲洗,以肥皂洗净全身(包括头发);医护人员须戴口罩及手套,以防中毒。(2)保护呼吸道:抽吸分泌物。(3)意识不清病人须气管插管。(4)监测呼吸功能,作动脉血分析。(5)给予抗胆碱药物,也就是在去除有机磷之后,利用阿托品阻断乙酰胆碱的过度活性,使用解磷定解除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同时校正代谢性异常。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