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导则与标准》考前精选题(15)

发布时间:2020-10-10


报考2020年环境评价师考试的小伙伴们注意了,你们复习的怎么样了?今天51题库考试学习网分享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导则与标准》考前精选题(15),快来看看吧!

1、下列关于厂界噪声监测表述正确的是:()。

A厂界噪声可选择在边界线外1m处,必要时可能设在与厂界相接的室内

B噪声监测的天气必须在无雨、无雪、风力小于4

C噪声监测时风速必须小于5.5m./s

D点位数尽可能少

答案:ABC

2、铁路边界噪声布点原则是:()。

A、测点在铁路外侧距离轨道中心线30m

B、距离地面高度必1.2m

C、均匀布点

D、厂界1m

答案:AB

3、区域环境噪声测量表述正确的是:()。

A、传声器高度1.2m,距离反射体1m以上

B、传声器指向较大声源或垂直向上

C如果网格中心不宜测量可适当偏移,带风罩

答案:ABC

4、区域环境噪声的测量时间表述正确的是:()。

A每测点采样10分钟水环境标准浓度   

B当声级涨落大于10分贝时,测量时间为20分钟   

C测量时间为1分钟

答案:ABC

5、下列选项中,关于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正确的:()。

A 第一方法:标准方法(即仲裁方法),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选配的分析方法

B第二方法:由权威部门规定或推荐的方法

C第三方法:根据各地实情,自选等效方法,但应作标准样品验证或比对实验,其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不低于相应的通用方法要求水平或待测物准确定量的要求

答案:ABC

6、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布点中,一般同类土壤布点个数为( )。

A35个点   B1个点  C2个点  D3个点

答案:A

7、土壤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一般包括()。

A、网格法    B、对角线法   C梅花形  D棋盘形    E蛇形法

答案:ABCDE

1、简述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的概念。

解析: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也叫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就是要估算某一个项目、规划或政策所引起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并将环境影响的价值纳入项目、规划或政策的经济分析(费用效益分析)中去,以判断这些环境影响对该项目、规划或政策的可行性会产生多大影响。

2、简述土壤样品制样的工具及保存。

解析:制样工具及容器

    风干用白色搪瓷盘及木盘;

    粗粉碎用木锤、木滚、木棒、有机玻璃棒、有机玻璃板、硬质木板、无色聚乙烯薄膜;

    磨样用玛瑙研磨机(球磨机)或玛瑙研钵、白色瓷研钵;

    过筛用尼龙筛,规格为2100目;

今天的试题分享到此结束,预祝各位小伙伴顺利通过接下来的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如需查看更多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试题,记得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建设经过已有的()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轻轨道路,有可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应当设置声屏障或者采取其他有效的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

A:建筑物
B:建筑物集中区域
C:噪声敏感建筑物
D: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
答案:D
解析:

某混合式电站在河道上筑拦河大坝,发电引水渠长10km,大坝至电站厂房间原河道两岸分布有需从河道取水灌溉的农田,其间另有一工业取水口,电站厂房上游1km处有一支流汇入河道。为保障电站运行期间河道基本需水,从大坝下泄的水量应考虑()。
A.工业取水量 B.农业灌溉水量
C.河流最小生态流量 D.厂房上游支流汇入水量

答案:A,B,C
解析:
引水式和混合式电站引水发电以及堤坝式电站调峰运行将使坝下河段减(脱)水,调水、引水和供水等河道外用水水利工程也将造成下游河道减(脱)水,水文情势的变化将对水生生态、生产和生活用水、河道景观等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为维护河流的基本生态需求,水电水利工程必须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将其纳入工程水资源配置中统筹考虑,使河流水电动能经济规模和水资源配置向“绿色”方向发展。河道生态用水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②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③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④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水量;⑤水面蒸散量;⑥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⑦航运、景观和水上娱乐环境需水量;⑧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

下列属于重大影响的项目是()。

A:跨省高速公路建设
B:城市旧区改建
C:城市道路建设
D:开发区建设
答案:A,B,D
解析:

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划定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报国务院批准。
A主体功能区划
B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C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D大气污染传输扩散规律

答案:A,B,D
解析: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主体功能区划、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大气污染传输扩散规律,划定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报国务院批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