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2020-07-13)

发布时间:2020-07-13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保护措施论证内容不包括()。【单选题】

A.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

B.拟采取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C.拟采取措施的达标排放可靠性

D.拟采取安全生产措施的可能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指出,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可行性,如不能满足要求应提出必要的补充环境保护措施要求;生态保护措施须落实到具体时段和具体位置上,并特别注意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

2、某改扩建工程项目位于重要生态敏感区,在其原厂界范围内61,新增占用陆地面积8,新增占用水域面积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单选题】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规定,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口向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见表5。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等改扩建项目,可仅做生态影响分析。

3、某铁路扩建项目通过2类和3类声环境功能区,扩建前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处噪声超标5dB(A)以上,扩建后噪声级增量在3dB(A)以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单选题】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建设项目声环境三级评价为:①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3类、4类地区;②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

4、某二级大气评价项目位于山谷,最近的地面气象站位于平原,距项目52km,最近的高空气象探测站距项目75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面关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应调查地面气象站近5年至少1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B.应调查高空气象站近5年至少1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C.应调查地面气象站近5年至少3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D.应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对于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求为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其中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是:当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时,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需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的叠加影响是()。【单选题】

A.预测值和所有点位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叠加

B.预测值和所有点位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叠加

C.预测值和同一点位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叠加

D.预测值和同一点位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叠加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规定,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响。

6、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属于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多选题】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

B.《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

C.《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D.《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民用机场建设工程》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总纲对后两项导则有指导作用,后两项导则的制定要遵循总纲总体要求。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包括环境要素和专题两种形式,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为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机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7、下列设备排放的噪声中,适用《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单选题】

A.超市货梯噪声

B.学校燃气锅炉噪声

C.住宅楼配套生活水泵噪声

D.机关办公楼中央空调冷却塔噪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了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和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对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向环境排放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与控制。

8、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的废物是()。【单选题】

A.禽畜养殖废物

B.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

C.医疗废物焚烧残渣

D.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①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②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③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④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9、下列环境噪声监测点布置,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是()。【单选题】

A.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测点,距墙壁或窗户1.0M,距地面高度1.3M

B.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测点,距墙壁或窗户1.5M,距地面高度1.0M

C.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内测点,距墙壁或窗户1.5M,距地面高度1.8M

D.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内测点,距墙壁或窗户1.5M,距地面高度1.3M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环境噪声监测点选择的条件为:①一般户外。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m外测量,距地面高度1.2m以上。必要时可置于高层建筑上,以扩大监测受声范围。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1.2m高度处。②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距墙壁或窗户1m处,距地面高度1.2m以上。③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跑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1m,距窗约1.5m处,距地面1.2~1.5m高。

10、某项目排放氧化物CO和BaP,经估算模式计算的半径分别为500m,1000m和2000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半径)错误的有()。【多选题】

A.500M

B.1000M

C.2000M

D.2500M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ABC三项评价范围的半径均小于2.5km。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规定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包括( )。

A、生态保护设施
B、防治污染的设备
C、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D、有关项目设计文件规定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E、防治污染所配备的监测手段
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 答案显然。

根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国函〔2013〕29号 ),存在下列( )情况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申请调整。

A.自然条件变化导致主要保护对象生存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B.在批准建立之前区内存在建制镇或城市主城区等人口密集区,且不具备保护价值
C.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国家重大工程包括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列入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批准的规划且近期将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
D.确因所在地地名、主要保护对象发生重大变化的,可以申请更改名称


答案:A,B,C,D
解析:
存在下列情况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申请进行调整:①自然条件变化导致主要保护对象生存环境发生重大改变。②在批准建立之前区内存在建制镇或城市主城区等人口密集区,且不具备保护价值。③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国家重大工程包括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列入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批准的规划且近期将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④确因所在地地名、主要保护对象发生重大变化的,可以申请更改名称。


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0分)


现有我国北方某流域,包括干流及其一级支流8条,共同汇入其上级主干流。流域水系年均径流量占其上级主干流径流量的45%。流域洪水期及枯水期水量差异明显,且冬季存在冰封期。流域内现有省级、市级自然保护区各1个,流域周边另有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与流域水系存在着一定联系。流域范围内有大量的草原。流域内水系沿线分布有大大小小的城镇、村庄或厂矿区。污水或经污水处理厂处理,或经简易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进入流域水系。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某流域基于本流域内水资源利用现状,编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涉及流域水利防洪、农业灌区灌溉、重点工业供水、居民生活供水、水土保持治理、水系水质维护、5项水库及水电站建设工程以及自然保护区生态用水保障等诸多方面。基于流域规划内容,现需要开展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问题】


1.规划环评中必须要收集哪些相关规划?


2.本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调查评价范围包括哪些?


3.本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评价内容包括哪些?


4.为全面了解流域水环境现状,应在流域范围内如何布设调查监测点?给出主要监测内容。


5.流域水生生态调查需重点关注哪些区域?


6.流域陆生生态调查中,植被调查可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调查内容有哪些?应重点关注哪些生态影响?


7.流域水生生态调查中可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调查内容有哪些?应重点关注哪些生态影响?


