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章节练习(2021-04-22)

发布时间:2021-04-22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第五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河流干流流量为9/s,氨氮浓度为1.0mg/L;支流流量为1/s,氨氮浓度为9.0mg/L。支流汇入干流混合后,氨氮平均浓度为( )。【单选题】

A.10.0MG/L

B.8.2MG/L

C.5.0MG/L

D.1.8MG/L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2、正常排污工况下,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入河点源允许排放量,需要使用的条件有( )。【多选题】

A.设计流量

B.背景浓度

C.水质模型参数

D.河道深度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时,位于入河点源处(设下游x处)允许排放浓度ce=c0×exp[-kx/(86400u)],式中,c0为初始浓度,计算式为c0=(cu?Qu+ce?Qe)/(Qu+Qe),其中cu为上游来流水质浓度,Qu为上游来流量,ce为污染物排放浓度,Qe为污水排放流量;K为一阶动力学反应速度;u为河流流速。因此,题中需要使用的条件有设计流量、背景浓度和水质模型参数(K、x、u)。

3、排入河流水体的废水与河水的混合程度,与( )有关。【多选题】

A.排放口的特性

B.河流流动状况

C.废水的色度

D.河水与废水的温差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影响混合的因素很多,主要有:①废水流量与河水流量的比值。比值越大,达到完全混合所需的时间就越长,或者说必须通过较长的距离,才能使废水与整个河流断面上的河水达到完全均匀的混合。②废水排放口的形式。如废水在岸边集中一点排入水体,则达到完全混合所需的时间较长,如废水分散地排放至河流中央,则达到完全混合所需的时间较短。③河流的水文条件。如河流水深、流速、河床弯曲情况以及是否有急流、跌水等都会影响混合程度。④河水与废水的温差。

4、控制断面实测氨氮浓度超标2.5倍,则其标准指数为( )。【单选题】

A.1.5

B.2.5

C.3.0

D.3.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2.5+1=3.5。

5、关于河流复氧系数K2的说法,正确的有( )。【单选题】

A.复氧系数K2与温度相关

B.复氧系数K2与平均水深正相关

C.复氧系数K2与平均流速正相关

D.复氧系数K2与水面分子扩散系数相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复氧系数K2的单独估值方法通常采用经验公式法,其中常用的有欧—道公式、欧文斯等人经验式、丘吉尔经验式。从这些经验式中可以得出,复氧系数K2和平均水深、平均流速相关,但针对不同的情况所呈相关性并不同。复氧系数K2与温度相关,与水面分子扩散系数不相关。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未依法重新报批或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A:责令停止建设,并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B: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
C:责令停止建设,并对建设单位负责人予以行政处分
D:责令停止建设
答案:B
解析:

(2014年)某点声源位于空旷硬质地面上,距其100米处的A声级为50dB(A),若只考虑几何散发衰减,则该声源的声功率级是( )。

A.78dB(A)
B.81dB(A)
C.98dB(A)
D.101dB(A)
答案:C
解析:
点声源位于空旷硬质地面上,该声源处于半自由空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城市道路项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布设原则是( )。

A.至少设6个监测点
B.只设4个监测点
C.监测点数目根据当地城市环境空气例行监测点的分布情况而定
D.监测点数目根据道路布局、车流量、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而定
答案:D
解析: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过程中,监测点设置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的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对于不同的评价项目,其监测点设置要求不同。对于城市道路项目,应根据道路布局和车流量状况,并结合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

(2017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预测评价项目对区域现存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趋势
B. 依据区域生态保护的需要和受影响生态系统的主导生态功能,选择评价预测指标
C. 通过分析影响作用的方式、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判别生态系统受影响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
D. 预测生态系统组成和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时,重点关注不利影响,并简要分析不可逆影响和累积生态影响
答案:D
解析:
预测与评价内容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应与现状评价内容相对应,依据区域生态保护的需要和受影响生态系统的主导生态功能选择评价预测指标。
(1)评价工作范围内涉及的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评价。通过分析影响作用的方式、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来判别生态系统受影响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预测生态系统组成和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重点关注其中的不利影响、不可逆影响和累积生态影响。
(2)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应在明确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法律地位和保护要求的情况下,分析评价项目的影响途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预测潜在的后果。
(3)预测评价项目对区域现存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趋势。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