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2021-05-23)

发布时间:2021-05-23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线性工程重点针对()判定评价等级。【多选题】

A.泵站

B.阀室

C.加油站

D.维修场所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根据导则HJ964-2018的6.2.5线性工程重点针对主要站场位置(如输油站、泵站、阀室、加油站、维修场所等)参照6.2.2分段判定评价等级,并按相应等级分别开展评价工作。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下列区域中,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属于较敏感的是()。【单选题】

A.温泉水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B.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

C.备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

D.规划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属于较敏感的是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

3、调查范围:对于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受影响水体为河流、湖库时,除覆盖评价范围外, ()评价还应包括库区及支流回水影响区、坝下至下一个梯级或河口、受水区、退水影响区。【单选题】

A.一级

B.二级

C.水文要素影响型三级

D.一级、二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调查范围:对于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受影响水体为河流、湖库时,除覆盖评价范围外, 一级、二级评价还应包括库区及支流回水影响区、坝下至下一个梯级或河口、受水区、退水影响区。

4、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确定生活垃圾焚烧厂与敏感对象之间的合理位置关系,可不考虑的因素是()。【单选题】

A.有害物质泄漏

B.可能的事故风险

C.大气污染物产生和扩散

D.滋养生物(蚊、蝇、鸟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D是生活垃圾填埋场需要考虑的因素。

5、某改扩建工程项目位于重要生态敏感区,在其原厂界范围内改建面积6km2,新增占用陆地面积8km2,新增占用陆水域面积7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单选题】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声环境现状监测错误的是()。【单选题】

A.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

B.应选取代表性敏感目标的各楼布设测点

C.评价范围内没有显著声源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区域布设测点

D.评价范围内有明显声源且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或建设项目为改、扩建工程,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现状测量点布置原则(1)布点范围。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包括厂界(或场界、边界)和敏感目标。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2)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声源(如工业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设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布设测点。(3)评价范围内有明显的声源,并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或建设项目为改、扩建工程,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① 当声源为固定声源时,现状测点应重点布设在可能既受到现有声源影响,又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以及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为满足预测需要,也可在距离现有声源不同距离处设衰减测点。② 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况、工程特点及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为满足预测需要,也可选取若干线声源的垂线,在垂线上距声源不同距离处布设监测点。其余敏感目标的现状声级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噪声的验证和计算求得。③ 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测点一般布设在主要敏感目标处,测点数量可根据机场飞行量及周围敏感目标情况确定,现有单条跑道、二条跑道或三条跑道的机场可分别布设 3~9, 9~14 或 12~18 个飞机噪声测点,跑道增多可进一步增加测点。其余敏感目标的现状飞机噪声声级可通过测点飞机噪声声级的验证和计算求得。

7、下列炉窑中适用《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是()。【单选题】

A.铅熔炼炉

B.石灰窑

C.水泥回转窑

D.生活垃圾焚烧炉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炉窑中适用《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是石灰窑。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确定底泥污染调查与评价的监测点位的依据不包括()。【单选题】

A.扰动区域

B.扰动强度

C.扰动深度

D.扰动时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确定底泥污染调查与评价的监测点位的依据不包括扰动强度。

9、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水污染型建设项目直接排放的污染物为受纳水体超标因子的,评价等级为()。【单选题】

A.一级

B.二级

C.不低于二级

D.三级A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水污染型建设项目直接排放的污染物为受纳水体超标因子的,评价等级为不低于二级。

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按评价对象划分,声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可分为()。【单选题】

A.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声环境影响评价

B.稳态声源和突发声源的声环境影响评价

C.建设项目声源对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声环境影响评价

D.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的建设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按评价对象划分,可分为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露天金属矿改扩建项目


