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章节练习(2021-08-10)

发布时间:2021-08-10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第八章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某区域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土壤允许流失量为200t/k,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达到该规划目标的植被覆盖率应≥70%。该区域内拟对一面积为50k的矿山迹地进行生态恢复。此迹地现状植被面积为20k。要达到区域水土保持规划目标,该矿山的植被面积至少需增加( )。【单选题】

A.15K

B.20K

C.25K

D.30K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对该面积为50k的矿山迹地进行生态恢复,按达到规划目标的植被最小覆盖率计算可得,迹地植被面积=50×70%=35(k)。该迹地现状植被面积为20k,则需要增加的植被最小面积为:35-20=15(k)。

2、建有船闸的水坝下游减水河段最小流量设计时必须保证的参数有( )。【多选题】

A.最小生态需水量

B.正常航运的流量

C.平水期多年平均流量

D.枯水期多年平均流量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建有船闸的水坝下游减水河段最小流量设计时必须保证的参数有:最小生态需水量、正常航运的流量、枯水期多年平均流量。

3、反映地面生态学特征的植被指数NDVI是指( )。【单选题】

A.比值植被指数

B.农业植被指数

C.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D.多时相植被指数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ndvi=(nir-r)/(nir+r)]对绿色植被表现敏感,常被用于进行区域和全球的植被状况研究;多时相植被指数MTVI[MTVI=NDVI(t2)-NDVI(t1)],用于比较两个时期植被盖度的变化,也可以监测因水灾和土地侵蚀造成的森林覆盖率的变化。目前已经提出的植被指数有几十个,但是应用最广的还是NDVI,在生物量估测、资源调查、植被动态监测、景观结构和功能及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人们常常把NDVI作为一种评价标准,来评价基于遥感影像和地面测量或模拟的新的植被指数的好坏。

4、拟建小型引水式电站坝高15m,引水管长10km,项目环评中对鱼类的影响应从( )等方面进行分析。【多选题】

A.大坝阻隔

B.河流减(脱)水

C.低温水

D.气体过饱和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引水式电站项目环评中对鱼类的影响应从大坝阻隔、河流减(脱)水、低温水、气体过饱和等方面进行分析。

5、某建设工程迹地位于华南低山区,雨量充沛。按植被分布特征判断,自然状态下多年后可能出现的植被类型是( )。【单选题】

A.云杉群落

B.红松群落

C.华山松群落

D.马尾松群落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马尾松分布极广,北自河南及山东南部,南至两广、台湾,东自沿海,西至四川中部及贵州,遍布于华中华南各地。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以下说法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规定的是()。

A: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一级和二级
B: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并公布,报国务院备案
C: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当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D:各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监视、监测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的规定,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2017年)某园区现有20家企业,SO 2年排放总量已达到规划环评许可量1000吨。现拟建SO 2年排放量100吨的项目,该项目环保措施达到园区现有企业治理水平。环评总量核算在区域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基于公平原则,该项目SO 2年排放总量和园区原20家企业排放总量合理的分配方案是( )。

A.100吨和900吨
B.100吨和1000吨
C.80吨和820吨
D.90.9吨和909.1吨
答案:D
解析:
该项目SO 2年排放总量为100/(100+1000)*1000=90.9园区原20家企业排放总量为1000(100+1000)*1000=909.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研究的主要现象是逆温层,关于逆温层说法正确的是()。

A:逆温指气温随高度增加的现象
B:研究逆温,主要研究逆温的强度,逆温底、顶高度,底顶高度差,逆温的频率,逆温的生消规律,逆温的种类等
C:应分析逆温和污染源高度的关系,以计算有逆温存在时污染物浓度的分布
D:逆温指下部空气湍流强,上部空气湍流弱,从而形成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阻挡层
答案:A,B,C
解析:
D说法不正确。逆温表征为非常稳定的气层,阻碍空气的上升运动,形成污染物扩散的阻挡层,使近地表的污染物无法通过逆温的屏障而向上扩散,只能在逆温层下部的有限空间内聚集而形成高浓度。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