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城乡规划师《规划相关知识》章节练习(2022-01-01)

发布时间:2022-01-01


2022年城乡规划师《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第二篇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城市道路横断面是由( )等部分组成。 ;【单选题】

A.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B.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

C.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地

D.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道路交通设施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剖面,道路用地的总宽度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地等。

2、规划交通量超过( )辆/h。当量小汽车数的交叉口不宜采用环形交叉口。 ;【单选题】

A.2000

B.2500

C.2700

D.300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规划交通量超过2700辆/h当量小汽车数的交叉口,应考虑设置立体交叉口。

3、城市道路最小纵坡值为( )。 ;【单选题】

A.0

B.0.2%

C.0.3%

D.0.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城市道路设置最小纵坡是为了满足排水要求。

4、环形交叉口的中心岛直径为( )m时,环道的外侧缘石可以做成与中心岛相同的。 ;【单选题】

A.45

B.50

C.55

D.6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环形交叉口中心岛直径小于60m时,环道的外侧缘石做成与中心岛相同的同心圆后,进入环道的车辆遇到两段反向曲线,不符合实际行车轨迹,降低了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交叉口展宽段增加的车道,可比路段车道宽度缩窄0.25~0.5m,宜为3.5m。专用停车场是指主要供本单位车辆停放的场所和私人停车场所,不属于城市公共停车设施。

5、交叉口竖向设计中,设计范围内的纵坡度应该( )。 ;【单选题】

A.大于或等于2%

B.宜大于或等于2%

C.宜小于或等于2%

D.宜小于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交叉口竖向设计应综合考虑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工程量大小和美观等因素,合理确定交叉口设计标高。两条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坡度宜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纵坡度服从主要道路;交叉口设计范围内的纵坡度,宜小于或等于2%。困难情况下应小于或等于3%;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四周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城乡规划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不属于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任务的是( )。

A.保证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符合城乡规划
B.履行城乡规划的宏观调控职能
C.综合协调建设项目选址中的各种矛盾,促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顺利进行
D.节约建设用地,保护耕地,促进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
答案:D
解析: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行使城乡规划实施管理职责的第一步,是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和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重要前提,在实施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调控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是:①保证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符合城乡规划;②履行城乡规划的宏观调控职能;③综合协调建设项目选址中的各种矛盾,促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顺利进行。

直接影响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的因素是( )。

A.用地的集约经营和投入
B.用地的区位属性
C.土地使用功能的固定性
D.不同用地功能的整体性
答案:B
解析:
城市用地的特殊性包括:①区位的极端重要性。城市用地的空间位置不同,不仅造成用地间的级差收益不同,也使土地使用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联动变化。随着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用地的区位属性直接影响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②开发经营的集约性。③土地使用功能的固定性。④不同用地功能的整体性。

下列关于公共政策分配的基本功能的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普遍获益的社会少数者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B.为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摩擦,政府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用政策来调整利益关系
C.一般地说,政策受益的人越多,发生政策偏离的可能性就越小
D.每一项具体政策,都有“谁受益”的问题;换句话说,政策必须鲜明地表示把利益分配给谁
答案:A
解析:
通常情况下,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的除了个体以外还有三种利益群体: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A: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灾害区划和城市定位,确定城市各项防灾标准,合理确定各项防灾设施的等级、规模;科学布局各项防灾措施
B:确定城市消防、防洪、人防、抗震等设防标准
C:布局城市消防、防洪、人防等设施;制定防灾对策与措施
D:组织城市防灾生命线系统
答案:A
解析: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主要任务具体包括: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灾害区划和城市定位,确定城市各项防灾标准,合理确定各项防灾设施的等级、规模;科学布局各项防灾措施;充分考虑防灾设施与城市常用设施的有机结合,制定防灾设施的统筹建设、综合利用、防护管理等对策与措施。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