【素材】


某大型金属矿所在区域为南方丘陵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 670 mm,属泥石流多发区,矿山上部为褐铁矿床,下部为铜、铅、锌、镉、硫铁矿床。矿床上部露天铁矿采选规模为1.5*106 t/a,现已接近闭矿。现状排土场位于采矿西侧一盲沟内,接纳剥离表土、采场剥离物和选矿废石,尚有约8.0*104 m3可利用库容。排土场未建截排水设施,排土场下游设拦泥坝,拦泥坝出水进入A河,露天铁矿采场涌水直接排放A河,选矿废水处理后回用。现在拟在露天铁矿开采基础上续建铜硫矿采选工程,设计采选规模为3.0*106 t/a,采矿生产工艺流程为剥离、凿岩、爆破、铲装、运输,矿山采剥总量为2.6*107 t/a,采矿排土依托现有排土场。新建废水处理站处理采场涌水,选矿矿生产工艺流程为破碎、磨矿、筛分、浮选、精矿脱水,选矿厂建设尾矿库并配套回用水、排水处理设施,其他公辅设施依托现有工程。尾矿库位于选矿厂东侧一盲沟内,设计使用年限30年,工程地质条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续建工程采、选矿排水均进入A河。采矿排水进入A河位置不变,选矿排水口位于现有排放口下游3 500 m处。在A河设有三个水质监测断面,1#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上游1 000 m,2#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下游1 000 m,3#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下游5 000 m,1#、3#断面水质监测因子全部达标。2#断面铅、铜、锌、镉均超标。土壤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铁矿采区周边表层土壤中铜、铅、镉超标。采场剥离物、铁矿选矿废石的浸出试验结果表明:浸出液中危险物质浓度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矿区周边有2个自然村庄,甲村位于A河1#断面上游,乙村位于A河3#断面下游附近。


【问题】


1.列出该工程还需配套建设的工程和环保措施。


2.指出生产工艺过程中涉及的含重金属的污染源。


3.指出该工程对甲、乙村庄居民饮水是否会产生影响?并说明理由。


4.说明该工程对农业生态影响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因子。



答案:
解析:

1.答:(1)续建工程拟利用的原铁矿排土场,需建设截排水设施及拦泥坝出水回用设施;(2)续建工程的尾矿库需建设截排水设施及坝后渗水池(或消力池),且尾矿库及渗水池需采取防渗措施;(3)需配套建设续建工程选矿厂至尾矿库的输送设施;(4)露天铁矿闭矿后,需对原铁矿选矿厂采取改造利用或进行处理;(5)破碎、磨矿、筛分车间的粉尘治理设施;(6)泥石流防护工程。(7)尾矿库与选矿厂废水排放的监测设施。


2.答:(1)含重金属的扬尘或粉尘污染源:采矿中的凿岩、爆破、铲装、运输,选矿中的破碎、磨矿、筛分;(2)排放(特别是非正常排放)的水体中含有重金属的污染源:选厂排水设施;尾矿及排水设施;采场涌水及处理站。


3.答:(1)对甲村饮水不会产生影响。因甲村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上游1000m、1#监测断面的上游,且所处满足要求段的水质不超标,其距离拟建工程选厂排水口也较远(4 500 m以外)。因此,拟建工程选矿排水不会影响到甲村。(2)对乙村饮水将产生影响。因为乙村位于本工程新建排水口下游1 500 m附近,虽然现状水质不超标,但根据现有采选规模较小的铁矿排水口下游1 000 m的2#断面重金属超标的情况来看,续建规模较大的本工程营运后排水可能会导致乙村所处满足要求段出现重金属超标。


4.答:本工程对农业生态影响的主要污染源为:(1)采场及采矿中的凿岩、爆矿、铲装、运输;(2)选矿厂的破碎车间、磨矿车间和筛分车间;(3)采场涌水处理站及选矿厂排水设施;(4)尾矿库及其渗水池。主要污染因子是:粉尘、铜、铅、锌、镉。




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举一反三:尽管本题是单纯的提环保措施的题,但需要考生在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作答,因此只有在正确、完整进行影响识别和判断后才能提出环保措施。


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举一反三:本题虽然表面上看属于判断题,但需要采取环保的观点在进行分析、类比、定性预测后才能得出结论,这也可以看出案例分析考试的特点 逐步注重实践,注重细节。


4.《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举一反三: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大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分析:(1)废气扬尘影响农田土壤环境质量;(2)废水排放进入农田影响农田灌溉水质;(3)渗滤液泄漏污染地下水间接影响农田水质等方面。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征求建设项目()。
A.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B.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C.所在行政区域公众的意见
D.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水深>10m且分层期>()的湖泊、水库可视为分层湖库。

A:20d
B:30d
C:35d
D:40d
答案:B
解析:
水深>10m且分层期较长(如>30d)的湖泊、水库可视为分层湖(库)。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