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2022-03-22)

发布时间:2022-03-22


2022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根据《工业炉窑污染物排放标准》关于一类区内炉窑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一类区禁止新建各种炉窑

B.一类区可以新建非金属熔化炉

C.一类区可以新建市政施I临时用沥青加热炉

D.一类区原有I业炉窑改建时,若环境容量允许,可以增加污染负荷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工业炉窑污染物排放标准》关于一类区内炉窑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一类区可以新建市政施I临时用沥青加热炉。

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管理目标是采用()原则管控环境风险。【单选题】

A.最严科学经济

B.最低合理可行

C.最大控制影响

D.最严合理可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环境风险管理目标是采用最低合理可行原则(as low as reasonable practicable,ALARP)管控环境风险。采取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应与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对环境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监控、响应。

3、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建设项目直接排放第一类污染物的评价等级为()。【单选题】

A.一级

B.二级

C.不低于二级

D.三级A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建设项目直接排放第一类污染物的评价等级为一级。

4、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056095202污淌物数握编计有效性的最低要求,下列污染物中,24时平均浓度要求每日应有24小时的采样时间的是()。【单选题】

A.NOx

B.SO2

C.PM 10

D.Pb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056095202污淌物数握编计有效性的最低要求,污染物中,24时平均浓度要求每日应有24小时的采样时间的是Pb。

5、(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关于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的防渗技术要求表达正确的是()。【单选题】

A.重点防渗区等效黏防渗层Mb26.0m,k≤10-6 cm/s

B.简单防渗区只进行一般地面硬化即可

C.一般防渗区可参照危险废物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执行

D.一般防渗区Mb≥1.5m,k≤10-6 cm/s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关于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的防渗技术要求表达正确的是简单防渗区只进行一般地面硬化即可。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户外声传播衰减中,与声波频率无关的是()。【单选题】

A.几何发散衰减

B.大气吸收衰减

C.屏障引起的衰减

D.绿化林带引起的衰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户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有: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包括反射体引起的修正)、屏障引起的衰减、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绿化林带以及气象条件引起的附加衰减等。其中,绿化林带的附加衰减与树种、林带结构和密度等因素有关,与声波频率无关。

7、根据《建设项目竣I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下列调查内容中, 不属于生态影响调查内容的是()。【单选题】

A.工程临时及永久占地情况

B.工程影响区域内河流、水源地的变化情况

C.工程影响区域内植被类型、数量、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D.工程影响区域内不良地质地段分布状况及I程采取的防护措施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竣I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调查内容中, 不属于生态影响调查内容的是工程影响区域内河流、水源地的变化情况。

8、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判定烟团/烟羽是否为重质气体,取决于它()。【单选题】

A.相对空气的“过剩密度”和环境条件因素等

B.相对空气的“初始密度”和环境条件因素等

C.相对氧气的“过剩密度”和环境条件因素等

D.相对氧气的“初始密度”和环境条件因素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判定烟团/烟羽是否为重质气体,取决于它相对空气的“过剩密度”和环境条件等因素。

9、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结论与建议包括()。【多选题】

A.项目危险因素

B.环境敏感性及事故环境影响

C.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D.综合环境风险评价专题的工作过程,明确给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是否可防控的结论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评价结论与建议11.1 项目危险因素简要说明主要危险物质、危险单元及其分布,明确项目危险因素,提出优化平面布局、调整危险物质存在量及危险性控制的建议。 11.2 环境敏感性及事故环境影响简要说明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敏感目标及其特点,根据预测分析结果,明确突发性事故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区域和涉及的环境敏感目标,提出保护措施及要求。 11.3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结合区域环境条件和园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要求,明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防控体系,重点说明防止危险物质进入环境及进入环境后的控制、消减、监测等措施,提出优化调整风险防范措施建议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原则要求。 11.4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与建议综合环境风险评价专题的工作过程,明确给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是否可防控的结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可能影响的范围与程度,提出缓解环境风险的建议措施。对存在较大环境风险的建设项目,须提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要求。

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 关于预测因子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预测因子

B.根据评价等级确定预测因子

C.根据评价范围确定预测因子

D.根据预测模型确定预测因子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 关于预测因子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预测因子。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

A: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
B:任何设施
C:工业生产设施
D:旅游设施
答案:A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可主持进行( )工作。
A、环境影响评价 B、环境影响后评估.
C、环境影响技术评估 D、环境保护验收

答案:A,B,C,D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可主持的工作。就四项工作,考生务必清楚,这四项工作需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主持工作,即项目负责人。


