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每日一练(2020-10-21)

发布时间:2020-10-21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风险识别时需要收集和准备的资料包括()。【多选题】

A.建设项目工程资料

B.周边环境资料

C.国内外同行业同类型事故统计分析

D.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根据危险物质泄漏、火灾、爆炸等突发性事故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类型,收集和准备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周边环境资料,国内外同行业、同类型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对已建工程应收集环境管理制度,操作和维护手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急培训、演练记录,历史突发环境事件及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资料,设备失效统计数据等。

2、区域水污染源调查:以收集利用已建项目的排污许可登记数据、环评及环保验收数据及既有实测数据为主并辅以现场调查及现场监测的为()。【单选题】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水污染影响型三级A评价

D.水文要素影响型三级评价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区域水污染源调查:以收集利用已建项目的排污许可登记数据、环评及环保验收数据及既有实测数据为主并辅以现场调查及现场监测的为一级评价。

3、根据GB18598- -2019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场适用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多选题】

A.本标准适用于生态环境主管部i门]对危险废物填埋场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B.现有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入场要求需按照本标准执行

C.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置

D.本标准不适用于突发事故产生危险废物的临时处置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说法正确的有:(1)本标准适用于生态环境主管部i门]对危险废物填埋场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2)现有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入场要求需按照本标准执行;(3)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置;(4)本标准不适用于突发事故产生危险废物的临时处置。

4、某钢铁建设项目编制环评报告书,期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有两种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8%; 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9%,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单选题】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某钢铁建设项目编制环评报告书,期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有两种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8%; 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9%,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一级。 

5、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下列内容中,不属于跟踪评价方案一般内容的是( )。【单选题】

A.评价的时段

B.主要评价内容

C.规划方案比选

D.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定位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跟踪评价方案一般包括评价的时段、主要评价内容、资金来源、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定位等。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三题某水电枢纽工程为西南地区A河梯级开发中的一级,水库具有日调节功能。水库淹没和永久占地15km2 (含耕地263hm2,其中247hm2为基本农田),临时占地239hm2 ,其中基本农田50hm2,其余为林地、旱地、灌草地等,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需搬迁安置移民2700人, 分5处集中安置点安置;生产安置移民3960人,拟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安置。经 土地平衡分析,仅可新增高质量耕地160hm2,用于补偿工程所占基本农田。
工程影响区生态环境脆弱,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河谷植被主要为 灌草丛和灌丛。水库淹沿线以下有3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枢纽建设区及 周边为粮食高产区。河流坡降大,库区及入库河流生境良好,鱼类资源丰富,以 适应流水生境的鱼类为主,其中有某一地方特有的洄游性鱼类卵苗需长距离顺水 漂流孵化,库区内分布有该鱼集中产卵场。
1、列出运行期水文情势变化对库区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
2、说明本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
3、本工程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应注意什么问题?提出国家二级野生植物的保护 措施。
4、按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原则,本工程还应釆取什么措施。

答案:
解析:
1、(1)水文情势变化使得水位上升,淹没植被,对区域植被(特别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分布、数量、生物量的影响;
(2)水文情势变化使得水位上升,水库淹没侵占区域动物生境,破坏栖息 地及生境,对其的分布、活动、数量的不利影响;
(3)水文情势变化使得水上升,淹没农田,对区域农业生产力影响;
(4)水库蓄水后,导致其水文、水质、水温、泥沙情势发生改变,改变库 区鱼类原有生境.对鱼类种类、数量、产卵及三场(产卵场、越冬场、索饵 场)的影响;
(5)水库淹没所带来的移民安置,移民安置过程中因占地、水土流失所带 来的等生态影响;
(6)水库蓄水导致地表应力改变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7)水库淹没所带来的盐渍化、潜育化、湿地化;
(8)引发的局地气候变化的环境影响。
【点评分析】:本题答的有些多了,答6点就可以了,但便于复习还是尽可能答 全面些。该题的关键是要搞懂水文情势变化的涵义,无非是水位、流量、流速、 水质、水温、泥沙的情势变化,对植被、野生动物、农田、移民、鱼类等对象的 影响作用。
2、(1)施工过程中,扰动水体,改变鱼类原有生境,对其的分布、活动、数
量的不利影响;
(2)大坝建成后,形成库区及减脫水段区,造成区域水文、水温、泥沙情势改变,进而改变鱼类原有生境,对其的分布、种类、数量、生活习性及“三 场”(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的影响;
(3)对大坝洄游性鱼类产卵造成阻隔影响,改变其生活习性,破坏其产卵 场,对其的分布、种类、数量、生活习性的影响;
(4)大坝建成后,形成减脱水段,使得鱼类生境部分丧失,对其分布、数量、产卵、觅食的影响。
【点评分析】:本题一定要按施工期和运行期分别回答。本题也是常考知识 点、必考知识点、高频考点,考生务必背诵熟记之。
3、 答: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临时占地在使用前应先剥离上层土壤层,堆放保存好,釆取苫盖或截水、 排水等必要的临时水土保持措施.用于农田或植被恢复:
(2)由于本工程淹没及永久占地征用了较多的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因此临 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应结合基本农田补偿进行,即临时用地适宜恢复为农田的尽可 能恢复为农田或基本农田;
(3)处于坡度较大区域的临时占地,为防止农田水土流失,不宜恢复为农田, 应以恢复林、灌草地为宜,并选用当地物种;
(4)由于本工程影响区生态脆弱,且易发生地质灾害,生态恢复需釆取水土保 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必须釆 取工程防护措施后再进行地表生态恢复。
3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保护措施:由于其处于水库淹没线以下,应在库 区清理前及时釆取移植保护的措施;优先在库区外围选择适宜的生境进行移植, 移植后可挂牌保护或划定保护区,同时建立种子库。
【点评分析】本题具有典型的意义。对于生态影响类的项目,都存在同样的 问题,考生务必背诵熟记之。
4、1)在适宜区域开垦新的耕地;
(2)异地划补;
(3)劣质地改良;
(4)临时占用的50公顷基本农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为基本农田。 【点评分析】:回答本题不必拘泥于数字,只需要简单对比,知道占补不平衡且
补偿不够就可。对于基本农田必须做到“占一补一”,要有法律法规的观点;措 施从内部控潜改造,外部重建着手。

某高校因科研需要,拟在一省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采集标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该高校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A:经批准后采集标本,并将标本采集成果副本提交该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B:事先向该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批准即可进行标本采集
C:事先向该省人民政府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申请和活动计划,经批准即可进行标本采集
D:事先向该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报该省人民政府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即可进行标本采集
答案:A,B
解析:
CD两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因教学科研的目的,需要进入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从事前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其活动成果的副本提交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2016-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下列说法中,符合建设项目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规定的是()

A.为确保污染防治效果,某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在主体工程试运行时也同时投入使用
B.某企业由于排污情况的不确定性,其废气处理设施在主体工程设计完成后,方启动设计
C.由于实际产能未能达到设计产能的一半,为节约能耗,某企业关停了两套废水处理设施中的一套
D.为持续提升污染防治效果,某企业自行改造与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不同的废气治理设施
答案:A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