8.规划中应提出的哪几个主要方面的环境保护措施?



答案:
解析:

1.流域所处行政区以及其上级、下级相关规划,包括: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发展规划、水利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资源能源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各环境质量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相关规划。


2.流域区域、流域周边的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流域水系与其上级主干流交汇口上下游。


3.流域规划协调性评价、流域水资源平衡、流域水环境容量、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流域陆生及水生生态影响、流域社会经济影响、流域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影响、流域开发对其上级主干流下游地区的影响。


4.监测点包括:(1)干流与8个支流的汇流处,及其上下游;(2)8个支流的上游河段;(3)干流与其上级主干流的汇流处,以及汇流处的上下游;(4)城镇、村庄或厂矿区等大型点源排放处,及其上下游;(5)与自然保护区的水力联系处,及其上下游。主要观察内容:水深、流速、河流宽度、坡度、河流形状;主要监测项目:水温、pH、SS、石油类、CODCr、BOD5、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氨氮、六价铬、砷、汞、镉、铜、铅、锌等。


5.(1)流域内的2个自然保护区;(2)流域外相关的2个自然保护区;(3)5项水库及水电站建设工程选址的上、下游;(4)有资料记载的流域内珍稀保护水生生物活动区及其“越冬场、产卵场、索饵场”的分布情况;(5)干流与其上级主干流的汇流处下游段。


6.植被调查方法有:资料收集、现场调查、遥感遥测。植被调查内容有:流域植物区系、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珍稀保护植物种类、种群规模、生态习性、种群结构、生境条件及分布、保护级别与保护状况等。重点关注相关建设工程占地范围珍稀保护物种及其与水资源的依赖关系。


7.(1)采取的方法有:历年资料收集、群众访问、捕捞采样、专家经验法判断。(2)调查内容包括: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鱼类区系组成、种类、“三场”分布;珍稀水生生物种类、种群规模、生态习性、种群结构、生境条件与分布、保护级别与状况等。(3)重点关注的生态影响是:水量、水质、水温、障碍物阻断、“三场”破坏。


8.(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珍稀保护水生生物的“三场区”保护;(3)提出水质保护,水环境承载力的相关建议。




1.该题考察环评人员对规划环评的理解及资料收集内容的掌握情况。从所需资料的层面来看,任何环评均需要收集上级、下级、同级三个层面的相关资料。从所需资料的内容来看,主要依据规划内容以及规划环评工作而确定。以本案为例,其所需要的资料即包括:


(1)规划的政策符合性分析所需资料。流域规划编制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流域经济、社会行业及城乡居民生活的发展,因此,分析规划的政策符合性所必需的资料有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发展规划、水利行业发展规划、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此外,本案例中流域规划主要内容在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还需要有资源能源利用规划。


(2)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分析所需资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分析关键需要知道评价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以及识别敏感点。因此,必需的资料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各环境质量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相关规划。


2.考察环评人员对环评工作范围的理解及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调查评价范围应为规划影响区域。就本案例而言,由于是规划环评,整个流域区域均为调查评价范围。此外,由于流域规划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流域水系有着联系的重点水域也应纳入范围内,即流域周边的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流域水系与其上级主干流交汇口上下游。


3.考察环评人员对规划环评工作的理解和掌握。


(1)规划涉及面广,影响面大,因此,规划的协调性评价是大多数规划环评必须重视的评价内容。(2)流域规划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将直接改变流域内水资源的时空赋存状态。因此,重点评价内容应包括流域水资源平衡、流域水环境容量、流域水资源承载力。(3)流域水资源时空赋存状态的变化将导致流域生物生境的变化,流域陆生及水生生态影响评价也是重点内容之一。(4)流域规划编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因此,规划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应对其进行细致分析。(5)流域及其相关范围内的重要敏感点的影响:自然保护区、上级主干流下游地区。


4.考察环评人员对水环境评价部分,现状监测布点及监测内容的掌握。水质监测点包括:(1)调查范围两端;(2)重点保护对象附近;(3)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水质急剧变化处、重点水工构筑物附近;(4)重大的现有或拟建排污口附近;(5)水文站附近。监测内容除导则中规定的地表水常规监测指标外,还应当调查监测断面处河流的基本水文状态。


5.考察环评人员对水生生态影响评价部分,现状调查范围的理解和掌握。应当包括重点保护区域、规划内容影响较大的区域、珍稀保护鱼类的生活区及“三场”。


6.略。


7.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和海洋生态调查方法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的新增内容,可分别参见《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SL 167—96)和《海洋调查规范一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GB/T 12763.9—200P7)。


8.考察环评人员对流域规划环评的整体理解程度。本案例对流域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三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影响以及水质变化。因此,环境保护措施也相应的从这三方面提出。在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案例分析的考试中,对于同一个案例的提问一般在4~5个,本题设8个问题,是为了帮助考生全面地复习和分析案例的考点。





某省会城市的总体规划实施后造成了重大环境影响,该市人民政府及时组织开展了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市人民政府应将评价结果报告( )。

A.国务院
B.省人民政府
C.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D.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B
解析: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有明显不良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