水泥项目


【素材】


某水泥厂现有一条4 000 t/d水泥熟料的干法窑外分解工艺生产线,并有自备的石灰石矿山、砂页岩矿山,年产硅酸盐水泥125万t。现有工程环保治理设施完备,“三废”排放均符合标准。该水泥厂拟扩大生产规模,扩建两条4500 t/d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采用石灰石、砂页岩(或覆盖土)、河砂、工业废渣和铁矿石五种原料配料,无烟煤掺部分高热值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作为熟料烧成燃料、掺烧适量热值高的工业废弃物,年产水泥熟料28 8万t,年产P.Ⅱ 42.5水泥3 1 3万t。该水泥厂扩建的同时,将相应关停、淘汰其所在市境内的1 7家企业27条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设施配置不全、经济效益差的机立窑生产线,年生产能力累计达25 1万t。扩建工程包括新建主生产厂区、矿山扩能改造工程和专用码头改造工程。现厂区位于丘陵地带,该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为2.5 m/s,新建主生产厂区位于现厂区内西北角空闲地块,拟新建原料、燃料堆场和预均化堆场区,主生产区,粉磨站区等三个功能区。石灰石矿山与西南砂岩矿山邻接,位于拟建厂址西北方约9 km;石灰石火药库区设置于安全隐蔽的山岭北坡山谷中,现设有2个30t的炸药库、1个6方发的雷管库;矿山为凹陷露天采矿场,开采出的石灰石与砂岩运至破碎站混合破碎后,经胶带输送机廊道运至主生产厂区。扩能改造后,矿山可提供30年的资源保证。该扩建工程生产线废气排放总量322万m3/h,共设收尘器77台,对窑尾和窑头废气分别采用高效布袋除尘器收尘,收尘后粉尘排放浓度≤30 mg/m3;其余各点废气经袋式收尘器处理后,粉尘排放浓度符合国标规定。预测计算表明,该项目PM10、TSP的年平均最大地面浓度出现在距厂址600 m处,日均最大地面浓度也多在600 m以内。该扩建项目污水总量为214.0 m3/d,经生化处理达到中水水质要求后回用,全厂生活、生产污水实现零排放。


【问题】


1.该项目建设是否符合水泥行业产业政策?请说明理由。


2.请分析工程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因素。


3.请给出该项目环境监测计划建议,包括废气、废水、噪声的监测因子、监测位置,哪些因子需连续监测等。


4.请确定该项目厂区的卫生防护距离。


附1:《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节选。


本标准适用于地处平原、微丘地区的新建水泥厂及现有水泥厂之扩建、改建工程。现有水泥厂可参照执行。地处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卫生防护距离,应根据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报告,由建设单位主管部门与建设项目所在省、市、自治区的卫生、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共同确定。


3.1水泥厂的卫生防护距离,按其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规定为:



5.根据所提供的素材,分析该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影响因素。



答案:
解析:

1.答:该工程符合水泥行业产业政策,理由如下:(1)生产规模为2*4 500 t/d,该工程燃烧中掺部分高热值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属于发改委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 1 1年本)》的鼓励类项目:“利用现有2 000吨/日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窑炉处置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2)采用的“新型干法水泥”工艺为国家鼓励的工艺。(3)该水泥厂扩建的同时,将相应关停、淘汰其所在市境内的1 7家企业27条机立窑生产线,符合“鼓励地方和企业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产业政策。(4)拥有自备石灰石、砂页岩矿山,且运距较短,属于“有资源的地区”,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地区;矿山可提供3 0年的资源保证,符合“新建水泥生产线必须有可开采30年以上的资源保证”的产业政策。


2.答:工程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包括主体工程和矿山两部分,分析如下:(1)主体工程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原料装卸、均化、破碎、粉磨,煤破碎、制粉、输送,熟料冷却、输送,水泥粉磨等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粉尘、噪声(破碎、粉磨、风机产生的)。原料贮存,熟料贮存、散装,水泥贮存、散装、包装等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粉尘。生料预热、分解,熟料煅烧、冷却、破碎等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废气(SO2.NOx、烟尘)、噪声。设备冷却,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生产废水。(2)矿山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石灰石矿山开采活动,环境影响因素为:粉尘(矿石破碎、凿岩钻孔、爆破等产生的)、废水(矿坑涌水)、噪声(钻孔、爆破、破碎产生的)、废土石、爆破震动;生境破坏;水土流失。废石场的废石堆填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生境破坏和水土流失。破碎机站的石灰石破碎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粉尘、噪声。矿区内公路的石灰石和废石运输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扬尘、汽车尾气、噪声。皮带长廊的石灰石输送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粉尘、噪声。炸药库的炸药存放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环境风险。(3)公用工程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加油站、机电汽修、车辆清洗等辅助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生产废水、废机油。办公、食堂、浴室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生活污水、油烟、生活垃圾。


