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考研(初试)疫情防控考生须知

发布时间:2021-11-26


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带来了北京考研的疫情防控考生须知,不了解的小伙伴们赶紧看过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北京市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1年12月25日至27日举行,为了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将本次考试疫情防控要求通知如下,请广大考生积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考生应认真阅读北京教育考试院、所在考点发布的考试公告等内容,并做好各项考试准备。凡考生未按规定要求,造成不能参加考试的,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

二、建议所有考生于考试前14天(12月11日前)在京备考,非必要不离京,以免受疫情影响造成不能参加考试。考生在京备考期间,应积极配合接受相关部门健康排查,避免前往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做好个人防护。

三、所有社会考生和跨校参加考试的在校生均要提供本人考前48小时内(12月23日(含)以后)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四、考生须在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s://www.bjeea.cn)、研招网(https://yz.chsi.com.cn)或各考点网站下载《北京市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考生健康承诺书》,从考前第14天(12月11日(含))开始,自行进行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和健康状况监测。期间,凡出现发热(体温≥37.3℃)、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应及时主动向本人所在考点报告。

五、考前,考生身体状况出现异常的,应及时到指定医疗机构诊治排查,根据排查结果,在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前提下,综合研判评估是否具备正常参加考试的条件,不具备的,安排在备用隔离考点参加考试。

六、考试当日,所有社会考生和跨校参加考试的在校生均须凭下载的本人“准考证”、资格审查时所持的有效身份证件、考前48小时内(12月23日(含)以后)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绿色健康码、绿色通信行程码和“健康承诺书”,体温检测低于37.3℃,方可正常进入考点参加考试。在本校参加考试的在校生须凭下载的本人“准考证”、资格审查时所持的有效身份证件、绿色健康码、绿色通信行程码和“健康承诺书”,体温检测低于37.3℃,方可正常参加考试。

体温异常的考生,可适当休息后使用其他设备或其他方式再次测量。仍不合格的,服从考点应急处置或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参加考试。

七、考试当日,考生应适当提前到达考点,在考场内按指定位置就座。考生进入考场前须佩戴口罩,配合考点完成健康检测和身份核验等工作,进入考场后考生可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考生不得因佩戴口罩影响入场。

八、考试结束后,考生要按监考员的指令有序离场,不得拥挤,保持人与人之间间隔大于1米。

九、对于刻意隐瞒病情或者不如实报告发热史、旅行史和接触史的考生,以及在考试疫情防控中拒不配合的人员,将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传染病防治法》和《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十、考试疫情防控措施将根据疫情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请考生密切关注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s://www.bjeea.cn)以及考点在官网、微信公众号、研招网发布的公告,及时接收考点发送的相关信息,如有疑问应主动向考点咨询。

好了,以上就是51题库考试学习网给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考试信息,敬请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研究生入学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如果中国的生产函数是柯布一道格拉斯形式,资本收入比是0.3,产出增长速度为每年3%,折旧率是每年4%,黄金律的稳态资本产出比是4.29,那么为了达到黄金律的稳态,储蓄率必须是( )。

A.17. 5%
B.25%
C.30%
D.42. 9%
答案:C
解析:

试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答案:
解析: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曾赴美留学,师从杜威,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针对中国的现实,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和杜威教育思想直接影响。1927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生活教育理论就包含三个意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①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具体化。第一,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第二,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蕴含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③教学做合一是生活,也就是教育法。第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这是针对传统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这一弊端而提出。第二,“行是知之始”。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以创造完成。第三,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第四,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归纳起来是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教育。(2)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首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以“生活”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和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展开的。这种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实际动手能力强、自觉追求真理、喜欢探索的人。生活教育提醒我们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其次,生活教育论中强调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做”为中介,达到教与学合一,师与生合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活动的展开而发生转换,这种师生观念,教学观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生活教育论还提示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学习的东西,要拓宽我们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不应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只会死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把握生活中的学习机会。最后,生活教育论还启发我们,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与活动的主人,探索个性的学习方法。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特定时代提出来的,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发展也不是非常完善,但是以上诸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针对当今应试教育的局面,重温生活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求所有与A可交换的矩阵:

答案: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