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2021-02-14)

发布时间:2021-02-14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甲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0%;乙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8%,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单选题】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甲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0%;乙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8%,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一级。

2、沿程横断面均匀混合,适用于河流数学模型中的()。【单选题】

A.零维模型

B.纵向一维模型

C.河网模型

D.平面二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沿程横断面均匀混合,适用于河流数学模型中的纵向一维模型。

3、当采用()模型时,应展开流场分析。【单选题】

A.零维或一维

B.一维或二维

C.二维或三维

D.一维或三维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当采用二维或三维模型时,应展开流场分析。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某化工 企业向亚类水域排放废水,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排污口下游有一个城市取水口,则该项目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断面处的安全余量至少是()。【单选题】

A.20

B.10

C.2

D.1.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某化工 企业向亚类水域排放废水,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排污口下游有一个城市取水口,则该项目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断面处的安全余量至少是2。

5、现状监测取样方法:土壤表层样监测点的监测取样方法一般参照执行()。【单选题】

A.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B.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C.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D.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表层样监测点及土壤剖面的土壤监测取样方法一般参照 HJ/T 166 执行。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6、边界条件属于确定某水库不利枯水期水文条件时可以采用的流量()。【多选题】

A.近10年最低月平均水位相应的蓄水量

B.采用死库容相应的蓄水量

C.90%保证率流速为零时的低水位相应水量

D.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水位相应的蓄水量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边界条件属于确定某水库不利枯水期水文条件时可以采用的流量:(1)近10年最低月平均水位相应的蓄水量;(2)采用死库容相应的蓄水量;(3)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水位相应的蓄水量。

7、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不包括()。【单选题】

A.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B.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C.人群健康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D.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不包括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所列出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有( )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单选题】

A.矩阵法、类比调查法

B.矩阵法、专业判断法

C.网络法、专业判断法

D.矩阵法、网络法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中有关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规定指出,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

9、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以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计划应提出()。【单选题】

A.环境监理要求

B.生态监测方案

C.环境跟踪监测计划

D.定期跟踪监测方案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以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计划应提出生态监测方案。

10、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执行的夜间突发噪声限值是()。【单选题】

A.夜间50DB

B.夜间65DB

C.昼间60DB

D.昼间75DB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夜间突发噪声限值不得超过标准限值15dB,二类夜间标准限值为50dB,所以答案为B。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所称的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 )等。
A.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
B.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
C.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场
D.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小区

答案:B
解析: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应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区域有( )。

A.防风固沙区
B.自然保护区
C.重要水源涵养区
D.国家风景名胜区
答案:A,C
解析: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区域的现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应严加保护,通过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实施保护措施,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退化。

(2013年)下列参数应列入矩形面源污染源清单中的是( )。

A.面源半径
B.烟气出口速度
C.横向初始扩散参数
D.面源初始排放高度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2018)》C.4.2面源调查内容。

一砖砌墙,经监测外部敏感目标处噪声超标3dB,采取墙体两侧均匀抹面后,敏感自标处噪声达标,达标原因是:

A:灰面吸声
B:抹面加厚墙体厚度
C:抹面加大墙体密度
D:抹面封堵墙体缝隙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噪声防治措施,源于书本但没法在书中直接找到答案,先看A,吸声措施主要运用于室内,用来降低室内墙体表面反射带来的噪声,因为室内会经历相当多次反射。而对于墙体内外的降噪效果则忽略不计,何况砖体的吸声效果与灰面并没有差别,故A不选。看B,增加墙体厚度也就20mm左右,这样的厚度增加导致的衰减值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再看C,抹面加大墙体密度微乎其微,况且墙体噪声衰减值与密度相关性不大,故C不选。墙体主要作用在于隔声,而墙体中的缝隙对隔声效果会有很大影响,具体可以参阅《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控制技术导则》7.1.1.2,7.1.2.6。结构缝隙漏声对结构隔声营销较大。而没有抹面的墙体的砖块之间会有很多缝隙,抹面恰好可以填补缝隙。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