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模拟试题(2021-04-21)

发布时间:2021-04-21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某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总氮指标尚不能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要求,为使总氮达标排放,通常优先选用的后续处理工艺是( )。【单选题】

A.生物滤池法

B.臭氧氧化法

C.化学沉淀法

D.活性炭吸附法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①当二级处理无法满足出水水质要求时,需要进行废水三级处理,污水三级处理是污水经二级处理后,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其他污染成分(如:氮、磷、微细悬浮物、微量有机物和无机盐等)的工艺处理过程。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法、化学沉淀法、过滤法、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②曝气生物滤池适用于深度处理或生活污水的二级处理;③在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中,脱氮过程往往是在好氧区和缺氧区两部分进行,曝气生物滤池根据功能分为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和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除碳曝气生物滤池等。硝化曝气生物池内,硝化细菌在好氧环境下完成硝化反应,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内,营造的缺氧环境使得反硝化细菌活跃并参与完成反硝化反应,在本题中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出水总氮以硝酸氮的形式存在,经过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是反硝化使硝酸氮最后变成氮气即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2、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现状补充监测,下列监测布点范围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内

B.在厂址及一次风向下风向5KM内

C.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10KM内

D.在厂址及一次风向下风向5KM—10KM内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以近20年统计的当地主导风向为轴向,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如在一类区进行补充监测,监测点应设置在不受人为活动影响的区域。

3、距某拟建公路中心线200米范围内有一条铁路,为满足声环境影响预测需要,现状监测点布设应考虑的因素有( )。【多选题】

A.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B.地形状况

C.既有铁路位置

D.拟建公路永久占地类型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工程特点及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可布设在车流量基本一致,地形状况和声屏蔽基本相似,距线声源不同距离的敏感目标处,故AB正确;现状测点应重点布设在既可能受到现有声源影响,又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故C正确。

4、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中,可以表示出( )。【多选题】

A.氨的无组织排放分布

B.生产工艺废水排放位置

C.工业废气排放位置

D.固体废物排放位置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A项,无组织排放分布涉及空间的概念,在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上只能标出无组织排放的位置,分布无法看出。

5、用色谱仪测定废气中甲苯浓度时,所用监测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以下数据中,分析结果表述合理的是( )。【单选题】

A.0.080mg/

B.0.088mg/

C.0.09mg/

D.0.090mg/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只有一位有效数字,选项中,只有C是一位有效数字,故选C。延伸知识点: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6、某项目所在区域空气质量不达标,下列属于建设项目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内容的有( )。【多选题】

A.环境保护措施的可靠性

B.项目实施对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

C.环境保护措施在国内外的先进性

D.项目实施对区域环境质量目标贡献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改善和排污许可要求的可行性、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各类措施的有效性判定应以同类或相同措施的实际运行效果为依据,没有实际运行经验的,可提供工程化实验数据,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区域,采取国内外先进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结合区域限期达标规划及实施情况,分析建设项目实施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贡献和影响。

7、某石灰石矿山原矿区已开采完毕,将外延扩建新矿区,工程分析时应考虑( )。【多选题】

A.新矿区征用的土地量

B.原矿山的渣场

C.新矿区办公楼的建筑面积

D.原矿山采矿机械设备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工程分析时对影响源的识别应注意:①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除了主要产生生态影响外,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其影响源识别主要从工程自身的影响特点出发,识别可能带来生态影响或污染影响的来源,包括工程行为和污染源。影响源分析时,应尽可能给出定量或半定量数据。②工程行为分析时,应明确给出土地征用量、临时用地量、地表植被破坏面积、取土量、弃渣量、库区淹没面积和移民数量等。③污染源分析时,原则上按污染型建设项目要求进行,从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与振动、电磁等方面分别考虑,明确污染源位置、属性、产生量、处理处置量和最终排放量。④对于改扩建项目,还应分析原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识别原有工程影响源和源强。

8、制定植被样方调查方案时,应根据不同植被类型,合理确定( )。【多选题】

A.样地的面积

B.样地的数量

C.样地的分布

D.样地的物种数量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自然植被经常需进行现场的样方调查,样方调查中首先须确定样地大小,一般草本的样地在1以上,灌木林样地在10以上,乔木林样地在100以上,样地大小依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其次须确定样地数目,样地的面积须包括群落的大部分物种,一般可用物种与面积和关系曲线确定样地数目;最后确定样地的分布,样地的排列有系统排列和随机排列两种方式。

9、下列野生植物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的是( )。【单选题】

A.凤眼莲

B.银杏

C.白桦

D.箭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中国3万余种植物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8种,有金花茶、人参、秃杉、珙桐、银杉、望天树等。银杏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10、某拟建项目厂址位于平原地区。为调查厂址附近地下潜水水位和流向,按最经济原则布设的潜水监测井位数为( )。【单选题】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规定: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7个点/层;二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5个点/层;三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3个点/层。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现行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的相关规定,结合项目所在行业、地理位置,确定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评价标准。
B.三级评价项目,签订了纳管协议和排放浓度限值,并告知相关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可将此浓度限值作为污染物排放评价的依据。
C.未划定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水域,或未明确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由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认应执行的环境质量要求。
D.国家及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包括的评价因子,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认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案:A
解析:

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为计算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对所涉及的区域要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的()。

A:污染物排放总量
B:大气排放浓度
C: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D:大气最大允许排放浓度
答案:A
解析:
线性规划法以不同功能区的环境质量标准为约束条件,以区域污染物排放量极大化为目标函数。这种满足功能区达标对应的区域污染物极大排放量可视为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B、严格限制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泊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C、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和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D、向水体排放含热废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水体的水温符合相应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案:A
解析:
见教材P113。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