3.答:见表1 。



4.答:项目年产水泥288万t>50万t,厂址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为2.5 m/s,根据《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 18068-2000),该改扩建工程厂界与居住区之间卫生防护距离为500 m。但该项目位于丘陵区,属复杂地形,GB 18068-2000规定:“地处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卫生防护距离,应根据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报告,由建设单位主管部门与建设项目所在省、市、自治区的卫生、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共同确定。”预测计算表明,该项目PM10、TSP的年平均最大地面浓度出现在距厂区600 m处,日均最大地面浓度也多在600 m以内,故该项目厂址卫生防护距离应取600 m,该范围内不能新建村民住宅,以避免最大地面浓度对敏感目标的影响。


5.答:该项目主要存在以下风险影响因素:(1)矿山火药库风险影响分析。石灰石火药库区设置于安全隐蔽的山岭北坡山谷中,火药库的风险主要为火药意外爆炸对周边环境及人员造成的危害。环境危害主要为爆炸后引发的火灾对火药库区域的植被、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2)综合利用固废运输风险。该项目无烟煤掺部分高热值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作为熟料烧成燃料,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运输存在一定风险,在运输中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固废可能对土壤、地下水、地表水造成污染,污染的程度取决于事故排放强度与处理系统的适应力等。(3)综合利用固废焚烧风险。该项目掺烧部分高热值工业废渣作为熟料烧成燃料,《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915-2004)规定:“水泥窑不得用于焚烧重金属类危险废物。”该项目应加强综合利用工业废渣的成分控制,杜绝混入重金属物质。一旦工业废渣混入重金属,经焚烧过程,重金属从固态转化进入废气,虽然窑尾高效布袋收尘器能拦截部分重金属,但仍会给大气环境带来污染,造成重金属污染风险。




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一、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和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2)分析建设项目与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及产业政策的符合性”。举一反三:与本题有关的产业政策如下:(1)国办发[2003]10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发布的《关于防止水泥行业盲目投资加快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重点支持在有资源的地方建设日产4 000 t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熟料基地项目,鼓励地方和企业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2)2005年1 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规定“日产4 000 t及以上(西部地区日产2 000 t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及装备和配套材料开发”为鼓励类项目。(3)发改委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 1 1年本)》:“利用现有2000吨/日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窑炉处置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纯低温余热发电;粉磨系统等节能改造”属于鼓励类项目,“2000吨/日以下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0万吨/年以下水泥粉磨站”属于限制类项目,“1、窑径3米及以上水泥机立窑(20 1 2年)、干法中空窑(生产高铝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特种水泥除外)、立波尔窑、湿法窑;2、直径3米以下水泥粉磨设备;3、无复膜塑编水泥包装袋生产线”属于淘汰类项目。


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举一反三:识别环境影响因素,注意除水泥厂本身外,不要忽略矿山环境影响。


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5)制订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举一反三:监测计划建议中注意以下几点:(1)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915-2004)规定: “新、改、扩建水泥生产线,水泥窑及窑磨一体机排气筒(窑尾)应当安装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连续监测装置;冷却机排气筒(窑头)应当安装烟气颗粒物连续监测装置;对现有水泥生产线,应按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安装连续监测装置。”(2)因本案例项目掺烧生活垃圾,窑尾监测因子应增加《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01)中规定的因子(二噁英类、CO、HCl、 Hg、Cd、 Pb等)。(3)废水监测因子中水泥厂特征污染物为pH、SS,机修等特征污染物为石油类,污水量、COD、氨氮是用于核算总量控制的指标。


4.《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举一反三:卫生防护距离的设定是一类特殊的污染控制措施,一方面要会利用专门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判断卫生防护距离;另一方面还要就项目的特殊性,根据环评预测结果,合理确定推荐的卫生防护距离。


5.《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8)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含非正常工况)”举一反三:环境风险综合分析中,应注意项目组成的各个部分的风险因素均要考虑。



(2019年)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某制药企业排气筒排放甲硫醇应执行的标准是()。

A.《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C.《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D.《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案:A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